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研究
時間:2022-04-03 10:02:28
導語: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產養殖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隨著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病害防控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加劇。本文主要對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以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水平,促進水產養殖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防控;對策
我國西北地區雖然深處內陸,但有些區域利用自身水域優勢,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為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如寧夏賀蘭縣利用黃河水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漁業,目前漁業生產面積已達到7000hm2,其中精養面積高達5600hm2、粗養面積600hm2、水系面積800hm2。水產品總產量高達4.14萬噸、其中魚產品總產量為4.11萬噸、蝦產品總量為240噸,河蟹總產量為55噸。漁業總產值高達4.5億元。在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但是西北地區由于氣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再加上人為因素,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每況愈下,也影響了水域生態環境,從而給水產養殖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加大了病害防控的任務。因此本文對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以提高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水平。
1當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特點分析
(1)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受西北地區區域和氣候等條件的影響,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特別是8、9月份,病害情況更為復雜。8月西北地區是全年高溫期,氣溫、水溫較高,此時魚類生長速度最快,但同時也極易發生各種病害。如8月鯉魚容易感染細菌性敗血癥、皰疹病毒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癤瘡病等,草魚則容易感染細菌性腸炎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等。而到了9月,西北地區氣溫下降,溫差增大,再加上此時魚類養殖量還在增長,因此這一時期也容易暴發各類病害。如鯉魚容易出現細菌性爛鰓病、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感染等,草魚容易出現肝膽綜合癥、出血病等,鰱鳙魚容易感染菌性敗血癥、打印病等。由此可知,在西北地區水產養殖業中,受各種因素影響,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目前已經確定的病害共有7種,其中有3種細菌性疾病、2種寄生蟲疾病和2種真菌性疾病。不同種類的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害防控難度。另外以往病害發生時間較為集中,季度性較為明顯。但隨著魚苗互換,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時間延長,幾乎全年都會出現病害。(2)病害原因復雜,綜合發病成普遍現象。不同水產養殖區域,由于氣候和水體等不同,不僅增加了水產養殖病害情況的復雜性,同時也增加了病害原因的復雜性,各種致病微生物、寄生蟲等都能帶來病害,使得病害原因復雜,增加了防控難度。同時復雜的病害原因也造成病害朝著綜合發病方向發展。各類水產一旦發病,則會出現多種病情,而一旦發病,則往往不可收拾。
2當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控,西北地區中如賀蘭縣也設置了多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測報站、魚病門診點,負責水產養殖病害處理。水產養殖過程中的各種防疫工作如病害測報、水生物檢疫等也得以順利開展,為水產養殖病害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發展的同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1)水產養殖病害防控基礎設施不完善。在疫苗防治中,目前我國水產疫苗中,獲得國家新獸藥證書的只有4種,獲得生產批文的疫苗則只有2種,而且疫苗只能對一種病害進行預防,因此防治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疫苗導致了基礎設施不完善。其次是病害檢測缺乏統一標準作為參考。目前西北地區在防控魚類病害時,雖然經常對水體和病害進行檢測,但是目前我國在水產檢測數據上還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很多數據屬于粗略數據,無法提供標準的參考依據。另外,水體監測時缺乏與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結合,這些都影響了病害檢測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缺乏有效、完善的水產養殖病害藥物防控技術。目前藥物防控方面,并沒有專業的用于水產養殖病害防控的藥物。雖然水產養殖方面的用藥種類較多,但是這些藥物多來源于獸藥、化工產品和人藥等,真正針對水產動植物的藥物還沒有研發出來。另外,在對水產種類進行藥物防控時,如何使用、使用多少劑量是科學、合理的,也沒有統一標準,只按照藥物在其他方面的使用標準作為參考。(3)生態防控機制不完善。為了實現水產養殖的長遠發展,需要開展生態防控機制。漁業生態防控機制主要對漁業生產系統進行整體控制和調節,為漁業生產提供一個良好、科學、合理的生長環境,減少病害發生,促進魚類健康成長。目前西北地區在病害防控時,主要采用的生態防控措施有根據載魚量適當注入新水、對水體pH值、溶解氧等因素進行實時檢測、采用ClO2消毒等。這些措施為魚類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組稿態環境,但是生態防控機制中的土壤修復、物質能量平衡、微生態制劑等主要的生態防控技術卻并沒有廣泛應用。生態防控機制是一項系統的病害防控工作,需要多種技術一起應用才能更好地發揮生態防控作用,因此目前西北地區生態防控機制并不完善。
3改善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的建議措施
(1)完善水產養殖病害防控體系,發展“互聯網+現代漁業”。西北地區應完善水產養殖病害防控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漁業”模式,實現水產養殖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首先應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水產養殖體系,如打造“互聯網+漁光一體”示范園區等,在養殖區內實現對水產養殖環境、水質條件、魚類生長情況和藥物使用情況等的科學檢測。如圖1所示為基于物聯網的水產智能養殖體系的重要構成。其次在基于物聯網智能水產養殖體系的基礎上,運用各類先進的技術設備實現養殖環境、水質條件等的檢測和智能化控制,如在示范園區、養殖場內安裝水質監測系統、攝像頭、手機智能遙控投餌機、增氧機設備和溫度控制設備等,實現水產養殖的精細化、智能化和遠程控制管理。另外還應推廣UML魚病遠程監測預警與診斷系統的應用,實現對各類病害的預警和診斷,對癥下藥,提前做好病害應對措施,減少病害帶來的損失。(2)加快水產養殖專業藥物的研發進度。水產養殖病害防控過程中,藥物防控是一種有效的防控方法。針對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缺乏專業藥物防控的問題,應加快水產養殖專業藥物的研發,并將之應用到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中,真正發揮出藥物防控的作用。藥物研發時,應注意水產養殖環境、水質和飼料等對藥物實效的影響,結合我國水產養殖特點和病害特點進行藥物研發,滿足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要求。(3)完善病害生態防控機制。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時還應堅持完善病害生態防控機制,提高水產動植物對生長環境的抵抗性和耐受性,減少因為環境刺激而暴發的病害現象。除了目前經常采用的生態防控措施外,西北地區還應引入微生態制劑,通過微生態制劑改善魚類菌群結構,有效抑制各類有害生物的生成。另外運用微生態制劑還能凈化養殖環境,減少污染物,增強魚類抵抗力。
參考文獻:
[1]劉欣,楊國花,邱文杰.賀蘭縣漁業生產現狀及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5(6):50-51.
作者:魏春麗 徐瑩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牧漁業局
- 上一篇:水產養殖臭氧消毒技術研究
- 下一篇:優質雞生態養殖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