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研基地管理與創新策略

時間:2022-01-11 11:45:20

導語:農業科研基地管理與創新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研基地管理與創新策略

摘要:當前,農業科研基地管理方面還存在若干不足,影響了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以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為例,闡述農業科研基地的重要作用,分析當前農業科研基地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管理與創新策略,以期提高農業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農業科研基地;管理方法;創新途徑

農業科研基地是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實驗室,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重要場所[1]。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下稱“基地”)隸屬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是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孵化及現代農業展示的重要平臺,先后培育了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為河南現代農業的發展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近年來,基地發展迅速,但是由于相關配套管理措施未能及時跟進,阻礙了農業科研基地功能的發揮,因此有必要對基地管理進行優化和創新。

1農業科研基地的重要性

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地處黃河北岸新鄉市平原示范區,107國道和鄭焦高速西北方夾角處,占地383.73hm2,總投資12億元,包括農業科學試驗區、科技成果孵化和現代農業展示3大功能區。

1.1農業科研的實驗室

農業領域科研成果的實踐都需要試驗基地,如蔬菜產業的物種收集、保存與評價、新品種繁育、現代農業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及現代生物技術研究等工作都需要高水平的試驗基地為支撐[2]。基地為高校與農科院開展科研活動提供了平臺,基地農業科學試驗區囊括了植物保護、農作物育種及動物胚胎工程等多學科的實驗研究,是溝通科研和生產的橋梁,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1.2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基地科技產業孵化區占地90hm2,為科研成果提供了展示平臺。基地可以向外界展示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與科技成果的孵化器[3]。例如,農業新技術、作物新品種都是先在農業示范園區使用和種植,再得到推廣與利用。加強農業示范園建設可以吸引不同層次的農業科研人員及管理人員到基地參觀學習,并可以提供中長期培訓,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落后的種植模式,整體提高當地農業發展水平。

1.3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發動機

長期以來,基地都把科技創新、科研成果展示及技術推廣作為主題,以培育新品種、研究新型種植技術與新型設施為目標,不斷提高科技成果含量及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基地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與標準化種植,利用農業生產經營、科普宣傳及農業觀光旅游等形式使基地成為集產業化、信息化、科技化與生態化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并通過新品種的展示、推廣及新技術的培訓等活動,帶動基地附近的農民提高種植水平、增加農業收入,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2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思想觀念落后

長期以來,受歷史遺留問題和內部運行機制落后等的影響,基地部分農業科研人員“等靠要”依賴思想仍然存在,在基地科學研究中未能完全貫徹執行科技創新、為基地創造效益及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等新的科研理念,部分科研目的帶有較大的功利性,以獲獎為目的,而不考慮是否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及能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科研思想有待更新,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業科技發展與創新的要求。

2.2成果轉化率低

農業科技研究要緊密聯系當地的農業生產情況,做到生產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研發出符合當地農業生產情況的科學技術,但當前基地在科技創新時未詳細了解當地的農業實際情況,導致生產與實踐脫節,研發出的科技成果未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浪費了大量的科研經費,缺乏實用價值;部分科研項目未根據市場需求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立項,導致項目發展后勁不足,缺乏實用價值;部分科研成果研發后長期難以轉化到市場上,更不能得到大規模推廣,造成了一定的科研浪費,因此進一步完善從研發到市場環節的轉換機制非常必要。

2.3管理機制落后

農業試驗基地承擔著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及生產任務,是實際的生產經營部門,其經營及管理體制的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基地的發展。11)基地科研項目的規劃和布局不合理。基地是根據課題內容或專業需求開展工作的,對科研成本與經濟效益等實際問題考慮甚少,盡管也開始嘗試采取企業化管理方式,但從根本上來說,管理機制與傳統管理模式大同小異,存在服務和生產錯位、吃大鍋飯的現象,影響基地經濟效益的提高。2)基地的人力資源管理、激勵不到位。目前經過多次改革,基地科技人員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收入分配與其貢獻度并不匹配,與科技人員的期望也有一定差距,科技人員在外出培訓、晉升等方面的機會也較少,出現了高素質人才流失的問題。

2.4設施更新緩慢

進過幾十年的運行和發展,基地內積累了大量基礎設施,如水力、排渠、電力、建筑等,面臨基地設施損毀和升級改造的問題。但基地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缺乏融資渠道,無力對大量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和升級。可以說在融資渠道堵塞和內部運營資金匱乏的雙重壓力下,基地基礎設施維護與設備更新都難以及時進行,影響了實驗項目的準確性,甚至造成項目難以進行下去。

2.5相關人員水平偏低

基地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所種植農作物的品種及特性、肥力與土壤質地等,熟練進行整地、定植、做畦、授粉、落秧、插架及綁蔓等農事操作,并掌握農作物對水肥的需求規律與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但當前部分基地工作人員來自于基地周邊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存在文化水平及農業技術水平偏低等問題,他們也未接受過常規的農業技能培訓,生產經營及管理都憑傳統經驗,不會預測未來市場的變化,種植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嚴重影響了勞動效率與勞動質量。

3策略

3.1革新思想觀念

新形勢下,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具體實施者,農業科研基地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革新思想觀念,主動糾正傳統理念的弊端,樹立科學前瞻的發展理念[4]。基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先導,創新思維,突破傳統的經驗型思維、封閉型思維及被動型思維等,破除陳舊僵化的思想觀念,破除浮躁、不實事求是、怕擔責任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務實、積極作為及實事求是的思想觀念。基地工作人員要運用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拓寬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圍繞鄉村振興、農民教育及三農問題開展科技創新,通過創新理念構建先進的組織體系,進而培養新型科技創新隊伍,并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與先進的運行機制,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2加速成果轉化

1)提高科技成果的研發質量,基地科研選題要符合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科研的方向,確保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與配套性,構建市場競爭力強的科技產業。2)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途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同時帶來較高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反過來又帶動科研產業做大做強。3)農業科研基地可以借鑒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模式,采取股份制等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這塊金字招牌,依托技術優勢解決資金與技術匱乏等問題,形成成果保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好模式[5]。

3.3創新管理機制

1)創新農業科研基地的管理機制,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實行定崗定責,構建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改革分配制度,探索新形勢下的薪酬分配制度,體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勞,收入分配向在科技創新中有成果、對產業發展有貢獻、經營中經濟效益突出及管理中卓有成效的人員傾斜,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2)在做好源頭創新的基礎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開發,在知識產權商品化過程中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科研基礎的新型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及體制結構,促使農業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促使科技成果得到大規模推廣。3)積極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對人力資源激勵機制進行革新,在增加基地科研人員待遇的基礎上,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收入分配機制,加大對高級別成果及論文的獎勵力度,健全知識產權應用、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

3.4加大經費投入

農業生產與“三農”問題息息相關,農業科研基地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的農作物品種與新型農業技術都離不開基地的田間實踐,所以各級財政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在資金、設備及人員等方面向農業科研基地傾斜,更新基地基礎設施,購置先進的實驗器材,確保實驗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農業科研基地也要轉變“等靠要”思想,與農產品及農技公司合作,尋求其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

3.5加強人員培訓

科研成果的田間實驗質量與農業科研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有直接關系,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基地的健康運轉,尤其是那些對試驗要求高及煩瑣的試驗項目更是如此。農業科研基地要通過專業會議、專題培訓及課程講座等形式,全面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農業技術水平,使其熟悉農作物生長習性,全面掌握農作物田間管理等知識,確保科技成果基地實驗的順利進行。

4結語

隨著現代化農業技術的進步,農業科研基地要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機制,構建完善的基礎管理體系,加強與兄弟單位的聯系,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共同發展,使農業科研基礎真正成為科研的實驗室、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及現代農業發展的發動機,為農業生產服務。

參考文獻:

[1]鄭萌,李興榮.農業科研基地的運行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區域治理,2018(7):148.

[2]鞏文紅,鄭梅玉,張燕,等.現代農業科研基地管理創新與服務效能提升研究: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8(3):21-24.

[3]王啟現,位運糧,吳曉磊,等.典型發達國家農業科研試驗基地管理的幾點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農業科技管理,2018(1):52-55.

[4]馬江.中國農業科研試驗站管理應用情況及展望[J].農學學報,2019(8):69-73.

[5]邱國梁,王啟現,姜昊.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及其試驗基地建設[J].湖北農業科學,2018(15):123-128.

作者:馬麗 李偉娜 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管理與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