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研究
時間:2022-05-11 03:00:55
導語: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評價范圍的確定
本研究中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范圍以鄉鎮集鎮為中心,輻射區域范圍內的主要江河湖庫。
2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結合江西水生態文明鎮建設實際及相關政策法規,根據系統性與全面性[5]、客觀性與可操作性[6]、獨立性與可量化[7]等指標體系選取原則,從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管理、水景觀、水文化6個方面初步篩選了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指標,通過問卷調查及專家咨詢,構建了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3評價方法的確定
3.1評價方法的選擇對水生態文明狀況進行評價,選擇適宜的評價方法很重要[8]。目前國內評價水生態文明狀況的方法主要有綜合指數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1]、定量化評價法—單指標量化—多指標綜合—多準則集成(SMI-P)法[3]、物元可拓分析法[9]等。根據操作簡單、結果直觀等原則,本研究參考陳璞[2]等的研究成果,確定江西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具體步驟為:①計算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各評價指標的評分值;②參考國內標準、發展規劃、水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相關研究成果及專家咨詢意見等,確定各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和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標準;③通過現狀分析,對水生態文明現狀進行賦分評價。3.2評分值的確定3.2.1評價指標權重計算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參考汪倫焰等[9]研究中的計算步驟:①根據專家賦值打分構造判斷矩陣,利用特征值法計算得出6個準則層的權重,wi=(0.2448,0.2448,0.1391,0.1279,0.1015,0.1420),一致性比率C.R.=0.0262<0.1,表明結果可靠[10];②相同方法計算各準則層內具體指標權重,水安全、水生態、水管理、水景觀、水文化指標構成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值均為0.0000,水環境指標判斷矩陣一致性比率C.R.值為0.0289;③將所得指標權重乘以對應的準則層權重,得到所有指標的權重,其中水安全評價指標C1、C2、C3、C4、C5的權重值分別為0.0612、0.0306、0.0612、0.0612和0.0306,水環境評價指標C6、C7、C8、C9、C10、C11、C12的權重值分別為0.0409、0.0409、0.0374、0.0299、0.0452、0.0251和0.0254,水生態評價指標C13、C14、C15的權重值均為0.0464,水管理評價指標C16、C17、C18的權重值均為0.0426,水景觀評價指標C19、C20的權重值分別為0.0338、0.0676,水文化評價指標C21、C22、C23的權重值分別為0.0355、0.0710和0.0355,對總排序進行一致性檢驗,C.R.值為0.01,指標體系權重有效。3.2.2評分值設定參考相關研究成果[2],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總分以100分計,各指標得分以權重為依據,按四舍五入和取整原則設定,評分值見表2。3.3評分標準的確定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指標評分標準的確定以國內標準、發展規劃、水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相關研究成果及專家意見等為依據,詳見表3。3.4評價標準的確定根據專家咨詢結果,總體評分達到85分及以上即被評為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
4應用與分析
4.1評價區概況五云鎮地處江西省南部、贛縣西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鎮土地總面積126km2,其中圩鎮面積3km2,圩鎮人口2000多人。鎮域內有17條長流溪河,眾多小溪匯成江河,蔚為壯觀,其中較大的有長村河和南田河,在五云鎮境內交匯后匯入贛江。鎮域內擁有1座小二型水庫———長村水庫,水面面積46hm2,庫容達760萬m3,為贛縣第二大水庫。贛江漁場位于五云圩鎮邊1km處,緊靠贛江,占地面積達40多hm2,水面面積達30多hm2。依托五云鎮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條件,五云鎮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立鎮戰略,有意開展水生態文明鎮試點建設?;诖?,本研究選擇五云鎮進行水生態文明狀況綜合評價,以檢驗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的可靠性,也希望能為五云鎮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鑒。4.2水生態文明現狀評價五云鎮水生態文明綜合評價以2014年為基準年,相關數據來自向五云鎮政府發放《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建設自評得分表》的調查結果,并通過資料搜集、現場調查等方法搜集、校對數據。(1)防洪除澇工程達標率。五云鎮防洪除澇主要依靠防洪堤,防洪堤沿贛江河段從贛江村水口至贛江村畢屋段,防洪標準為國家Ⅳ級20年一遇,對超標洪水有應急預案,能夠達到相應的防洪標準,并且防洪設施能夠正常運行,防洪除澇工程達標率100%。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6分。(2)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情況。五云鎮境內小嶺、下棚水庫以灌溉為主,庫容均為11.4萬m3,有效灌溉面積均為13.3hm2。這兩座水庫建成時間均為1967年,工程標準低、質量差、運行時間長、老化壞損嚴重,不能正常發揮應有的蓄水、抗旱功能,原有的配套設備也隨著運行時間增加逐漸老化銹蝕。由于防洪標準低、老化銹蝕、存在工程質量問題等,存在垮壩的可能性,因此這兩座水庫已被確定為病險水庫。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1分。(3)城鎮生活用水保障率。根據《江西省水資源公報》,2014年贛州市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160L/d,五云鎮的自來水廠供水規模為3500m3/d,滿足城鎮人口2萬余人生活用水需要,2014年五云鎮圩鎮人口以2000人計,城鎮生活用水保障率達100%。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6分。(4)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五云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長村水庫。調研發現,受肥水養魚影響,長村水庫水面呈醬油色;取水口保護措施不健全,附近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入河;目前水源地暫未劃分水源地保護區,管理不規范。水質監測結果表明,五云鎮飲用水水源水質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要求。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5)農田灌溉用水水質達標情況。五云鎮灌區主要分長村灌區、下棚灌區及小嶺灌區。農田灌溉用水均取自各小溪河,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3分。(6)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五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鎮區居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南田河,并最終匯入贛江。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0分。(7)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五云鎮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定點收集、集中托運方式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4分。(8)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情況。流域內小規模的畜禽養殖發展較快,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率低,使得養殖廢水直接進入地表水體,污染河流與水庫。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1分。(9)農藥、化肥施用量增長率。五云鎮2014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增長率0.49%,農藥施用量降低0.94%。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2分。(10)河道湖泊管理。五云鎮尚未推行河長制,目前無非法采砂、河道淤積、裁彎取直、違規建設等現象。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1分。(11)規范化養殖?,F場調研發現,五云鎮長村水庫和贛江漁場肥水養殖,水質污染嚴重。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1分。(12)排污口達標排放率。五云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13)水系連通率。五云鎮境內有17條小溪河和1座小二型水庫,調研發現,南田河尤其是在圩鎮河段河道變窄、淤積較嚴重、水流不暢,水系連通率為94.4%。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4分。(14)河道生態需水維持度。南田河尤其是在圩鎮河段河道變窄、淤積較嚴重、水流不暢,枯水期出現斷流現象。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3分。(15)水土流失治理率。根據《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2013—2017年)江西省贛縣五湖項目區南田小流域實施方案》,南田小流域內現有水土流失面積為1625.8hm2,占流域總面積的36.0%,水土流失治理率僅為21.53%。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16)水利工程管理到位率。五云鎮政府下設水管站負責轄區內水利工程的實施、管理與管護。據調查,五云鎮水庫、堤防等水利工程管護人員及工程維護經費到位率為100%。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4分。(17)水利工程設施完好率。據調查,五云鎮堤防等水利工程完好率達100%。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4分。(18)水生態文明組織機構與制度建設情況。五云鎮暫未成立專門的水生態文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也未制定詳細的相關制度與規范。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19)親水場地數量。調研發現,五云鎮建設了少部分(現場調研發現2處)簡易親水平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取用水,安全防護措施尚不完備。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2分。(20)水景觀類型。五云鎮依托長村水庫和贛江漁場分別完成了《贛州祥云湖生態旅游區規劃設計》和《贛江云湖生態城概念方案設計》,但尚未實施,目前景觀性、休閑娛樂性較差,且暫無水利風景區。對照評分標準,此項得3分。(21)中小學節水教育普及率。五云鎮暫未在校園開設節水科普課程。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22)水文化宣傳情況。五云鎮暫未設立專門的水生態文明宣傳欄、宣傳標語,暫無水生態文明建設媒體宣傳報道,暫未評選水生態文明建設模范家庭或標兵。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23)公眾參與程度。五云鎮暫未開展過水生態文明公眾活動,公眾參與率低。對照評分標準,此項不得分。4.3水生態文明評價結果與分析根據章節4.2,計算得出2014年五云鎮水生態文明總體評分為45分,參考本研究中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標準,五云鎮暫不屬于水生態文明鎮,與實際相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本研究確定的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可行、結果可靠。五云鎮水生態文明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暫未完成,飲水安全無法保障,城鎮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問題突出,河長制暫未落實,入河排污口達標排放率低,局部河流生態需水無法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滯后,水生態文明組織機構與制度建設滯后,水景觀工程建設滯后,水文化宣傳缺乏等。建議五云鎮水安全體系建設應著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水環境體系建設應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加強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規范鎮域內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完善河長制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實施鄉、村兩級河長制;水生態體系建設應因地制宜活化、連通水系,加強小流域治理,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管理體系建設應進一步完善水生態文明建設組織機構與管理制度;水景觀體系建設應加強親水平臺安全設施建設,推進相關水景觀規劃落實,提升五云鎮水景觀觀賞價值;水文化體系建設應加強中小學和社會大眾水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創新水生態文明宣傳模式,建立水生態文明公眾參與鼓勵機制,引導公眾自覺參與。
5結論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研究成果,基于水生態文明的概念、內涵、建設內容和理論基礎,結合江西水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提出了基于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指標體系,在國內外水生態文明評價方法對比的基礎上,確定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方法,即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賦分,借鑒已有的標準、規范、參考文獻、專家意見等,確定各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和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標準,并以五云鎮為例開展江西省水生態文明鎮評價應用。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本評價方法可行、結果可靠。鑒于水生態文明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及受發展水平、研究時間、統計資料等因素的限制,水生態文明評價方法在今后的實際運用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在水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評分標準的確定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
作者:胡 芳 劉聚濤 溫春云 魏立娥 單位: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林業種苗生產技術與管理
- 下一篇:生態環境賠償訴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