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業科技創新狀況研究

時間:2022-07-08 09:18:02

導語:地方農業科技創新狀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農業科技創新狀況研究

為更好地推進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近期我局組織有關人員對本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進行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市當前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泰州市科技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兩大主題,努力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201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6%,為促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組織實施農業科技計劃項目,“十一五”期間先后承擔省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14項,市級76項,累計引進實用技術115項,引進國內外優良新品種170個,示范推廣新技術78項,獲得市級以上農業科技成果22項;二是規劃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成省級姜堰現代農業科技園,園區規劃面積1.24萬畝,2010年高效農業面積占比72%,已初步形成以“水稻、家禽、果蔬”為特色優勢的園區產業新格局。在各鎮分別建有泰州市級、市級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2家和5家。農業科技園區注重科技集成示范,現已成為全市農業科技創新主陣地;三是培植扶持科技型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泰州市農業高新技術企業6家,與省內外12家農業高等院??蒲袡C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20多名農業專家受聘擔任技術顧問,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形成;四是創新農業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初步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聘用本市農業科技人員50人)工作制度,依托農業企業建成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設施蔬菜產業姜堰分店和3家便利店,模擬超市服務形式開展農資銷售、成果展示和技術培訓,加速農業科技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引進示范推廣應用;五是實施科技推進新農村建設行動,重點在沈高鎮河橫村集成農業科技和民生科技進行示范已,努力建設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和諧發展的新農村樣板;六是開展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活動,“十一五”期間先后組織市內外科技人員560多人次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80多場次,舉辦農民技能培訓班48期,為提升農民科技素質培育現代農民作出積極貢獻。

二、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存在困難和問題

通過有效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我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得以快速提高,科技對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得以充分顯現,但是要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兩個率先”,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任重而道遠。對照現時情況與形勢發展要求,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由于農業比較效益低,一些人特別是少數領導對農業科技重要性認識不足,農業科技投入不足,創新型農業科研團隊和領軍式科技人才隊伍缺乏,產學研結合還不夠緊密,園區運行機制不夠活、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農民科技素質普遍不高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農業科技支撐作用的全面發揮,有待解決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

三、“十二五”時期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思考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又好又快實現“兩個率先”的關鍵時期。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農業科技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笆濉睍r期,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與農村科技工作,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按照“高新技術引領、常規技術升級、產業領域拓展”的要求,繼續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轉變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著力激活科技要素,切實增加科技投入,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各個領域的科技進步,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以市場為導向,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高;稻米、蔬菜、食用菌、家禽、水產五大傳統產業取得較大提升,形成20個左右優勢特色農產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逐年上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以上。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今后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建好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重大專項。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實施重大農業科技專項。在農業新品種及標準化種養技術、動植物重大災害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及產業化、現代農業工程技術及產業化、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關鍵技術等五大領域實施重點攻關,力求取得突破。2、加快建設完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省級姜堰現代農業科技園,圍繞發展壯大“水稻、家禽、果蔬”三大優勢產業,不斷強化園區集聚孵化農業科技企業、轉化農業科技成果的功能,發揮園區科技示范、推廣和帶動作用,充分體現園區高效、生態的鮮明特色。建設一批專業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各鎮均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牽頭組建1-2家各具特色的專業化農業科技示范園。

(二)大力培育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充分調動各類農業企業參與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培育更多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并努力使它們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積極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企業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研發機構;支持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在我市領辦創辦各類農業科技企業、科技研發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努力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建成若干農業科技創新團隊。

(三)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水平組織實施一批省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培植一批農業科技型企業和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基地),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現代農民培育,特別要重視農民合作社緊密聯系農民的作用,廣泛組織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學用科技能力,加速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進一步充實壯大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十二五”期末本市農業科技特派員人數達100人以上,建成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家禽產業姜堰分店及若干便利店,服務范圍包括全市所有鎮村。

(四)建立新型農業科技發展保障體系一要進一步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和農民自我積累、自我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投融資機制,切實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切實改變我市科技三項經費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確??萍既椊涃M用于農業科技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二要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吸引和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科技創新,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要結合外向型農業的發展,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投資農業,發展農業科技。三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鑒于我市農業科技資源比較缺乏的現狀,特別要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積極引進、消化和利用國內外的科技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加強人才資源和技術等多方面的交流。積極開展農業科技項目的招商引資,增強農業科技創新的開放度。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的科技人員帶項目、技術、成果來我市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研發機構和農業科技企業,增強農業科技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