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機械發展現狀與建議
時間:2022-01-17 09:07:56
導語:設施農業機械發展現狀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疆作為一個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市場條件、文化條件和優勢的地區,特別適合發展設施農業。近年來,新疆十分重視設施農業建設,設施農業也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課題組介紹了新疆設施農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并根據現階段設施農業機械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新疆設施農業工程技術推廣應用的發展建議。實踐證明,設施農業有助于提高農業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極大地改善了產業結構。
關鍵詞:新疆;設施農業;農業機械;發展
新疆作為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省份,坐擁我國六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也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大省和優質棉、糧、油、果等生產基地[1]。新疆地處大陸腹地,濕潤空氣難以到達,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新疆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酷熱[2-3],春秋兩季早晚溫差很大,全年干旱,降雨量稀少且不均。因為新疆嚴峻的氣候條件,所以該地區的植物生長期相對較短。在“半年生產、半年消費”的約束條件下,新疆該如何改善民生問題,如何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要求,如何協調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栽培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技術水平也由低向高穩步過渡,生產效率逐年提高。此外,繼“糧、棉、林果、牧”四大生產基地后,設施農業已經成為新疆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外向型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新疆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產業結構。農業機械化推廣是農業科學技術由學到產的重要發展階段[4-6]。農業生產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設施農業機械不僅壓縮了設施農業的生產成本,還在以前精耕細作的基礎上,實現了農作物生產產量和生產質量的雙突破。大力推廣設施農業機械,不僅可以節約溫室設施的空間,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因此,在全疆范圍內,大力推廣設施農業機械,是新疆農業生產在未來發展中,突破產量瓶頸的重要技術手段[7]。
1新疆設施農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新疆的設施農業建設,早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就已經開始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開始大力落實保障民生“菜籃子”的重要政策,以特色為代表開展示范引領,規模逐步擴大至設施農業[8]。哈密市率先引進壽光日光溫室技術,隨后吐魯番、昌吉、喀什、阿克蘇、伊犁等地相繼大規模引進發展。從2000年至今,新疆設施農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1年,新疆設施農業面積超過100萬畝,設施農產品總產量首次突破300萬噸,達到339萬噸;2012年總面積降低至97萬畝,設施農產品總產量310萬噸;2013年總面積降低至91.4萬畝,設施農產品總產量308萬噸;2014年至2015年設施農業總面積穩定在91萬畝;2016年至2017年設施農業總面積穩定在93.7萬畝,總產量300萬噸以上。2011年以來,雖然總面積有所下降,但總產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總產值在85億元以上。因此,新疆產業結構優化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設施農業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切實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近幾十年來,新疆在設施農業方面的發展進步顯著,尤其是蔬菜、水果、花卉、果樹大棚苗木的大棚栽培。但總體來說,新疆的設施農業規模化程度還不夠高,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相比于發達地區,設施農業的發展還有較大進步空間。雖然在機械設備上有了一些基礎,但總體上看,新疆目前的設施農業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屬于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發展[9]。
2新疆設施農業機械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2.1機械化作業程度較低,勞動強度大
新疆設施農業雖然開始發展時間較早,但發展效率較低,大多數農田作業,很多時候還需依靠農民手動操作,農田工作依舊強度高、環境差、效率低。在許多耕作環節,新疆設施農業仍然處于低機械化狀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設施農業在實際應用中,還具有工作季節性強的特點,進而導致不易招工,人力成本較高,盈利能力較差。
2.2缺乏與設施農業相配套的作業機具
目前,國外設施農業的設備和機械普遍存在價格昂貴、更換配件困難、操作復雜難上手、售后服務不完善等缺點;而國產設施農業機械因體積較大、適應性差等缺點,多被更換或改裝為戶外農機。研制輕便靈活、操作簡單、功能豐富且適合新疆設施工作環境的農業機械,可以使得新疆設施農業機械更加經濟,更加高效,更加具有實用價值。
2.3技術培訓跟不上設施園藝機械化發展
在新疆地區,缺乏大量的專門研究農業機械的人員和可以熟練操作農業機械的人員。目前,從事農機行業的人員,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對于如何運行管理設施農業機械,以及如何正確操作乃至如何保養維修農機,知之甚少。這就導致設施農業機械只使用不維護的現狀,大大降低了農機的有效使用效率和時長[10]。最終跌入維護設施農業機械費用不斷增加,使用設施農業生產的成本隨之提高,經濟效益逐漸下降的惡性循環。沒有正確科學理論作指導,新疆的農機生產經營戶就無法用科學的理念規劃現代設施農業生產,無法引進先進的設施農業機械,無法進行規模化的設施農業生產。
2.4設施農業的經營效益較低
新疆在發展設施農業的過程中,經營方面也存在著問題。面對目標市場,供求關系不清楚,銷售渠道不了解;面對產品,種類需求不明確,質量要求不過關,前期調研不充分。這些問題會造成后期一定程度上的盲目生產。新疆設施農業規模小,產品市場不穩定,鏈式循環尚未形成,保障服務體系還在建立,整體運營效率較低。
3新疆設施農業發展重點及建議
3.1設施農業工程化
新疆發展設施農業工程化,首先,要與現有產業技術相結合,跨領域,多合作,保證產品質量,增強配套能力。其次,要規范設施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及標準,對于設施農業產品及配套設施,要從結構設計到實際安裝、從生產到使用都做到有法可依;對于加工技術和生產工藝標準都要有統一規定;對于產品的質量、監測技術標準都必須做到嚴格遵守。最后,實現設施農業工程智能化,通過自動控制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建立以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市場推廣為主要內容的現代精準農業體系[11-12]。
3.2加大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力度,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新疆設施農業基礎條件較差,導致農民工作強度大,當地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也缺乏從事設施農業研究的專業人才。新疆要發展設施農業,技術團隊的建立和人才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新疆可以通過辦班教學、科學實踐、經驗交流、科研訪問等方式來培養專業人才,開展技術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基層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代理人,這些技術人才就是未來新疆推廣設施農業建設的中堅力量。爭取培養一股優秀的少數民族高效生產技術力量,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與時俱進,這對于建設新疆地區設施農業、穩步可持續發展設施農業具有重要作用[13-14]。
3.3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設施農業機械化
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好政策,新疆要做到認真貫徹,堅決落實。有關部門對于補貼制度要嚴格把控,不斷優化,利用好補貼政策,最大程度地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正確引導農民,合理選擇適用設施農機具,有計劃性地與大型農機生產企業合作[15],不斷優化國產農機裝備,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加快構建多渠道設施農機投資發展體系,確保設施農業機械化投資穩定增長。用好科技援疆計劃,積極爭取科技援疆項目的支持。
4結語
新疆設施農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基本解決了新疆地區“菜籃子”的問題,改善了百姓生活質量,提高了全疆經濟效益。農業機械化、農業自動化、農業智能化是設施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新疆面臨的發展環境不斷向好,農業機械不斷更新,人才培養不斷補充,服務機制不斷完善,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恰逢其時。設施農業,通過政府為其新技術配置的公共投資,并在未來發展中將技術創新與推廣作為發展主體,就可以保證在很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
作者:劉小龍 王國強 劉娜 張彩虹 齊新洲 王彥 劉濤 陳永生 高慶生 楊雅婷
- 上一篇:低功耗配電終端設計方案
- 下一篇: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