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探討

時間:2022-11-27 11:37:14

導語: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探討

1濕地保護管理體制現存問題分析

1.1不能合理利用經濟手段進行濕地資源的應用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濕地保護工程更偏重于政策手段,而缺乏經濟手段的有效輔助。目前,我國的濕地保護力度不夠,缺乏實效。我國濕地保護管理機制不能發揮其根本實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經濟管理手段,目前,我國的濕地保護更傾向于對相關政策手段的重視,往往忽視濕地利用、資源保護以及利益與市場化手段的平衡和協調,這就造成了濕地生態環境發展退化情況的發生。

1.2濕地生態恢復和建設的投入資金不足

濕地自然保護區以及生態系統保護建設與國家生態安全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濕地生態恢復是我國的一項公益事業,經費應由財政來承擔。目前,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與濕地恢復和保護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濕地生態恢復和建設由于投入資金不足,很難順利實施,導致濕地的必要基礎研究經費和日常保護經費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

1.3動態監測必要手段的缺失

我國濕地管理手段相對比較單一,導致管理手段不具動態性,使濕地監測體系尚未健全。濕地保護的形式又很少,主要集中在建立濕地小區、自然保護區、重點濕地工程等,而由于監測手段的缺失使得濕地資源的相關信息不能被充分掌握,從而延誤治理生態缺水和重大污染的最佳階段。

2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的對策分析

2.1建立科學健全的濕地研究檢測體制

建立科學完善的濕地研究檢測體制,能夠充分掌握我國濕地情況的變化,它也是作為科學利用濕地資源的必要手段存在的。濕地檢測管控系統需要依托先進的3S技術,它能夠使該系統更加完善、科學和立體化。此外,可以通過林業部門、水利部門、環保部門等多部門通力合作,對濕地保護檢測管理方針進行完善。濕地環保部門也可以采取獎勵或政策扶持的方法,對濕地保護的個人、單位進行嘉獎,鼓勵社會共同投入到濕地保護的工作中。

2.2進一步加強對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

濕地作為生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素有“地球之腎”之稱,而濕地保護是一項漫長持久且收益較慢的工程,離不開社會的持續關注,而該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政府扶持。濕地的使用權以及獲得的收益要分散于各級地方政府,并按照我國的相關環境資源管理制度,由地方各級政府通過行政管理的方式來行使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所有權,而各地方政府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合理分配利用并保護水土濕地資源,從而加大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

2.3濕地保護工作要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協調

我國資源管理體制的集中和延續主要體現在濕地資源的大部分管理和條塊分割體制中。為了解決現階段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的沖突和矛盾,首先要對各政府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力度進一步強化。根據對世界各國濕地的保護實踐結果表明,部分國家所建立的協調機制都具有跨部門性,例如:委員會制度、政府會議制度等。而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協調的手段主要有:緊急磋商、說服、行政指令和建議等。這種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是通過對政府部門間的優化溝通、協作與聯合強化建立的,它將要素式管理機制更新為協調式管理機制,使各個部門都能夠共同參與到濕地保護工作中來,從而達成合理利用與濕地保護的共識。

3結語

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濕地保護工程收益期相對較慢,造成資金相對短缺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顯得尤為重要,該體制的建立應由政府做表率,并圍繞濕地保護補償投入方面內容。一方面鼓勵投資者持續關注;另一方面開通渠道提高社會關注度,通過公眾集資、募捐等方式募集資金,從而提高濕地保護工程的公眾關注度,使濕地資源保護工作得到良性發展。

作者:陳仁 單位:前郭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