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蘑生產技術改進提升技術
時間:2022-01-08 10:06:59
導語:栗蘑生產技術改進提升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栗蘑栽培技術及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改進提升,提高栗蘑的產量,增加栗蘑經濟價值,提升社會效益,從而促進遷西縣栗蘑生產高效穩定發展,并為北部其它山區縣栗蘑產業提質增效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關鍵詞:栗蘑;栽培技術;生產工藝;提質增效
自1995年仿野生栗蘑生產技術大面積推廣以來,遷西縣廣大食用菌工作者積極探索,在栗蘑栽培技術以及生產工藝流程上不斷改進、提升,推動栗蘑產業穩定、高效發展,遷西縣栗蘑產業正在步入專業性、科技性、高效性、產業化的軌道。現將近年來的經驗總結如下。
1栽培模式的改進
1.1小拱棚栽培模式。優點是適用于各種地形,各家各戶可少量栽培,一次性投資小;缺點是棚低小,不易管理,占地面積大,每年更換地塊難;抗自然風險能力差,栗蘑的產量和質量完全依賴于自然氣候,如遇干旱洪澇災害,會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小拱棚栽培模式正在逐年慢慢淘汰。1.2中型拱棚栽培模式。中型拱棚一般棚高1.5m,寬5~6m,長20~30m,以竹竿結構為主,這類棚的優點是管理方便,投資小,但經過多年使用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棚外用草簾,噴水、控溫加上雨天使草簾質量加大,易壓倒拱棚,損傷菇體,影響效益;二是草簾易腐爛污染環境,抗風險能力差。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改進,現已改造成鋼管式雙層中型拱棚,主要是用遮陽網代替草簾,棚結構改成鋼骨架結構,雙層網膜,可以較好的控溫、調濕,設備使用方便,可控性強。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可以連續多年使用,并且在多數條件下均可確保栗蘑出菇的產量和質量,相對降低了出菇成本,穩定了出菇產量[1]。初期由于小拱棚栽培模式費時費工、管理不便、抗風險能力差、菇體質量差、產量不穩定等多方面原因,每500g栗蘑的成本約6元,而現在中型拱棚栽培模式每500g成本可降到4.5~5.0元,每500g凈利潤就可提高1.0~1.5元,其效益可想而知。當然成本的降低不單是拱棚模式改進的原因,還包括原材料的改進,菌棒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等多方面原因[2]。中型拱棚特點是:土地利用率高、易管理、抗風險能力強,有較好可控措施,有效保證出菇產量和質量。采取相應措施后棚可以連續多年使用,可適當利用現有的機械進行管理,明顯的比小拱棚栽培模式在產量和經濟效益上有所提高。不足之處是一次性投資大,出菇地塊要求相對平整,同時要有較好的出菇管理技術。目前,這種中型拱棚栽培栗蘑模式是一種受群眾歡迎、經濟適用、宜于推廣的重要栽培模式,是一個成功的經驗[3]。1.3智能棚栽培模式。智能棚就是能夠保證全年出菇,四季可調、可控,能按出菇條件要求隨時進行出菇管理,供應市場,并且能夠保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種棚是近2年內剛剛興起的,還在試運行階段,屬于純工廠化栽培模式。這種栽培模式技術性要求高,機械設備投資大,對管理人員文化程度要求較高。雖然現在能做到反季節、工廠化出菇,但菇體質量較差,各項成本高,效益不明顯,還沒有成熟的、全套的管理技術和管理人才[4]。
2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
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進是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實現機械化生產的必由之路。從人工生產菌袋、土蒸鍋滅菌、電爐區接種、小屋層架式發菌到目前的半機械化拌料、裝袋,接種室可變性接種箱接種,節能滅菌灶、高壓滅菌包滅菌等多方面的技術改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生產菌袋的成功率,降低了成本,不僅生產者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栽培技術,而且還促進遷西栗蘑產業走上高效穩定的發展之路。生產工藝流程改進主要如下。一是由人工裝袋改為半機械化或全自動裝袋,原來人均日裝0.35kg小菌袋100袋,現在裝1kg以上菌袋,日裝1000袋以上。按裝料量計算,提高效率30倍以上,按袋數計算提高10倍以上。二是用滅菌鍋滅菌一次1000袋(0.35kg袋)左右,現改用滅菌包和滅菌爐一次滅菌3萬棒(1kg袋),滅菌效率提高30倍以上,同時,減輕勞動量和一定數量的原料費。三是原來采用接種包接種,現在改為可變性接種箱徒手接種,不僅工作效率提高,同時使接種的成功率也達到95%以上。四是小屋層架式發菌,土爐子升溫溫度不好控制、環境差、污染率高、發菌室利用率低、成本高,現改為無層架、大棚或大發菌室垛堆菌棒,常溫或熱電爐供熱升溫發菌,環境好,溫度易保證,定期倒垛發菌,省時省力,發菌室利用充分,同時便于管理。近年來的生產實踐充分證明,目前生產工藝流程和栽培模式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生產者的生產技能和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今后遷西縣栗蘑產業提質增效打下堅實基礎,更為北部山區縣栗蘑產業的高效穩定發展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5]。
參考文獻
[1]崔艷紅.中棚栗蘑高效栽培模式[J].現代農村科技,2017(10):27.
[2]張功友.栗蘑大棚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7(10):204-205.
[3]任宏偉,張海旺.栗蘑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4):22.
[4]王莉,商麗穎.栗蘑高效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11):169-170.
[5]董連銀.板栗樹下間作栗蘑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4(7):23.
作者:岳紅妮 胥繼東 單位:唐山市林業局
- 上一篇:淺析肉羊高效養殖技術
- 下一篇:生態文明試驗區綠色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