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29 09:25:34
導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設施農業生產規模逐漸增大,生產技術不斷完善,生產水平穩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就潞州區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為提升設施生產水平提供依據。
關鍵詞:設施農業;現狀;問題
晉東南地區現代設施農業體系發展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才通過引進改良山東地區的溫室樣式,形成了初步的設施農業生產體系,建立了以溫室大棚為主,簡易保護措施、塑料薄膜拱棚為輔的農業生產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引進了改良荷蘭文洛式連棟溫室,早期主要用于育苗及生態園、休閑農業等,后期現代設施農業體系更加完備,功能逐步健全,設施農業得到全面推廣。
1設施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1.1地理位置
潞州區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太行之巔、漳河之濱的“上黨盆地”東部邊緣。潞州區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593.6h,年均氣溫9.1℃,年均溫差29.6℃,年平均降水量550~650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轄區內綠化覆蓋率達44%,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以上標準達到285d/年。濁漳河、石子河、黑水河穿流區境結合豐富地下水,構成了植物生長的良好水資源體系。特色的區域優勢和良好的光溫水氣資源完全符合設施農業發展的要求。
1.2種植結構
潞州區是長治市主城區所在地,是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聚集中心。穩定的市場供需條件造就了潞州區設施生產的特殊性,目前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花卉、育苗、少量設施果樹、采摘為輔。設施蔬菜:以葉菜類、番茄、黃瓜、西葫蘆等大眾消費量大的常見蔬菜為主,蘆筍、生姜等特菜為輔的蔬菜生產結構。設施花卉:常見串紅、矮牽牛等二年生草花及仙客來等盆花生產種植。設施果品:火龍果、大櫻桃、草莓等。育苗: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等。
2設施農業生產現狀
2.1設施種植面積和種植品種逐漸增加增多
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農業政策的支持下,潞州區設施面積穩步增加。截至2020年底,潞州區設施面積42hm2。主要分布于堠北莊鎮、大辛莊鎮和馬廠、黃碾、屈家莊-邱村、建華菜場、東關菜場等生產基地。主要發展設施類型為日光溫室(壽光型下沉式日光溫室、后磚墻日光溫室等),配套少部分連棟溫室、鋼架拱大棚等。地方政府和相關農業部門結合鄉村振興的時展特點,穩步推進設施建設,擴大設施生產面積,盤活空置閑置設施用地,調節種植結構,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總產量得到提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意識和口味要求不斷提高,種植品種由之前的常見蔬菜、水果發展為葉菜速生類、火龍果特種類、水果草莓采摘類等多種經營模式。
2.2設施農業裝備結構樣式豐富
新型連棟大型溫室:堠北莊余莊村擁有全新溫室控制系統的大型植物工廠;馬廠鎮、大辛莊鎮果園村大型光伏太陽能溫室,故北中科南華農業科技園育苗溫室等。單棟塑料薄膜溫室:傳統土夯墻體溫室如黃碾黃南宜翔農業園區300余座,磚混墻體溫室如長子門、邱村、建華菜場約100余座,高大型用于櫻桃生產的黃中大櫻桃合作社的磚混結構等。春秋塑料大棚:黃碾鎮東旺步云科技公司的春提早秋延后的大棚等。小拱棚:東關菜場、華東菜場等小規模早春蔬菜種植小拱棚。
3設施農業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
3.1閑置、損壞問題嚴重
由于經營不善、不再經營以及早期從業者老齡化等問題,原有諸如邱村、黃南宜翔、建華等20世紀末興盛一時的集中連片設施溫室到現在破損閑置嚴重,多數溫室也僅僅用于夏季生產,溫室主體不再維護覆膜。
3.2溫室改用
堠北莊鎮堠南莊村溫室大棚主體基本沒有框架,溫室用地基本被用作它用,北外環榆黃路口西北側溫室基本用作廢品回收站等。3.3設施農業高效、安全生產的標準化技術和生產規程不夠完善對于進行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和合作社,在高效應用標準化質量控制技術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上尚且可以實現。而一些個體農戶,尤其對于老齡化農戶來講,主要還依靠個人經驗生產,標準化生產推行難。一些生產設施中,可以見到關于生產規程的資料,但農戶未能嚴格地遵守和執行。此類區域重點表現在建華菜場、邱村、屈家莊等老式設施農業集中區域。
3.4大型設施利用率不高
雖然地區區域地理環境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由于很多大型溫室建設之初設計考量并未全面考慮用于農產品的種植,除外表是標準的設施以外,其實際用于生產的加熱系統、外遮陽系統、內保溫系統、降溫系統、補光系統、灌溉施肥系統等設備不完善。
3.5設施農業生產鼓勵性資金、人才資源不足
設施建設投入較高,資金籌措困難,導致對建設面積和建設水準都產生影響。近年來,國家自上而下對設施農業大力鼓勵和發展,但是在資金和人才上的支持依然是極個別的、不足的,不能達到普惠性,多數生產經營者仍依托經驗性的自然發展。
3.6規模化園區數量不足
潞州區現有馬廠鎮富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堠北莊鎮余莊農業產業園區以及原有常青、長子門、華東等幾大菜場等。富村農業產業園區近年來發展不力,只保持延續性生產;余莊植物工廠作為新型農業發展標桿,其品牌化發展較為緩慢;而作為傳統幾大菜場基地由于城市的發展,其地理位置決定了設施農業的發展慢慢在退出主流生產體系,以小農經營延續生產為主。
3.7設施農業園區設計專業化不夠
少數自建溫室在區域選址上由于對周圍水源、土壤環境、大氣污染等沒有科學的考量,園區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差、設施結構不科學,在一些自然氣候條件及其他綜合因素作用下導致棚體壓塌。有些還存在采光條件較差、下沉深度不合理、室內溫度過低等問題。
3.8蔬菜加工、銷售和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
設施蔬菜產后加工、流通環節、產銷信息等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對設施蔬菜生產的發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推行訂單農業和發展合作組織的作用,完善蔬菜加工、銷售和信息服務體系,培育和發展蔬菜市場,解決好蔬菜銷路問題。
4設施農業發展的應對政策及建議
4.1整合閑置資源,盤活設施用地
通過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協調社會力量把一些原有設施用地重新規劃,把設施農業項目用地確定下來;通過行政力量杜絕廢棄設施用地的違規使用;通過招商引資和政府引導等手段,將保存完好的集中連片設施修復后統一進行規劃,規范農業生產,發揮更大農業效益。
4.2結合區域優勢,優化小農經營
由于擁有區域主城區優勢,在保障生產供應的基本前提下,在不違反設施用地的情況下,積極引導農戶發展采摘園、特色種植、優勢育苗等形式多樣的,有利于提高農業附加值的經營項目,充分發揮城市中心和近郊的特色農業優勢。
4.3加大普惠力度,提升品牌意識
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社會組織等相關單位要根據地區自身發展情況,適度增加人、財、技的普惠性投入,提高設施生產硬件水平,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極力提升整體行業水平。在農業品牌建設上多下一些功夫,聘請營銷專家和學者進行指導,組織營銷專業團隊開拓市場。
4.4完善生產體系,保障各方權益
加大農技推廣培訓力度,包括設施建設、良種供應、栽培技術、植保技術等,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并發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技術資料和網絡服務等多種科技服務方式,充分滿足設施生產企業和農戶的技術需求。持續推廣標準化生產,繼續針對主要設施生產的種類,制定完備的標準化技術和生產規程,加大監管力度,完善可追溯體系,嚴厲打擊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違法亂象。社會全面參與,加大農業生產安全力度,保障合法生產經營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王琪.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J].當代農機,2018(11):12-13.
[2]李中華,王國占,齊飛.我國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農機化,2012(1):7-10.
作者:趙慧 季國強 連靈燕 任曉芳 單位:長治市潞州區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與實踐
- 下一篇:設施農業數字化轉型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