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態高效養殖研究
時間:2022-02-21 09:55:06
導語:河蟹生態高效養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0-2018年,仙桃市排湖漁場不斷探索總結池塘河蟹“3+5”可控生態高效養殖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國家專利。2017年,排湖漁場平均畝產河蟹130kg,最高畝產量達到190kg,平均規格140g/只以上,畝平純利達7000元以上。2015年10月,仙桃市池塘河蟹“3+5”生態高效養殖通過湖北省農業廳鑒定委員會成果鑒定。從2016年開始,湖北省農業廳將河蟹“3+5”養殖技術作為十大主推技術與模式在全省推廣。
一、案例簡介
池塘河蟹“3+5”生態高效養殖技術,即將河蟹池塘養殖期劃分為3個月和5個月兩個生長階段:第一階段為3-5月份,共3個月,為蟹種(扣蟹)小池塘強化培育階段,每畝投放扣蟹30-35kg/(規格為200只/kg),河蟹蛻殼兩次后轉到大塘,出池平均規格約為50只/kg。第二階段為6-10月份,共5個月,為成蟹大池塘養殖階段,投放密度為1000~1200只/畝,河蟹蛻殼3次,平均出塘規格140g/只以上。
二、主要創新點
1.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經過“3”階段的蟹苗培育,減少病殘體質差的苗入池,提高下塘蟹苗的規格和成活率,有效降低成蟹養殖密度,提高河蟹抗病能力。2.規格大、品質高。大小池水體分開,便于大池前期養殖環境的建設;殺滅小龍蝦及其它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培育出一池鮮嫩的水草,從而加快河蟹生長速度,提高河蟹的品質。3.全程可控,安全高效。可以實行全程可控化管理,使漁民在養殖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投餌、用藥,節約了養殖成本,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可以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養殖過程中進行全程監督管理,杜絕違禁藥品的使用,生產出符合生態健康無公害的綠色產品。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小池塘的管理。1.小池消毒:小池應在前一年的10月份用漂白粉每畝10cm水深用量為10kg,化水全池潑灑,并用龍蝦恨殺滅小龍蝦。2.小池消毒后應種植伊樂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50%~60%左右。3.待小池塘水草生長起來后,才能放蟹苗,蟹苗應在當年的元月份放入小池塘較好。畝放200只/kg扣蟹30~35kg。4.如果苗種進入小池塘后,水溫在8℃以上,蟹苗開始活動,就應喂顆粒料或冰鮮魚,提高河蟹體質,使蟹苗順利越冬,這樣可以提高蟹苗第一次蛻殼的成活率。5.待到3月份左右,水溫10℃以上,就應每天開始喂食,并按照2%開始投喂,保證所有的河蟹苗都能吃到第一口食,第一次蛻殼就較整齊,生產出來的規格就較好。6.由于小池塘的面積較小,蟹苗較多,這樣池底的廢物較多,所以小池應勤解底調水,保證小池塘的水質清新。當蟹苗開始正常吃食就進行內服藥的投喂,保證蟹苗不出現病害,保證成活率。7.待河蟹苗在小池塘大量蛻完二次殼7天之后,就可以開始轉苗到大池塘。一般在5月中旬,可以用地籠和抬水花生堆來轉苗。(二)大池塘的日常管理。1.大池塘干后,首先應用生石灰消毒,每畝50~75kg。如果大池塘野雜魚較多,就應用甲氰菊脂或滅掃利加以殺滅,如果泥鰍鱔魚較多,就應用茶粕進行消毒處理。2.大池消毒后,在第二年的清明節前后,種植輪葉黑藻水草,每畝2~2.5kg左右,種植的方法可以種成條狀,也可以種成方塊形狀。種草一定要留出空隙,不能全部種上。3.大池前期水不能太瘦,應有一定的肥度,保證水中不長青苔。4.螺螄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餌料,又能攝取池塘水體底泥、殘渣剩餌所致的有機營養物,在滿足自己不斷生長繁殖的同時,還能改善池塘底質,凈化池塘水質,具有一舉多得的作用。具體做法:在清明前后,每畝投放螺螄150~200kg。5.大池在放苗之前,水位不能超過50cm,因為水太深,水草生長較慢。5月份待水草生長面積占大塘面積60%以上,就可以開始轉苗,一般轉苗完成用10天左右。在6月份左右可以把草的上半部分割去,使水草重新長出新芽,保證水草不老化,提高水草質量,增加水草凈化水體的能力,這樣刈割后的水草就不會浮起來。6.大池在進苗之前,一定要清除小龍蝦。清除小龍蝦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用塑料薄膜在小龍蝦洞比較多的地方,圍一圈,防止小龍蝦進入池塘;第二種在進苗種之前,用龍蝦恨殺3次以上,這樣就可以防止小龍蝦繁殖,進入水體中影響河蟹的正常生長。7.大池應解毒調水后,才可以轉苗。轉苗規格為50只/kg左右,數量在每畝1000~1200只左右。8.河蟹苗轉入大池就應開始投喂顆粒飼料,苗轉齊后,應全池殺菌消毒,開始正常喂食。一般吃食正常后就應按照河蟹體重3%投喂。9.進入7、8、9三個月,應定期解底調水,保證池塘的水質清新,保證河蟹正常生長。河蟹疾病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是生態預防,種植水草、移植水草、移殖活螺螄可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使用微生物制劑和物理改良劑等保持水體良性生態循環。還要配合河蟹內服藥的使用,增強河蟹體質,保證河蟹不出現大量死亡。10.進入7、8、9三個月,應密切注意水草的蟲害,防止蟲破壞水草,應定期施殺蟲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一般用含1%阿維菌素的藥品較好。11.經常進行河蟹個體規格的抽查,隨時掌握生長情況,調節投食量,保證河蟹正常生長。檢查規格最好公母各50個,否則易出現誤差比較大,掌握規格不準確,投食量不準。
四、主要成效
1.經濟效益高。排湖漁場從2010年開始進行河蟹“3+5”高效養殖模式,在近8年的養殖實踐中,養殖技術和養殖水平不斷提高,養殖效益一年一個臺階。養殖河蟹畝平產量最高達到190kg,平均產量達130kg以上。畝平效益達7000元以上,最高效益達10000元以上。排湖漁場雷臺分場張南平大池塘10畝,產河蟹1190kg,規格為151g/只。小池塘2畝,產河蟹150kg,規格為100g/只。2017年養殖效益與成本投入如表1。2.社會帶動強。2018年,排湖漁場從事河蟹養殖人員達到2200人,全場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0000畝。隨著河蟹“3+5”養殖效益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同時也帶動了河蟹飼料生產、餐飲服務、市場銷售等行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3.生態環保。河蟹“3+5”生態養殖過程中進行全程監督管理,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種草調水,杜絕違禁藥品的使用,減少飼料、藥品等投入品使用,減少了對水環境的污染,生產出的河蟹為生態健康無公害的產品。五、推廣應用以排湖漁場為核心,仙桃市已形成10萬畝河蟹養殖板塊。經過全市推廣,河蟹“3+5”生態養殖面積達到50%。該模式在江蘇、洪湖、漢川等地區都進行了試驗,取得了畝產均在100kg以上,成蟹規格在150g以上的好效益。
作者:張翔 單位: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漁場
- 上一篇:鯉魚養殖發病原因及防治
- 下一篇:養殖魚類品質關鍵因素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