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22 09:54:22
導語: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對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不僅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更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對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高生態保護意識;確立環保目標,對旅游資源進行綜合保護治理;確立循環經濟理念,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走出一條適合地區發展特點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生態文明;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作為新興朝陽產業,憑借其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優勢,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然而,由于傳統旅游業的發展模式片面注重經濟效益,對旅游景點和旅游景觀進行粗放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旅游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利用,其開發利用程度遠遠超過了自然承載力,導致旅游資源遭到破壞甚至消失,旅游價值降低,阻礙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促進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①
一、生態文明建設對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延邊旅游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沒有優質的生態環境,就難以發展旅游產業,更無法實現延邊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堅決貫徹生態文明的理念,樹立新的旅游和諧發展觀,制定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資源觀、發展觀,才能實現旅游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1.生態文明建設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依托長白山品牌,現有長白山自然風光游、延邊朝鮮族民俗游、琿春邊境游、圖們江邊境游、圖們渤海古跡游、龍井歷史遺跡游等多個旅游項目,大力發展以地文景觀為特色的山地景觀旅游資源集合區和以民族民俗文化為脈絡的文化旅游資源集合區。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人文地文景觀和朝鮮族風俗民情,為延邊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為保證其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要精心保護好這一片青山綠水,只有以藍天碧水園林為依托的良好自然環境才能激發人們的旅游愿望并轉化為現實的旅游需求。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2.生態文明建設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傳統旅游業沒有從可持續的角度進行整體審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開發的盲目性、建設的資源浪費性、環境的破壞性和效益的片面性等問題,有市場就會有投入,致使出現旅游項目多、投資大、低層次重復建設以及環境污染等現象,形成了旅游業的粗放型發展?!吧鷳B文明建設”理念要求我們從文明進步的新高度來清醒把握和全面統籌解決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全方位著眼著力,在更高層次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這也將指引延邊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逐步升溫的延邊旅游業而言,必須要以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發展理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做到節約、協調和持續性,避免盲目性、重復性,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共贏的良好發展模式。3.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可推動延邊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要求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而且也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人們通過旅游,走進自然,在欣賞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燦爛的歷史遺跡的同時,領略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真諦,可以提高對保護自然的認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另一方面,通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實現對部分自然資源地永續利用,減少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同時,還可以用綠色旅游業替代部分資源消耗大、污染重的傳統產業,達到減輕污染排放的目的,優化環境質量。②隨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會在旅游業中得到發展。
二、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現狀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東部的中朝邊境,地處長白山區,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旅游資源豐富,自古就以生態環境優美而著稱。延邊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態環境的優劣不僅影響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危及到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近些年,延邊地區先后通過建立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集中供熱等工程項目,狠抓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加強了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為改善延邊地區旅游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給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給生態環境建設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1.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不足?;A設施建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近年來,延邊地區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但由于各縣市政府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有限,多數景區對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僅僅依靠經營收入,導致景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特別是交通、排污等設施較為落后,無法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因而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2.設施項目的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和逐步升溫,對于旅游資源的投入開發資本范圍更廣,力度更大,介入旅游項目的數量、投資的額度急劇攀升,大量未經科學論證的重復建設項目紛紛上馬,旅游的投資出現了非理性化趨勢。這種盲目發展、大量重復的出現,導致旅游資源嚴重浪費。3.旅游景觀和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開發建設的不合理和游客行為的不規范明顯改變了旅游景觀的面貌,從而降低了旅游資源的品位,使很多植被遭到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受到侵害,造成動植物減少,干擾了生態系統的正常發展。雖然近幾年延邊州政府加大了相關的監管力度,但旅游景觀和生態系統被破壞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三、延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宣傳生態旅游品牌,提升延邊旅游業整體影響力。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發展生態旅游,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采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并獲得身心愉悅;加大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全力開拓旅游市場,以“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為主題,發揮“長白山”及生態、民俗、冰雪、邊境等資源優勢,打造“四季延邊”特色旅游品牌,如“延邊之春”龍井蘋果梨花節、“延邊之夏”圖們江文化旅游節、“延邊之秋”敦化山水佛韻旅游文化節、“延邊之冬”長白山冰雪節等;深度開發旅游產品。一方面推進中國朝鮮族民俗風情園、延邊旅游集散中心、安圖長白山國際度假村、雪山湖旅游度假區、琿春防川、敦化六鼎山、和龍平崗綠洲、圖們日光山等景區建設,積極包裝推介“延邊一日游”旅游,扶持“農家樂”旅游,培育“自駕游”“休閑游”等旅游產品,另一方面,緊緊抓住《長吉圖規劃綱要》批復實施的契機創新思維,先行先試,向東開發韓日俄入境游,北聯牡丹江、綏芬河,西延長春、吉林旅游帶,南拓長白山及通化、丹東、白山,形成區域協作聯動的旅游互動發展新格局;利用朝鮮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創排實景演藝等文化旅游節目,提高大型歌舞劇“千年阿里郎”知名度,不斷增加延邊地區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央視、延邊衛視以及各種節慶、展洽、商貿推介活動等平臺,進一步強化延邊生態旅游宣傳,加大延邊整體形象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延邊地區旅游影響力。2.確立環保目標,對延邊地區旅游資源進行綜合保護治理。根據《圖們江區域(延邊)旅游規劃》,延邊地區確立了當前旅游環境保護目標,即到2020年重點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重要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基本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經濟與環境呈現協調發展,這就要對地區各類旅游資源進行綜合保護治理。③第一,地文景觀類旅游資源的保護。對長白山等旅游資源,要嚴控植被的亂砍濫伐,保證原始植被與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完整性,避免良好的生態環境受到人為破壞。同時,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充分考慮到游客進入對環境的影響,在合理限制游客進入量的基礎上,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破壞。第二,水域風光類旅游資源的保護。圖們江、布爾哈通河、海蘭江、綏芬河四大水系中除綏芬河外,其他三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要完善四大水系及其支流兩岸村鎮區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理,堅決杜絕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并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禁“三高一資”企業進入。第三,生物景觀類旅游資源的保護。延邊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保護的意義重大。要加強管理和宣傳力度,強化當地民眾的法律意識,切實保護好珍貴動植物資源。第四,遺址遺跡類旅游資源的保護。對于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址遺跡,要聘請專業人員,進行保護性建設。在不破壞資源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增加資源的可觀賞性與進入性。資源周圍應建立圍欄等設施,防止受到人為破壞。第五,人文活動類旅游資源的保護。延邊地區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民俗風情獨特。對具有歷史價值的旅游資源要進一步挖掘其教育、科考價值。民俗類旅游資源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將其展現給游人,提高其欣賞性。3.確立循環經濟理念,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所謂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指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投入及其組合的方式,其實質是依賴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過什么途徑,怎樣實現經濟增長。④在旅游業發展中,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這與旅游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有關。⑤隨著延邊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通過科學技術的研究應用、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勞動者素質的普遍提高等途徑,建立“節約、環保、高效、可持續的”生態發展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的充分和諧,進而實現旅游業經濟增長。旅游業已經成為延邊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為了進一步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必須在生態文明理念的引導下,全面倡導認識、享受、保護自然的思想,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一條適合地區發展特點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王麗麗 單位: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莉.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談我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6).
[2]崔陽.對當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旅游業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20).
[3]玄珍華,樸仁浩.淺析環境對長白山旅游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2).
- 上一篇: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教育探析
- 下一篇:英國與日本行政生態環境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