深究提升農業技術含量增長農產品附加值

時間:2022-11-16 05:07:00

導語:深究提升農業技術含量增長農產品附加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提升農業技術含量增長農產品附加值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推動中國農業生產科學發展。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強三農工作,先后制定了許多具體政策解決農村問題,使農業得到加強、農村得到發展、農民得到實惠,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創造了重要條件。”農業的科技含量得到較大提高:雜交水稻、雜交玉米、良種小麥的種植,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城鎮周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逐漸推廣,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桑樹、果樹的嫁接技術在農村普遍推廣,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經濟效益。新的生產技術得到較大的推廣:免耕法、水稻拋秧、溫室育秧等。農產品深加工有一定的發展,各地農村建起了一批中小型農產品加工廠,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008年,全國農民收入達到人平達到4761元。

但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一是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糧食生產上,除水稻、玉米、小麥等使用了良種,其他糧食作物基本停留在過去傳統的品種上,不僅沒有多少改良,還有退化的現象,產量低、效益差;種植經濟作物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趨勢,如甘蔗、花生,種植面積都在減少;農業生產技術落后,很多地區沒有使用機器耕作,勞動生產率十分低下。

二是土地的土質結構破壞嚴重:農民過去使用農家肥、土肥較多。現在,農民種地普遍使用化肥,播種時用磷肥做底肥,催苗用氨水、尿素等化肥,除草用除草濟,有的還使用免耕法,致使土地土質結構破壞、板結越來越嚴重,肥力越來越差。

三是農業用地減少:有的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侵占農業用地,成為農業用地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農民新建住房求寬求大,占地幾百平方米,院壩占地更寬,成為農業用地減少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地方,修公路、建工廠,根本不考慮節約用地,以自己方便為出發點,大量占用優質土地;人死后,農村絕大部分采用土葬,有的甚至修建活死人墓,也占用不少土地。

四是農田拋慌越來越嚴重:農村中有的全家外出打工,致使農田拋慌;有的家里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能種多少種多少,致使農田部分拋慌;有的以搞某建設為名,在城鎮附近圈占大片優質土地,而不及時進行建設,將土地拋慌數年,甚至更久。

二、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發展的保證。當前,發展農業生產具重要的意義。

第一,農業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糧食和副食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生活保證。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要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產量。“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面小康。”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第二,農業要為工業的發展提供生活資料、原料和廣闊的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工業發展,需要的糧食和副食品要依靠農業提供,沒有農業的發展,工業發展就沒有保障。農業要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原料和廣闊的市場。我國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中鼓勵消費、刺激消費,而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就在于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民經濟收入低,農村廣闊的市場沒有很好地啟動。而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我國采取給農民補貼的方法,組織家電產品下鄉,為電器產品開辟了廣闊的市場,我國的電器生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新的發展。

第三,我國的農產品仍然是外貿的重要產品。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近300億美元,2008年雖然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仍然突破400億美元。

其四,發展農業生產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保證。發展農業,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農副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是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農業發展了,基礎打好了,就為工業發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保證。

三、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構想

一是選拔懂科學技術的人才擔任農村各級領導干部。“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必須選拔懂科學技術的人才擔任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發揮他們的特長,成為農村推廣應用新科學、新技術的帶頭人,帶領農民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可以加大從大學選拔優秀畢業生到農村擔任鄉(鎮)、村干部的工作,特別是學習與農業有關專業的大學優秀畢業生,可以優先免試安排到農村擔任鄉(鎮)、村干部,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開拓道路。

二是搞好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基礎,也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方向。各級黨政領導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確切地了解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繪制藍圖,明確方向,奠定基礎。

三是搞好試點,樹立榜樣。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必須搞好試點,樹立榜樣,以榜樣的力量,推動工作的發展。各級、各地都應該建立自己的試驗基地,及時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引進在試驗基地應用,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組織相關的人員參觀學習,掌握有關技術,及時推廣應用,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是加強對農民生產的科學技術指導。“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目前,各個鄉(鎮)都有農業技術指導站,縣有農科所,省、市有農科院,已經形成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的體系。但是,這個體系的作用并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農民種地仍然靠傳統的經驗,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沒有及時地推廣應用,停留在研究所,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加強對農民生產的科學技術指導十分必要。可以采用層層負責,環環相聯,責任到人,包干農戶,績效掛鉤的方法,把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戶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使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發展。

五是積極開展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目前,農村出售的農副產品,絕大部分都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初級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如果把農副產品加工成成品出售,消費者購買后直接使用,既提高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又方便了消費者。必須“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各個鄉(鎮)領導必須深入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宜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不宜發展的就不要去硬搞。”建立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把自己的農副產品加工成成品,為農民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而“工業必須支援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為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提供技術支持。

六是建立大學加農戶的生產體制,把大學的科研成果與農民的生產緊密聯系起來。“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建立大學加農戶的生產體制,把大學直接與農村農戶聯系起來,分片包干,大學的教師、學生深入農村,到每個農民的田間地頭給農民傳授新科學新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種田,把科研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農業的快速發展。

七是建立公司加農戶的銷售體制,既解決農民生產資金和農產品銷售的困難,又為公司提供優質農產品。農村中生產資金和農產品銷售問題,是困繞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公司加農戶的銷售體制,在生產前,公司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農村的具體情況,與農民簽定合同,提前給農民支付生產經費,解決農民生產資金缺乏的困難,同時也讓農民吃了定心丸,解除農產品賣不出去的顧慮,放心生產,提高生產的積極性;生產中公司也能夠進行檢查督促,指導農民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收獲后,公司及時收購,兌現農民的報酬,使農民勞有所得。公司方面需要的農產品,也有了保證,使公司順利運轉,實現雙贏。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業生產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