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培育種植技術

時間:2022-12-06 06:05:00

導語:雙孢菇培育種植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孢菇培育種植技術

摘要:從培養料準備、播種、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紹了春季雙孢菇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春季;雙孢菇;栽培技術

雙孢菇菌絲生長溫度6~32℃,子實體形成的溫度6~22℃,最適溫度14~16℃。春季生產雙孢菇一般在日光溫室中栽培,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培養料配方

按1m2栽培面積計算,培養料的配方為:①麥草30kg,雞糞25kg,尿素0.5kg,石膏2kg,過磷酸鈣1kg,石灰0.8kg,pH值8.2~8.4。②麥草34kg,干豬糞8kg,干牛糞10kg,過磷酸鈣0.5kg,石膏1kg,石灰0.7kg,pH值8.2~8.4。

2培養料發酵

春季溫度低,可利用日光溫室進行培養料的堆制發酵。在堆料前7d,把曬干的糞用水拌濕,100kg的干糞中拌入110kg水堆成堆(高1m、寬2m左右),3~4d翻堆1次。堆溫55℃左右。糞預堆后,氨氣蒸發,臭味減少,初步培養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類群,糞肥疏松,病蟲得以初步消除,為進一步發酵奠定了基礎。在堆料前2~3d,草要預濕。將麥草切成5~20cm長的小段,小麥莖稈較硬,蠟質較多,必須壓扁后再預濕,可用水浸泡24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d,每天淋3~4次,中間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麥草用力擰滴5~6滴水為宜。原料經預濕后,即可建堆發酵:在堆料時,先在堆料場上鋪1層厚30cm、寬2.5m的干草,草上鋪1層3cm左右的糞。糞草要鋪平,撒上石膏、過磷酸鈣、石灰,依次類推,至第4層時開始添加尿素,并澆水,這樣1層草1層糞共鋪4~6層,堆四邊,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蓋,底部用木排墊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測量50cm以內的溫度。正常堆料的第2~3d,料溫會升至70℃左右,若達不到,查明原因,盡快采取補救措施。建堆后6~7d進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溫分別達到70℃時連續翻堆3次。檢查含水量,用手緊握培養料時指縫間滴1~2滴水為正好。這時繼續建堆發酵,料溫達到60~65℃時,保持8h,然后降溫至50℃,維持3~4d。檢查有無殘存的氨氣和害蟲。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蟲噴0.5%的敵敵畏溶液滅蟲。料溫降至25~28℃時,即可鋪料播種,整個發酵過程約需25~30d。

3播種

在3月上、中旬,選用適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種,鋪料播種前先在室內做畦,畦以南北向為宜,寬1m,深10~15cm。鋪料前2d,對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敵敵畏溶液噴灑1次,密閉1晝夜,再用1kg甲醛和0.5kg高錳酸鉀密閉熏蒸。消毒結束后,鋪料前1d通風,并進行翻架。播種前檢查室溫和料溫。室溫20℃以下,料溫要穩定在28℃以下,播種的所有用具必須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消毒。播種采用混播加條播相結合的方法,播量為每100kg料播菌種0.8~1L,播完后將料面壓實,并蓋1層地膜。

4出菇管理

控溫保濕,促使菌種盡快定植,溫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為宜。菇房相對濕度保持在75%左右。若溫度超過28℃,采取夜間通風的方法,降低溫度,若溫度過低,可在晴天揭開溫室草簾提高室溫,但料面應覆蓋黑色地膜或草簾,避免陽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后20d左右菌絲即可基本長滿培養料。覆土材料與蘑菇產量密切相關。理想的覆土材料應是團粒結構好、孔隙多、保水力強、持水率高、酸堿度適中、病蟲雜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應消毒,覆土厚度3~3.5cm。覆土厚度要均勻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d內按每平方米5kg左右的水,分4~5次噴到土層中,使土層上下均勻潮濕,達到飽和。室溫維持在21~22℃,料溫24~26℃。覆土后6~7d,菌絲長到接近覆土表面時進行耙平,即將覆土層均勻翻1遍。雙孢菇從播種到出菇,在適宜的條件下,需35~40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續采收40~50d。出菇期應保持13~17℃,若超過20℃應通風降溫。同時,保持室內較高的相對濕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間噴水的方法提高室內濕度,菇體生長期相對濕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內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將抑制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影響出菇。因此,要適時通風,早春氣溫低,要選擇無風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后通風換氣,晚春氣溫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間通風,同時也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5采收

當子實體菌蓋直徑達到1.5cm時可分級采收。采收時,用中指、食指、拇指輕捏菌蓋,稍加旋轉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應及時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殘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濕潤的覆土填平,然后進入下潮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