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時間:2022-02-23 10:23:07

導語: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摘要:女性化是農業勞動力結構改變的必然趨勢,其是否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話題,而茶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對女性勞動力有著一定程度的依賴性。為此,本文基于南京市茶農調查數據,從茶葉生產環節外包市場發育的視角,分析該地區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狀況及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從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角度,提出了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改善路徑。

關鍵詞:勞動力女性化;茶葉生產;生產外包服務;影響研究

1引言

我國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了人工種植茶樹,最早起源于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帶。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飲茶文化和飲茶習慣廣為流傳,直至今日,飲茶也是中國人民鐘愛的休閑方式之一[1]。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的茶葉消費總量達到了181.7萬噸,成為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的茶葉消費大國,市場對茶葉的旺盛需求為茶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充沛動力,而充足的勞動力是保證茶葉生產動力的重要基礎。茶葉作為一種特殊的高收益經濟作物,其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及其結構也呈現出相應的特殊性,尤其體現在茶葉采摘環節。茶葉不同于其他作物,其機械化程度遠低于棉花、大豆、花生等大田經濟作物,采摘茶葉仍然依靠傳統的手工方式。農村婦女在茶葉采摘環節提供了充沛的勞動力,然而,隨著茶種植業中女性勞動力比重不斷增加,女性由于自身體力劣勢、人力資本薄弱等問題的存在,可能影響茶種植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外包市場的發育(對于茶葉生產而言,主要依賴于雇工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由于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勞動力約束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對南京市茶農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從外包市場發育的視角探究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以期厘清在外部市場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勞動力女性化與茶葉生產的關系。

2女性在茶葉生產中的重要性

中國的茶葉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一,而女性在茶葉生產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女性在采茶勞動中具有比較優勢[2],由于茶葉采摘環節機械化程度低,因而對人工的需求非常大。采茶人員需要具備耐心而細致的心思、細膩而嫻熟的手法,女性因其柔美、溫婉、和順等品質,逐漸成為采茶人員的主力軍,在茶葉采摘環節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月江南花似錦,采茶是清明,茶樹成對也成雙,芊芊手指忙”這幾句詩便是描繪了一幅清明時節采茶女在茶田間采茶忙碌的景象。作為家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勞動力之一,農村婦女參與茶葉制作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全流程生產過程,在茶葉文明的歷史發展中,有著突出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為了解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現狀及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本文對江蘇省南京市5個茶葉種植村的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南京市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狀況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自20世紀80年代起南京周邊地區的很多農村開始改變以往的作物種植結構,以經濟收益高的茶樹代替傳統的、低收益價值的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逐漸孕育出被市場所熟知的雨花茶品牌。本次調查問卷涉及農戶家庭基本特征、茶葉生產情況等內容,經過對數據的篩選和整理,得到有效問卷312份,問卷有效率為97.2%。隨著南京市經濟的提升,大量優質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發展,使得農村勞動力女性化現象逐漸凸顯。根據已有文獻對農業勞動力女性化指標的微觀化處理[4],本文借鑒學術界目前普遍采用的勞動參與率作為計算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衡量指標,具體用女性農業勞動力人數占家庭總農業勞動力人數的比例衡量農戶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程度,以此指標測度被調查區域的勞動力女性化程度。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312個樣本中,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程度在67%以上的樣本有292戶,占總樣本的比例高達93.6%,說明被調查區域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情況較為嚴重。

3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女性在茶葉種植上具有比較優勢,種植茶葉極大地提高了女性的邊際產出,茶葉相對價值的提高既增加了茶農家庭的總收入,也增加了女性的相對收入[2]。表面上看,女性勞動力比重增加對于茶葉生產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由于農村男性勞動力的非農轉移,留守在農村的婦女不僅要負責照料家中老人和孩子的飲食起居,而且還要負責春季和冬季茶園內部的打理,不可忽視的是農村女性同時承擔著生活和農業生產的雙重壓力。此外,茶葉生長對時令的要求比較高,特定的時節伴隨著特定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因此施肥、打藥、修剪、除草等生產環節都需要適時地進行,如果農戶無法及時地跟進茶葉生產,就會導致茶樹生長緩慢,影響新葉的生長和新茶的品質,進而可能導致茶農的減產;并且,由于茶葉采摘的黃金期較短,如果采摘勞動力不足勢必貽誤黃金采摘期,進而影響農業收入。在茶葉生產勞動力不斷外流以及農村勞動力女性化程度不斷攀升的背景下,留守在農村的勞動力總數大幅減少,留存的女性勞動力難以維系采摘等環節所需的勞動力數量,茶葉生產勞動力受到勞動力數量和質量雙重制約。由此可見,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具有不利影響。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生產環節外包可以有效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被認為是解決農業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足問題的有效途徑[3]。茶葉生產環節外包服務是指茶農將技術要求較高的環節和短期勞動力需求極大的環節部分或全部外包給能夠提供技術、設備以及勞動力的專業組織或個人的行為,以此彌補農戶自身在茶葉生產中的短板。茶農可以選擇雇工方式來解決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極大地緩解了茶生產勞動力周期性短缺的壓力。茶葉生產環節外包在提供技術和勞動力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茶葉生產效率,節約了茶農的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本。

4外包市場作用下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大量的農村優質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導致了茶葉生產勞動力的不斷流失,茶葉生產勞動力季節性短缺問題顯著,短期、大量勞動力的需求逐漸催生出“生產外包服務”的發展,雇工方式成了解決短期勞動力不足的有效途徑。為了解南京市茶葉生產環節外包的現狀,對茶農在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以及采摘等環節的雇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下圖1所示。從圖1中分析發現,所調查的農戶在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以及采摘等環節中均部分或全部環節發生了雇工費用支出,其中在采摘環節發生雇工費用支出的農戶占比高達72.27%,主要是因為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彌補自身勞動力的不足,勞動季節性短缺問題在這一環節體現的尤為明顯;而除草環節、施肥環節、以及修剪環節也分別占有近20%的比例,雖然這幾個環節在茶葉生產勞動中所占的比例遠不及采摘環節,但在茶葉生產女性化的背景下,女性仍需要雇工和外包來彌補自身在體力上的不足;此外,在病蟲害防治環節,選擇外包服務的農戶只占調查戶的6.54%,這說明了選擇種茶這一生計的農戶在技術密集型環節上大都具備相應的種茶技能,即使是女性也可以勝任茶葉病蟲害防治環節的工作。圖2是2003年-2018年南京市茶葉產量趨勢圖,從圖中能夠明顯的看出在2005年至2012年之間,南京市茶葉產量一直穩居于2000噸左右,但自2013年開始,南京市本土茶葉產量每年都在下跌,到2018年產量僅有1539噸,相較于2012年的峰值,跌幅高達29.4%。通過訪談得知,由于雇工價格不斷攀升,近年來南京市本土的茶葉采摘量不斷萎縮,市面上很多雨花茶并未采用本土生產的茶葉進行加工,而是從云南等雇工價格相對低廉的省份返購茶葉進行包裝售賣。從此次調查數據中也得出,畝均雇工費用占畝均總費用支出的比例高達58.6%,每畝的雇工費用支出明顯高于茶葉生產資料費用支出。由此可以看出,在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問題不斷加重的現實背景下,南京市茶葉種植結構也在不斷的調整,通過將部分茶葉種植面積轉移至雇工價格較低的省份的做法,以適應農業勞動力非農轉移帶來的農業勞動力不足、雇工價格過高等問題,從而進一步緩解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不利影響。

5結論和建議

茶葉生產過程復雜且繁瑣,并且茶葉采摘受季節性影響較為明顯,對于勞動力的需求具有長期性和季節性的特征。由于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的性別差異使得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問題日益凸顯,茶葉生產的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能得到保證,進而可能影響茶葉各生產環節的有效打理和銜接,最終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茶農的農業收入。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生產環節外包可以有效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被認為是解決農業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足問題的有效途徑;但由于近年來外包價格不斷增長,尤其是雇工價格,導致南京市茶葉產量逐漸縮減,茶葉種植逐漸向外省等雇工價格相對低廉的省份轉移。因此,加快茶葉生產外包服務市場建設,建立健全外包服務價格標準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利于緩解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的不利方面。

作者:吳松 王琳 于愛華 劉華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