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探究

時間:2022-02-21 09:44:47

導語: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探究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提升了國民的整體收入,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傳統的城市建筑無法滿足人們對娛樂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加追求自然與綠色,生態農業觀光園越發受到人們的追捧與喜愛。

關鍵詞:生態農業;觀光園;設計規劃

農業觀光園的出現滿足了國民對綠色健康生活的美好需求,使人能夠感受農業的樂趣與魅力,放松心情,舒緩工作壓力,加強與自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不僅能滿足人們對綠色健康食物的需求,同時還能使人體驗到更多辛勤勞動的樂趣,享受自然的美景。近年來,生態農業觀光園也不斷創新和突破原有的活動形式,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1生態農業觀光園的概念

現代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帶動了農業的科技化,隨著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農業生產對環境的保護越發重視,農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系越發密切。除了種植基礎的糧食之外,更多的農業開始涉及經濟作物,嘗試種植新型農作物,使農民也能夠享受到科技發展的成果。人工生態設計工程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有效平衡,同時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對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實現了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1]。觀光農業最重要的是進行產品售賣,產品指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將其作為旅游商品進行售賣,從而提升其附加價值。除了售賣產品以外,更重要的是使農業具有旅游價值,這需要生產技術、藝術手法等多種形式的結合,這樣才能形成新型的農業觀光旅游。建設與農業生態觀光園需要堅持以生態環保為前提,任何建設與運營工作的展開都應當考慮對生態的破壞程度,保證當地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生態性特征相當顯著,由堅實的理論為其提供指導與幫助,比如景觀生態理論。生態農業觀光園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其中包括養殖的家禽、種植的蔬果、水域中的魚蝦、野草花香,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這一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游客在參觀生態農業觀光園時,始終需要保持對生態環境的尊重,保護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生物與植物。這樣才能使得生態系統更加的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也滿足了游客對生物多樣性的需求,為游客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2]。生態農業觀光園不僅是農業的展示,也是旅游景區,因此需要具備更強的旅游價值,即豐富多樣的生物景觀、多種多樣的組織活動。游客能夠親身體驗到辛勤勞動的樂趣,享受到種植的成果,與大自然之間的接觸更加深入。游客還能在種植過程中學到更多的勞動知識,了解植物的種植與注意事項,感受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2生態農業觀光園的類型

農業觀光園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城市居民的需求組織類型不一的參觀活動,按照當地所處區域特色文化,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使活動更加的豐富多彩,具有趣味性。生態農業觀光園有以下六種類型。2.1觀光農業園。觀光農業園的發展模式最為普遍,游客主要以參觀為主,園區根據季節種植各種不同的瓜果蔬菜,游客可以繳納一定的費用自行摘取瓜果蔬菜,同時享受勞動的樂趣,加強與家人和自然之間的交流。但游客的觀光時間較短,活動形式較為單一。2.2農園觀光景區。農園觀光景區是觀光農業園的升級版,除了提供參觀游覽服務以外,還加強對園區景觀的設計與安排,豐富了園區內的景觀多樣性,使園區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農園觀光景區集住宿、旅游、娛樂于一體,提供全方面一體化的旅游服務。2.3市民農園。市民農園區別于商業農業觀光景區最為主要的特征是其組織者為政府,政府將農園的土地根據小區的地理位置進行安排與劃分,小區內的居民可以在政府安排的小區土地中進行租賃,在規定的時間內,該區域土地的耕種權暫時交由小區居民。其中與北京海淀公園的市民農園最為突出,市民農園內還劃分了一部分的區域用于耕作稻田,使市民能夠感受到勞動的辛苦,珍惜美好生活。2.4教育農園。教育農園同樣由政府出資建設,與市民農園不同的是,教育農園更加側重于向大眾傳播農業知識,尤其是城市中從未接觸過農業的青少年。2.5農業植物園。農業植物園以觀賞性為主,種植的植物大多是觀賞性較強的花卉,花卉的顏色與種類豐富多彩,花期各有差異,一年四季都能夠向游客展示美麗的花卉景觀。農業植物園也會栽種珍稀野生植物以吸引游客參觀。農業植物園最為重要的是,在建設之初就將園區的各個區域進行有效的劃分與設計,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與特色進行栽種。大型農業植物園,薈萃了世界各地的美麗植物,在無形中擴大了參觀者的見識與視野,起到了宣傳與教育的作用。2.6民俗旅游地。民俗旅游地的產生主要源于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民俗旅游地憑借其與眾不同的文化習俗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與目光。少數民族的表演與傳統節日最具神秘色彩,中國漢族人口數量眾多,而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稀少,但分布卻相對比較廣泛,少數民族種類數量較多。特殊的社會背景衍生了特殊的民俗旅游地,承受較大生活壓力的人正將目光投向生活悠閑、風景秀麗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不同層次的人群對生態農業觀光園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由此而產生了類型不同的諸多生態農業觀光園。

3景觀規劃的基本原則

生態農業觀光園要想保持長期的穩定發展就必須在前期做好景觀規劃工作,將觀光園在后期運營所產生的各類問題在前期完成準備工作,平衡植物種植限制與美觀之間的關系,以經營效益為設計的出發點,豐富觀光園的景觀多樣性,使觀光園具備更高的欣賞價值與藝術性。3.1多樣性。國內生態農業景觀園的發展越來越雷同,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使農業景觀園更加的豐富多彩。最為重要的是,將農業景觀園與當地民俗文化相結合,具備更加強烈的區域特色,提供更加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將文化與農業、自然環境相結合。通過景觀設計,使景觀園的建筑、活動、農產品展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增添景觀園的人文氣息與藝術性。3.2功能性。農業觀光園的設計除了要注重觀賞的美觀性以外,最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園區的功能性,將園區劃分為完善的功能區域。功能區域既要滿足行人休息與娛樂功能,也要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農產品的采摘區需要充分滿足游客的采摘需求,對農產品的栽種進行有效設計方便游客接觸并欣賞農產品,使游客產生購買與消費的愿望,同時也能使游客接觸并涉及更多的農業知識,兼具娛樂與教育的雙重效果,這樣才能保證園區的綜合效益最大化。3.3生態性。人們在農業觀光園區進行游玩的主要原因是能夠近距離的接觸自然,加強與自然之間的交流,這就需要農業景觀園保證園區的生態性。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充分考慮園區設計與植物栽種的生態性,合理利用植物的外觀與生長季節。此外還需要考慮植被安排的安全性,外觀尖銳的植物應當安排在游客難以觸摸的區域內,特別要考慮兒童的游玩安全。使生態農業景觀園更加的人性化、生態化,構建一個和諧的小型生態系統。3.4觀賞性。農業觀賞園最具價值的就是其較高的觀賞性,給人以豐富的視覺體驗,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這對景觀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首先需要制定設計主題,結合當地的文化習俗以及區域氣候進行安排,對園區內的道路與水體進行設計。根據當地的氣候,選擇適宜栽種的植物,考慮植被的生活習性,安排習性相近的植被栽種在同一區域。同時考慮色彩的搭配與不同季節的景觀搭配,使每一個季節的農業景觀園的特色與主題更加鮮明,使游客能夠乘興而歸。

4結束語

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發展潛力較大,潛在客戶數量眾多,但其發展與經營模式不夠成熟,沒有確定具體的旅游主題,無法更加精準地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前來游玩,因此還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不足之處。生態農業觀光園的設計者對這一行業的把握不夠深刻,因此需要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指導與配合,向設計師表述目的、功能、設計原則,深入挖掘園區更多的潛在商業價值,突出生態農業觀光園綠色環保的主要特色,走差異化的競爭道路。

參考文獻:

[1]劉淼.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要點分析[J].現代農村技,2016(16):69.

[2]李曉穎,王浩.“三位一體”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探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5):300-306

作者:劉艷姣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