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晚熟龍眼立冬本豐產培育技巧

時間:2022-12-19 09:14:00

導語:解析晚熟龍眼立冬本豐產培育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晚熟龍眼立冬本豐產培育技巧

龍眼晚熟品種立冬本果實于11月上旬成熟,比各地主栽的龍眼常規(guī)品種遲熟2個月左右,且高產穩(wěn)產,果大質優(yōu),是目前莆田市各地栽培技術中最遲熟的品種,現行的鮮果市場價在20元/kg左右,高出常規(guī)品種3~5倍,且供不應求,種植效益高,發(fā)展?jié)摿Υ蟆=陙恚=ㄊ韧庖N推廣面積約2666.67hm2,但由于各地栽培技術掌握不當,未能顯示其應有的特晚熟特點優(yōu)勢,影響種植效益。現經多年栽培,總結出一套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栽培技術,基本能實現年年結果、無大小年現象,平均產量達10.5t/hm2左右,產值15萬元/hm2。將該栽培技術進一步示范推廣,對提高龍眼生產發(fā)展能力,切實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意義。

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園地選擇

果園環(huán)境空氣質量、土壤環(huán)境、水質量均應滿足NY5023-2002的要求,示范園不宜建立在易遭受大風吹襲、易發(fā)生凍害的低洼地段,以及坡度大于20°的山坡地。龍眼在冬季氣溫偏低地區(qū)易發(fā)生凍害,在氣溫偏高山地成花結果困難,均不宜建立示范園。要求示范園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保肥保水能力強,地下水位1m以下,不積水。土質過黏或過沙的土壤不宜建立示范園。要求果園的水源充足,灌溉水無污染。另外,還要求果園交通便利,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遠離廠礦、磚窯等污染源,可持續(xù)生產能力比較強。因此,果園應選擇肥水條件較好、避風向陽的地塊,干旱季節(jié)要重視果園灌水[1]。根據果園狀況,進一步加強管理,并通過改園、改土、改肥等方法,完善果園基礎設施,培育強壯的樹體。

2整形修剪

定干宜采用低主干(50cm)留多主枝(3~4個)的整形方法。剪除春梢,促發(fā)早夏梢,使樹型緊湊。立冬本適合密植栽培,計劃密植以450~600株/hm2為宜,稀植以270~300株/hm2為宜,也適宜與枇杷等果樹間種[2]。根據立冬本品種生長特性,改變傳統的春夏修剪方法為采果后短截重剪,龍眼修剪一般是在4—5月進行,而立冬本果實于11月上旬成熟,因其掛果時間長,樹體消耗養(yǎng)分大,晚秋梢和冬梢萌發(fā)較少,采果后枝條紊亂,應進行一次全面的修剪,不宜在春夏修剪。修剪方法是以短截重剪為主[3]。先去除枯枝、病蟲枝和細弱枝,再去除不能“出圍”的徒長枝等,然后在每個采果枝上留3~4個葉片進行短截重剪,留下粗壯而分布均勻的枝梢,以促進翌年萌發(fā)良好的結果枝、結果母枝和營養(yǎng)枝。以結果50kg樹為例,一般以留100~120個粗壯梢為宜,正常情況下,被短截枝條萌發(fā)冬梢的較少,經冬春一段時間養(yǎng)分積累及花芽分化,一般翌春萌發(fā)的枝梢較強壯,都能夠成花。

3肥分管理

龍眼傳統的施肥方法一般是每年施肥4次,即花前肥、壯花肥、促梢肥和采果肥。由于施肥時間和施肥量難以把握,容易造成營養(yǎng)生長過盛和生理落果,從而影響龍眼果實產量和品質。立冬本龍眼果實于11月上旬成熟,采果遲,不宜施用采果肥,否則會因施肥而促進冬梢萌發(fā),影響冬春花芽分化,不利于翌春開花坐果[4]。科學施肥,掌握1年施用2次即可,第1次在6月初坐果穩(wěn)定疏果后重施,以有機肥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掛果50kg樹為例,施用干禽畜糞40~50kg/株、氮磷鉀復合肥2kg/株左右,具體視生長狀況而定,此次施肥目的是促進夏梢(結果母枝)萌發(fā)和幼果發(fā)育膨大。第2次施肥在8月中旬,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30%,一般株產50kg的樹體施復合肥1kg/株,目的是促進萌發(fā)早秋梢(翌年理想的結果母枝)和果實后期的生長發(fā)育。

4疏花疏果

要注意修剪,培養(yǎng)健壯的結果母枝。立冬本龍眼品種分枝能力較強,春梢及花穗剪后一般留1~2個枝梢,以便集中養(yǎng)分培養(yǎng)粗壯的夏延秋梢作為結果母枝。由于該品種花量大,坐果率高,果實分布較密,掛果時間長,既要重視疏花穗,又要重視疏果,才能培養(yǎng)大果,冬季要防止抽冬梢[5]。一般疏去總花量的30%~50%。樹勢壯、管理水平高的可少疏。7月上中旬進行疏果,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并蒂果,去小果留大果,大果穗留60~120粒,中果穗留40~60粒,小果穗留20~40粒。另外,在7月中旬對幼齡壯樹生長較長的夏梢適當進行輕短截,可促進抽梢分枝。一般一穗最適宜留1kg左右的果實,同時也便于套袋操作。改變傳統習慣以多留花穗少留果為原則。一般在清明左右留花,疏果在6月初坐果穩(wěn)定后(第2次生理落果后)進行。以掛果50kg為例,傳統的疏花疏果習慣是留120~150個花穗,待6月初坐果后再疏掉部分果穗,每穗留果30~50粒。實踐證明,傳統方法使樹體養(yǎng)分消耗過多,每穗掛果粒數少,枝條易挺立,不利于果實吸收養(yǎng)分及生長發(fā)育,果實偏小,難以成串,產量低,也降低了果實商品價值,管理花工大。科學合理的疏花疏果,應當少花穗、留壯穗、多留果。如掛果50kg的樹一次性留50~60個大花穗即可,疏果時每穗留60~80粒。該方法既可減少樹體的養(yǎng)分消耗,又能使大果穗枝條下垂,有利于果實吸收養(yǎng)分和生長發(fā)育,同時便于管理、省工。

5病蟲鼠鳥害防治

龍眼病蟲害較多,傳統管理中一年從開花坐果至果實采收噴藥6~7次,枝梢和果實易產生藥害,環(huán)境污染嚴重,也不利于綠色優(yōu)質栽培,且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科學的綜合防治主要是培育強壯的樹體,提高抗病能力,化學與物理防治相結合,抓住關鍵時期噴藥[6]。第1次在3月上中旬噴藥,蝽象等于越冬后剛活動,幼蟲孵化,噴藥效果好,宜早不宜遲,隔7~10d后再補噴1次藥即可。第2次噴藥在7月下旬,主要防治果蒂蟲。第3次噴藥在秋梢剛萌發(fā)時,宜早不宜遲,主要防治鉆心蟲和木虱等,保護秋梢生長。因龍眼立冬本果實于11月上旬成熟,比當地主栽的龍眼品種遲熟2個月左右,掛果時間長,易受蟲、鼠和鳥類危害,在最后一次噴藥保梢后應立即用塑料尼龍網袋套裝果穗,保護果實免受其害,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