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探討
時間:2022-03-31 10:53:44
導語: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是立國之本,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得到空前發展,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中國已成為世界農業大國。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耕地破壞、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耕地質量持續下降,肥力嚴重喪失,可耕地土地面積持續減少,這十分不利于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現代農業發展中應進行反思,在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積極繼承傳統農業精華,發展生態農業,控制破壞與污染。本文將針對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農業;傳統農業;生態農業
從古至今農業都在國家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人類生存最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其中“食”則最為重要。而食品原料絕大部分屬于農產品,發展農業是經濟需要,也是社會需求和人民生存需要。傳統農業生產率低下,產量少,不能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要求,而現代化農業對生態環境及土壤破壞嚴重,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才是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代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的結合,提高了產量,同時保護了生態環境,防止了污染,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力,推廣現代生態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的關系
在我國農業研究中對于傳統農業始終褒貶不一,很少有客觀的評價。傳統農業發展遵循的是自然規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在農耕時堅持按“農時”耕種,圍繞“農時”進行經營開展農業活動。傳統農業精華在于合理協調、用養結合、因物致用、多種經營。講求的是輪作復種、合理布局、間作套種,協調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這種耕種模式,還能夠抑制病蟲害,對土壤優化有著很大幫助,保證了生態系統的正常銜接和轉換,維持了農業生態穩定,雖然產量不如現代農業。但對農作物進行了優化組合,通過對不同作物的搭配促進作物生長,實現合理配置用地結構,且注重對土壤微環境的改善。而現代生態農業則是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的融合,以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為基礎,利用傳統農業技術精華來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率,控制農業生產中的污染,保障農產品安全質量,保護農業生態系統,注重發展集約化農業經營模式。因此,二者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的相互結合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實現高效農業發展目標。
二、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思路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有著密切聯系。現代生態農業應在繼承傳統農業精華的同時,通過融入現代技術,從而彌補傳統農業模式缺陷,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現代生態農業將成為農業發展建設的主流趨勢。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中發展建設目標應與區域總體規劃目標一致,同時要通過政策引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模式。具體建設中產業結構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當地自然條件為依據,不僅要制定農業發展計劃,還要完善現代生態農業建設評價體系。從政府角度來講,應給予農業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使廣大農民能夠在不損失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到現代生態農業建設事業中,讓農民能夠對生態農業有一個正確認識,從思想上理解農業持續發展科學內涵。具體可采取措施,如建立農業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通過補助手段讓農民對生態農業產生認同感。此外,現代生態農業還應積極融入傳統農業中的“精耕細作”思想,從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促進土地資源持續利用目標。傳統農業中精耕細作的核心在于“用”與“養”的結合,不是盲目使用土地。如不對土地進行保養,土壤質量和肥力就會下降,甚至出現水土流失現象。要“用”就先得“養”。而化肥使用不僅消耗大,效率低,且會造成污染問題。而有機肥不僅對土壤有優化作用,更能夠增強肥力,成本也非常低。因此。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中,應減少對化肥的應用,也加強對有機肥的應用。此外,從農具角度來看,應加強對現代化農具的應用,但要選擇環保型耕作機械,發展機械保護性耕作。機械保護性耕作完全符合現代生態農業發展需要,有著明顯保護水土、抑制農田地表揚塵等問題的作用,能夠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低污染、低投入、高產出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目標。另一方面,農業發展應走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線路,構建產供銷、貿工農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單一農戶分散、孤立,農業生產中所能夠取得的生態效益十分有限,且不好管理,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更難以得到保障。如把這些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打造農業產業鏈,不僅擴大了農業產銷范圍,增加了農業收入,同時更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夠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且這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有著積極作用。走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道路是實現我國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的基礎。
三、結束語
農業發展關系國計民生,是支持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產業,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加快,土壤破壞,環境污染現象日益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持續降低,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我國農業發展中,應積極繼承傳統農業精華,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將生態思想融入農業生產,以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
作者:于瑩瑩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賴亞蘭.重慶三峽庫區高效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與機制研究[D].西南農業大學,2013,4(18):67-68
[2]駱世明.發掘傳統農業實踐精華,為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服務[C].中國生態學學會,2015,4(18):67-68
[3]翁伯琦.立足循環經濟新起點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對策思考[N].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1-5+10
- 上一篇:鎮林業綠化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業生產經營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