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01-18 09:24:58

導語: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新疆肉羊品種對我國肉羊品種的豐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雜交繁育優化生長性能,為滿足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費提供物質基礎。為此,本文介紹了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技術推廣的意義:提高肉羊繁殖性能,改善肉羊生產性能,促進肉羊產業化發展;分別簡述了哈薩克羊和薩福克羊的二元雜交利用及新疆域內肉羊三元雜交利用的現狀;提出了通過建立純繁場與雜交繁育場、胚胎移植技術和人工授精技術來促進新疆域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的發展思路,以期為新疆自治區高效肉羊品種選育技術體系項目的推廣及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肉羊雜交技術;哈薩克羊;薩福克羊;二元雜交;三元雜交;新疆

新疆域內肉羊品種繁多,如哈薩克羊、薩福克羊、阿勒泰羊、巴爾楚克羊、多浪羊、柯爾克孜羊等。其中存欄量最大的本地品種為哈薩克羊,該品種羊不僅是我國粗毛羊品種之一,也是新疆原始羊系之一,哈薩克羊的肉脂生產性能高,對牧區生態條件的適應性較強,具有耐粗飼、增膘快、膻味小、產肉多等特點,但哈薩克羊繁殖力較低,需要通過雜交改良來提升繁殖力。薩福克羊原產于英國,新疆引種后通過純種和雜交繁育提高了薩福克羊的數量,該品種羊產肉性能好,但抗逆性較差,與蒙古羊雜交后代具有生長發育快、性早熟的優點,與湖羊雜交后具有多胎優點。除了兩兩品種二元雜交外,三元雜交也可以改善后代生產性能,為新疆肉羊生產系統的科學建立提供技術指導,以此促進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改良和商品化肉羊生產發展。

1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技術推廣的意義

1.1提高肉羊繁殖性能

肉羊生長周期相對較長,且飼料價格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只有提高肉羊產羔數量,縮短生產周期才能提高肉羊養殖效益。新疆域內肉羊品種繁多,不同品種肉羊繁殖性能有所差異,通過有目的的雜交繁育可以提高肉羊產雙羔或多羔率,尤其是和小尾寒羊、湖羊等全年發情母羊雜交,獲得的后代具有性早熟和繁殖性能好的優勢。

1.2改善肉羊生產性能

肉羊雜交繁育可以有針對性地改善羊肉品質,尤其是能有效改善雜交后代的體高、體斜長、胸圍、管圍、胴體重、屠宰率、眼肌面積等指標,使其獲得較為明顯的雜種優勢。部分雜交后代的肌肉脂肪含量也會明顯提高。

1.3促進肉羊產業化發展

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的推廣有利于新疆域內肉羊品種科學繁育體系的建立,促進肉羊生產工作更加規范化。通過科學的雜交繁育可以提高肉羊的耐粗飼和抗逆性能力,使其對不同飼養環境的適應性增強,從而減少抗生素或其他激素的使用。同時各地區根據肉羊品種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雜交繁育,對不佳的肉羊性狀進行改良,實現生長和育種高效結合,生產出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肉羊品種,有利于促進肉羊產業化發展,切實提高肉羊養殖效益。

2新疆域內肉羊雜交利用的現狀

2.1哈薩克羊的二元雜交利用

湖羊原產于我國太湖和嘉興地區,母羊全年可發情,一般為2年3胎,是一種繁殖力較高的多胎綿羊品種。新疆于1975年從浙江余杭縣引進,引進后與哈薩克羊進行雜交繁育,培養出多胎型的卡拉庫爾羊。湖羊與哈薩克羊雜交培育后代的繁殖力明顯高于哈薩克羊,且后代抗病性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在提高,后代的脂臀率明顯降低,改善了哈薩克羊體脂過高的問題,使得肉羊的屠宰性能顯著提高,但不足之處為肉羊毛色不一,自然交配的受胎率較低。杜泊綿羊原產于南非,具有生長發育快、抗逆性強的優點,母羊全年發情,且受胎率高。伊吾縣北牧合作社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將哈薩克羊和杜泊綿羊雜交,采用常溫子宮頸口輸精法、腹腔輸精法均可完成授精,受胎率分別為65%和82%[1]。新疆博樂市將無角陶賽特種公羊與哈薩克羊雜交后發現雜交后代羔羊平均初生重高于哈薩克羔羊,平均初生重增加0.69kg,和同期的哈薩克羔羊相比,雜交后代的2月齡平均體重增加4.2kg,4月齡增加3.71kg[2]。哈薩克羊(母本)伊薩福克(父本)雜交后代在自然放牧條件下,8月齡雜交后代體重比純種哈薩克羊顯著增長5.95kg(約0.05),日增重增長14.9%(約0.05);從屠宰性能來看,哈薩克羊伊薩福克雜交后代比哈薩克羊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分別顯著增加8.32、5.29、4.54kg[3]。

2.2薩福克羊的二元雜交利用

薩福克羊是世界上公認的優秀肉羊品種,新疆石河子引進黑頭薩福克羊后與當地的湖羊進行雜交,發現黑頭薩福克羊(父本)伊湖羊(母本)后代的日增重顯著高于純種的湖羊,目前在我國新疆、內蒙古、山西等多地均有養殖,新疆薩福克羊數量較多,雜交改良效果較好。多胎薩福克羊和哈薩克羊F2代雜交后代相比,屠宰率增長2.28%,多胎薩福克羊的胴體凈肉率和眼肌面積指標均顯著高于哈薩克羊F2代雜交后代,且肉質品質的鎂、鋅、鈣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明顯高于哈薩克羊F2代雜交后代,表明多胎薩福克羊是一種胴體品質優良且營養豐富的肉羊品系,可以作為新疆及其他地區綿羊雜交改良的親本[4]。與湖羊伊伊犁哈薩克羊F1雜交后代相比,薩福克伊伊犁哈薩克羊F1雜交后代的6月齡體重顯著提高,且后代的體長、胸圍和胴體重指標也明顯增大,表明薩福克與伊犁哈薩克羊的雜交后代具有更高的生產性能[5]。將薩福克羊(父本)伊青海藏羊(母本)雜交后發現雜交后代環境適應性強,且羔羊生長發育快,在自然放牧情況下,雜交后代的日增重大于同期純種藏羊,且雜交后代的體高、體長、管圍和胸圍等指標極顯著高于純種藏羊(約0.01),8月齡時薩福克羊伊青海藏羊雜交后代比純種藏羊的胴體重增加3.89kg。由于我國高寒地區青草期時間短,越冬季節羊群容易因牧草資源不足出現損亡,而薩福克羊伊青海藏羊雜交后代的環境適應性強,產肉性能高,適合在高寒牧區進行繁育,對我國高寒地區肉羊養殖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6]。黑頭薩福克羊與山西本地母羊進行雜交,雜交后代的被毛顏色為花色,背寬而直,雜交后代的初生重、1月齡、3月齡和6月齡體重分別高于本地羊1.98、4.02、6.95和13.75kg(約0.01),雜交后代的屠宰性能也提高3.87%耀4.77%,根據當地肉羊飼養成本,雜交后代的凈利潤提高196.40元(約0.01)[7]。

2.3三元雜交的利用

三元雜交是在兩元雜交的基礎上為改善肉羊生產性能和其他不足的雜交技術,對提高本地肉羊品種的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具有重要意義。湖羊(父本)伊哈薩克羊(母本)獲得的母羊F1代與薩福克(父本)進行三元雜交獲得F2代,研究發現F2代的胴體重(提高5.17kg)、凈肉重(提高4.5kg)、屠宰率(提高5.95%)、凈肉率(提高4.91%)、胴體產肉率(提高8.84%)和肉骨比(提高17.42%)均較純種哈薩克羊有了明顯改善,表明三元雜交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哈薩克羊的屠宰性能[8]。黑頭杜泊(母本)伊小尾寒羊(父本)獲得的母羊F1代與薩福克公羊進行三元雜交,其后代產單羔初生重和雙羔初生重分別為(3.8依0.02)kg和(3.2依0.47)kg,三元雜交后代具有早期生長快,生產性能高的優點[9]。

3新疆域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發展的思路

3.1雜交體系的發展

1)建立純繁場。可以根據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需要建立特色純繁場,如哈薩克羊純繁場、薩福克羊純繁場,如瑪納斯縣建立了薩福克羊純繁場,特克斯縣建立了哈薩克羊純繁場,伊犁建立了湖羊純繁場,沙雅縣建立了10000只湖羊核心種羊場。若新疆域內純種品種數量不足,可以到疆外引種,保障純種數量,純種品種越純,雜交后代的雜種優勢越明顯。2)建立雜交繁育場。新疆域內肉羊雜交繁育場可以根據肉羊品種數量進行合理雜交,如哈薩克羊存欄量高,而薩福克羊數量少,可以開展哈薩克羊(母本)伊薩福克羊(父本)二元雜交,若薩福克羊存欄量明顯高于哈薩克羊,可以開展薩福克羊(母本)伊哈薩克羊(父本)二元雜交。若當地肉羊品種較多,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三元雜交,通過長期選育提升肉羊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如農四師七十八團牧區庫什臺草原打造薩福克肉羊雜交基地,瑪納斯縣科薩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三元雜交基地。

3.2胚胎移植技術

胚胎移植技術可以縮短肉羊改良周期,加速品種改良,同時能提高肉羊雙羔和多羔率。一般母羊正常排卵數在2耀3個,使用促排卵藥物可以增加排卵數,最多可排出18耀20個。移胚的母羊年齡一般為2耀4周歲,此時母羊各項生理機能好,抗病力強,在同期發情的基礎上使用促排卵藥物可以顯著增加排卵數。一般在配種后(70依2)h對母羊采取沖胚手術,術前做好器械消毒,用無菌導管將沖配液注入子宮,另一頭導出一根導管沖出胚胎。

3.3人工授精技術

人工授精避免自然交配的交叉污染,大大提高種公羊的利用率,不僅降低了個體差異較大造成的傷害,還降低了飼養成本和種羊運輸成本。種公羊采精一般選用假陰道采集法,采精前對所有器械進行規范消毒。1)采精操作。將發情母羊牽到采精室,再牽入種公羊,刺激公羊性興奮,當公羊陰莖勃起時允許爬跨,公羊做出插入動作時準備好假陰道和集精杯,迅速導入公羊陰莖,射精完畢后向后移動取下假陰道,對集精杯的精液進行檢查。2)精液品質檢測。檢查項目有精液氣味、顏色、射精總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等指標,若滿足輸精條件可以將新鮮原精液稀釋2耀3倍后進行人工輸精。

4結語

綜上所述,肉羊雜交改良可以改善肉羊體型外貌和繁殖性能,提高屠宰性能。不同區域應根據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進行有計劃性的雜交改良,同時做好改良記錄,以免發生重復繁育或使用血緣相近的肉羊。胚胎移植技術和人工授精技術有利于提高多羔率和受胎率。在今后的雜交改良中,除了注重生長性能和繁殖性能指標外,還需要關注血液生化指標和免疫指標,保障雜交后代的免疫力和環境適應力。

參考文獻

[1]羅生金.采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杜泊綿羊與哈薩克羊雜交改良[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5,23(3):10-12.

[2]席鳳琴.哈薩克羊雜交改良試驗及其經濟效益分析[J].科學種養,2012(8):38.

[3]喻時,石國界,魯雪亮,等.放牧條件下薩福克羊雜交哈薩克羊一代育肥效果測定[J].現代畜牧獸醫,2015(12):28-31.

[4]楊華,閆云峰,楊永林.多胎薩福克羊及其與哈薩克羊F2代的肉品質特性研究[J].草食家畜,2016(5):27-34.

[5]甫拉提江·艾力皮別克,努爾木江·葉里哈力,王驍,等.薩福克羊和湖羊與伊犁哈薩克羊雜交后代生產性能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20,56(6):66-68.

[6]艾德強.高寒牧區放牧條件下薩福克羊雜交藏羊一代產肉效果屠宰試驗[J].山東畜牧獸醫,2010,31(7):16-18.

[7]王志武.薩福克羊與本地羊雜交效果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7,37(1):61-63.

[8]姚守秀,吳挺,吳鏡,等.湖羊、哈薩克羊、薩福克羊三元雜交后代屠宰性能分析[J].草食家畜,2018(2):5-8.

[9]柴建強,周莉,呂紅慶.薩福克羊與黑頭杜泊×小尾寒羊F1代三元雜交羔羊早期生長效果[J].農村科技,2016(10):64.

作者:李文 蔡樹東 張夢圓 司天桃 單位:新疆哈密市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