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氣象災害預防系統構建問題

時間:2022-05-24 05:50:00

導語:農村氣象災害預防系統構建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氣象災害預防系統構建問題

1“兩個體系”建設現狀

各地從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實際出發,把“兩個體系”作為現代農業體系的基層體系,把氣象為農服務作為農村公共服務的基礎服務,打牢為農服務基礎,強化為農服務能力,先后建成了自動氣象站、土壤水分站、農業氣象試驗站,積極開展農氣觀測,農作物產量預報、農業情報、氣象預報預測等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形成了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應急預案、應急準備認證等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了氣象信息服務站、氣象預警顯示屏、農村大喇叭、手機氣象短信等預警信息傳播網絡,成立了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建成了氣象信息員隊伍。農村氣象預警信息覆蓋面、農村公共氣象服務滿意度得到提升。通過開展“兩個體系”建設,推動了科學防災減災、趨利避害,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

2“兩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建設資金籌措難

“兩個體系”建設資金主要是來自政府投資,重點依靠項目支撐。“兩個體系”建設要實現防御規劃到縣、組織機構到鄉、精細預報到鄉、自動觀測到鄉、氣象服務站到鄉、應急預案到村、風險調查到村、科普宣傳進村、氣象信息員到村、預警信息到戶、災害防御責任到人、災情收集到人的目標,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持。特別是西部不發達地區、山區、貧困縣,經濟發展缺乏支柱產業,主導產業規模不大,農民增收緩慢,財政收入有限,對“兩個體系”建設的支撐力不強。

2.2主體作用發揮難

根據農村氣象服務覆蓋面問卷有關調查結果,西部地區還有15%左右的農村人口得不到及時的氣象預警信息,部分縣區、鄉鎮、村還未達到“兩個體系”規劃目標的基本標準,沒有享受到氣象預警、氣象服務、防雷安全等公共服務。“兩個體系”規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取決于各級政府領導是否認識到位,在于各級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否到位。“兩個體系”建設,實現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各級政府是主導,要承擔主體角色,創造性開展工作,因地制宜,分清輕重緩急,共同出點子、想辦法、攻難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支持“兩個體系”建設。

2.3人才技術支撐難

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農業氣象觀測技術與試驗手段滯后,一些地方停留在“一把尺子、一個取土鉆、一個烘箱”的觀測方式,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站網布局不夠合理,農業氣象監測預報評估水平不高,雨情墑情災情等信息收集,分析手段還比較落后,涉農部門信息共享不暢,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針對性不強,與當地支柱產業、主導產業開發結合不夠。“兩個體系”各項建設任務對人員素質與其他工作有著明顯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氣象又懂農業、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需要“知農時、懂農事、察農需、接地氣”。

2.4長效機制構建

建立“兩個體系”工作長效機制,對于鞏固建設成果非常重要。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構、應急隊伍“臺子好搭戲難唱”,氣象信息員日常管理和培訓力度不夠,監測預警設施多部門建設,維持經費缺乏,氣象設施使用頻率低。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缺乏制約力,應急準備認證、應急聯動制度缺乏有效考核。一些地方出現“重硬件、輕服務”的傾向,短期行為的趨勢不容忽視。

3“兩個體系”建設問題的解決措施

3.1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爭取各級政府對“兩個體系”建設的支持,以各級黨委、政府為主體,進一步健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政府領導機制、組織機制,引導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機制,將“兩個體系”建設目標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目標考評體系。

3.2按照“部門合作、整合資源”的原則,充分考慮目前現有的氣象臺站設備、人才、技術等工作基礎,整合水利、林業、工業和信息化、農業、教育等各涉農部門資源,堅持“多站合一”、“多員合一”的原則,共同建設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發展氣象信息員隊伍,開展氣象知識培訓,落實氣象災害防御措施,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教育。

3.3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符合“兩個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和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的基礎上,對相關建設內容進行總體規劃、集約化設計,根據當地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輕重緩急,分項目、分步驟實施。

3.4按照“適應需求、突出重點”的原則,立足市情、縣情、區情和農村工作實際,認真調研,分析全市“三農”工作對農業氣象服務、氣象災害防御的需求,從農民需求出發,把防御和減輕災害放在突出位置,有效提高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能力,增強服務的針對性、準確性和預警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不斷優化服務體系,讓“兩個體系”建設成果真正惠及農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