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02 03:57:47
導語: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農業是生態經濟體系的基礎,具備了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重功能,代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青海省獨特的高原地貌和氣候條件為發現綠色、特色、生態農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善于利用地區的自然條件,發揮好地區生態優勢,做好生態農業產業文章。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生態農業的含義,然后論述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希望通過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應用研究
最近幾年,青海省省委、省政府繼續完善扶持政策,將以建設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為重點,按照“四區兩帶一線”戰略布局,在東部地區重點打造西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海東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在環青海湖牧區重點打造海北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區、海南州生態畜牧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在柴達木地區重點打造海西統籌城鄉一體化農牧業發展示范區;在三江源地區重點打造三江源生態畜牧業發展示范區和黃南有機農牧業示范區。建設黃河谷地農業綜合開發帶、湟水沿岸高效農牧業發展帶,蘭青—青藏鐵路沿線特色農牧產業發展軸線,并將繼續以園區建設為載體,鼓勵扶持各類產業化龍頭企業進駐園區,努力形成產業化聚集、園區化發展、生態化建設、規模化經營的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格局。
1生態農業含義分析
1.1商品性
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品性既是現代農業的特征之一,也是生態農業的的基本特征。在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產能力低下,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大多數都是自給自足?,F代農業發展階段,生產力和生產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生產者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除了滿足自己需求之外,大部分產品用來滿足市場需求。生產方式的變革使得小農生產模式被規模化生產模式所取代,盡管現階段現代農業體系中生態農業的發展規模比較小,但是相較于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要大的多,更好的體現出農產品的商品性特征。
1.2生態性
生態性是生態農業的典型特征,從傳統農業向著生態農業發展在時間上是繼承發展的結果,也就是生態農業不能脫離傳統農業而單獨發展,生態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共性是生態,是和生態環境相容和和諧發展。相同的是生態農業和傳統農業都是按照生產規律開展生產,如合理輪作、間作、套種和有機肥施入等,不同的是生態農業更加體現出科技性,生產過程中積極應用高科技技術,通過人工手段使得農業生產更加符合生態要求。也就是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農業生產的適應性,而傳統農業由于生產技術、設備和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被動的適應生態環境,無法很好的體現出生態性。
2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應用研究
2.1“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
這種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是以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為主,以農業生產基地為基礎,農戶廣泛參與的一種發展模式,能夠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發展?!肮?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形成過程中要選擇具有地區特色和優勢農業項目,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該種模式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適合農戶種植等特點,通過生產基地和農戶的示范帶動逐漸擴展到其他農戶,促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地方龍頭企業統一收購,打消了農戶農產品銷售疑慮。同時,企業能夠緊密把控市場動態,能夠保證生產數量和生產質量,從而不斷增加農產品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在青海地區特色農業產業主要有青稞、油菜、馬鈴薯等農作物,近些年,地區結合自身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肮?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有利于實現規?;a經營,加速土地流轉進程,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降低農民群眾的市場風險,增加農民收入。
2.2“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農民通過參股、土地使用權流轉發現現代生態農業,這種模式有利于保護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能夠更好發揮出地區的區位資源優勢,通過農民群眾自發組織合作組織,農民群眾自發加入,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的推廣,不僅增加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還加快了青海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進程,涌現出一大批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在青海的生態農業發展中,“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是主要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形式靈活,方便管理,能夠顯著提升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但是這種發展模式由于政策扶持不到位,融資難度比較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今后發展中還需從管理、技術、資金、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3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設施農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采用現代農業工程和機械化技術,人為的為作物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以科學施肥、科學灌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要手段開展病蟲害防治,以植物共生互補促進農業實現良性循環。最近幾年,青海省以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積極發展日光溫室大棚,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農民經濟收入進一步提升。
作者:孟克 單位:青海省鄉鎮企業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
[1]對發展我國循環經濟的思考[J].郝朝暉.統計與決策.2005(14).
[2]農業循環經濟的理論探討與現實應用[J].李廣祖,張吉國.山東經濟.2005(04).
[3]論以畜牧業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J].李書民,楊邦杰.中國發展.2005(02).
[4]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研究———以滎陽市為例[J].劉金錘,薛允達,趙永江.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03).
[5]山區生態足跡的計算與分析———以大別山區岳西縣為例[J].舒肖明,楊達源,董杰.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02)
- 上一篇:沼氣生態農業模式能值分析
- 下一篇:豬生態養殖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