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與提升路徑
時間:2022-05-19 04:11:01
導語: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與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規劃和任務下達,2020年是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發展的關鍵一年,其績效測度是對“十三五”建設成果的檢驗也是對未來發展提供參考。本文以淮安市5區3縣為對象,以PSR模型的壓力、狀態、響應三個子系統為基礎,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指標體系,并對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進行實證分析,以此提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績效的路徑。
關鍵詞:生態文明;PSR模型;績效測度;常態化建設;提升路徑
黨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詳細而深入地闡釋了中國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方案和四項基本任務;十八大三中全會開始部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中的具體內容,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我國綠色發展所需要完成的六項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相繼推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規劃了到2020年的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因此,生態文明建設績效如何,2020年是開展績效測度的關鍵一年。與此同時,江蘇省在2011年頒布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行動計劃》;淮安市制定了《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6—2020)》,指出了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和挑戰。如今,2020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最后一年,建設成績驗收在即,過去成果的總結和“十四五”建設規劃已在眼前,因此如何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和提升路徑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
1基礎理論
1.1PSR模型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是AnthonyFriend在1979年提出的,即“壓力—狀態—響應”模型,該模型闡釋分析了生態環境的現狀、壓力及響應三者間的聯系[1]。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修改了該模型,并引入環境報告。20世紀90年代后,國內外形成了許多與PSR模型有關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當前PSR不斷滲入到各個學科領域。PSR模型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按照壓力系統、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三個子系統進行選取和設計指標。壓力指標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方面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或擾動,如資源利用、物質消費、生產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排放等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狀態指標主要是指在特定時間段生態文明建設的狀態及環境變化所體現的大致狀況。響應指標是指政府或者居民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政策來減輕或者預防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以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補救的措施[2]。
1.2數據處理公式
本文選擇的是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化處理方法如式(1)所示。所有的原始數據都是經過標準化處理后再進行計算和分析。(1)本文選取2015年至2019年淮安市5區3縣及全市的總體數據展開分析?;窗彩?區3縣包括淮安區、淮陰區、清江浦區、洪澤區、開發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因涉及2015年清河區和清浦區合并為清江浦區的情況,有部分數據倒推得出。部分缺失數據通過內插法補齊,缺最后一年數據的,采用灰色預測法補齊。其中,用到的灰色Verhulst預測模型[3]如式(2)所示。(2)壓力系統、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的測度分值及綜合測度分值是根據已經得出的各指標權重,代入式(3)中計算得出。(3)
2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指標構建
根據PSR模型,綜合選取已有研究指標,將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子系統:壓力系統、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初步選定30個指標,各子系統對應的指標分別為11個、7個和12個。經過各類統計數據查詢后,結合淮安市統計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交通局、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員會、空氣質量監測站等多家單位的走訪和調研,數次專家座談研討,對初始30個指標進行了修正,根據淮安市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指標26個,其中壓力系統10個、狀態系統7個和響應系統9個。壓力系統指標包括各縣區人口密度、人均GDP、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建成區面積比重、城區人均道路面積、單位GDP能耗、單位GDP水耗、單位GDP固廢排放量、發電量中清潔方式生產的電量占比、燃氣普及率;狀態系統指標包括林地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養殖水面覆蓋率、二氧化硫排放削減率、PM2.5年均濃度、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均值、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數的比率;響應系統指標包括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環境事件來訪處理率、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工業粉塵去除率、工業用水重復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3實證分析——基于淮安市5區3縣的數據
3.1權重的確定
本文利用德爾菲法確定權重,根據每個年度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重要性賦予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最終設定為2015—2019年一共5年的26個指標不同的權重,每年的權重和為1。
3.2數據標準化處理和計算
由于原始數據各個指標計量單位不統一,進行數據分析時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按照式(3)分別計算全市及各縣區的壓力系統、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各年度績效測度得分,然后展開具體的數據分析。
3.3分系統數據分析
3.3.1壓力系統從時間軸分析,2015—2019年生態文明建設中,淮安市全市平均壓力得分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其2018年平均壓力系統得分最高(0.2189),2015年平均壓力系統得分最低(0.1585),相對相差約6.04%,表明近5年淮安市總體上生態文明建設壓力系統的得分呈現出從快速上升到緩慢上升再到平穩的現象。對5區3縣的生態文明建設績效壓力系統進行平均可以發現,2015年到2019年,壓力系統值分別為0.1947、0.1954、0.2161、0.2024、0.1821,先是上升,在2018年達到最高值,然后出現下降趨勢,從全市和5區3縣的平均值對比發現,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現年份一致,壓力系統建設績效趨勢一致。由空間分析可知:從各個縣區近5年來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壓力系統績效得分最高的是盱眙縣(0.2230),然后依次是金湖縣(0.2212)、淮安區(0.2024),低于全市水平的(0.1950)是開發區(0.1728)、漣水縣(0.1905)和淮陰區(0.1909)。壓力系統得分金湖表現得一直比較穩定,盱眙近2年表現持續向好,名次靠前,一直第1名;排名一直比較穩定在最后幾名的是開發區,需要從總體上提升壓力系統的績效,漣水縣總體成績靠后,偶爾會有不錯表現,需要提升其對抗壓力的穩定性。3.3.2狀態系統從時間軸分析,2015—2019年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系統全市得分狀況是2016年得分最高(0.1697),2019年平均狀態系統得分最低(0.0704),相差約9.93%,表明近5年淮安市總體上生態文明建設系統的得分不穩定。從對5區3縣的生態文明建設系統進行平均可以發現,2015年到2019年,前兩年基本持平,2017年得分下降,2018年有所上升,2019年又出現大幅下降情況,全市和5區3縣平均值的對比發現,得分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現在同一年份,趨勢表現一致。由空間分析可知:從各個縣區近5年來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狀態系統績效得分最高的是淮陰區(0.1666),然后依次是漣水縣(0.1402)、洪澤區(0.1397),低于全市水平(0.1354)的是開發區(0.1111)、金湖縣(0.1290)、淮安區(0.1296)和盱眙縣(0.1313)。總的來看,狀態系統得分所有縣區各有特色,比較明顯的是洪澤區的狀態系統持續進步,一直到第1名;金湖縣的總體排名優于其他縣區,但需要關注2019年下降的原因;淮安區排名一直處在中間位置,需要找到狀態系統突破瓶頸的所在,并進行提升,開發區和清江浦區亦是如此。3.3.3響應系統從時間軸分析,2015—2019年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響應系統全市得分整體保持的是持續上升趨勢,到2019年得分最高(0.3316),2015年平均響應系統得分最低(0.1122),相對相差約21.94%,表明近5年淮安市總體上生態文明建設響應系統的得分呈現快速攀升現象。從對5區3縣的生態文明建設響應系統進行平均可以發現,2015年到2019年,得分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現在同一年份,整體趨勢表現一致,在2017年和2018年出現些微差別,但不影響整體態勢。由空間分析可知:從各個縣區近5年來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響應系統績效得分最高的是淮陰區(0.2393),然后依次是盱眙縣(0.2332)、洪澤區(0.2242)、金湖縣(0.2209)、漣水縣(0.2209)、清江浦區(0.2192)、淮安區(0.2122)、開發區(0.2042)。從響應系統得分可以看出各個縣區競爭加劇,名次排列縣區之間升降反復,對響應系統指標的考核有指導需要。
3.4綜合指標分析
對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和綜合測度排名(見表1)進行整體分析可以看出:淮陰區綜合得分第1名得益于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的優勢,但壓力系統指標靠后,需要重點加強改進;開發區所有的指標都是排名最后1名,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指標的全面提升;盱眙縣、金湖縣的狀態系統拖了后腿;漣水縣是壓力系統和響應系統需要深入分析改善;洪澤區、清江浦區和淮安區各項系統排名雖然不差,但是絕對值分數不高,導致對總分的排名貢獻不足。
4提升縣域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績效的路徑
4.1完善全市生態文明常態化建設保障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江蘇乃至地方長期建設的戰略性任務,因此,淮安市應從全局出發,進一步加強制度機制建設,統籌各縣區各部門各產業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常態化,強化保障機制的長效性。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立足淮安市自然資源和產業結構等現實條件,從規劃引領、創新制度、綜合協調、法律保障、市場激勵、試點示范及公眾參與等方面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措施[4]。例如,依托淮安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具有較好基礎的鄉村環境,通過加強立法和制定導向性政策,吸引各類市場主體投入到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及生產經營中去?;窗彩心壳案杓哟髮Ω呖萍籍a業和高新技術運用的激勵,制定更高標準的獎補措施,鼓勵高耗能企業加快淘汰舊產能,實現技改升級,鼓勵中小微企業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等技術實現降本增效。結合淮安市實際,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公開、社會監督等制度,確保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邀請專業人士和市民代表共同參與,科學審慎開展空間規劃。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充分發揮信息化社會條件下監督的廣泛性、時效性和便捷性,建立融合政策宣傳、科普教育、媒體曝光和輿論監督的平臺,營造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局面。
4.2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縣區精細化管理
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各個縣區的優勢和短板,淮安市應堅持每年對5區3縣的生態文明建設績效測度結果進行公示和排名,分析各自的測度結果,為來年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工作方向。前5年測度為后續各縣區的工作明確了重點:淮陰區保持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的優勢,加強提升壓力系統能力;開發區需要對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指標全面提升;盱眙縣、金湖縣需要加強狀態系統的工作力度;漣水縣是壓力系統和響應系統需要深入分析改善;洪澤區、清江浦區和淮安區需增加各項系統絕對值分數,提升其對總分的排名貢獻度。由此可以看出各市開展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后續的細化方向:按照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設計和布置建設指標任務,同時開展定期的績效測度考核,實施細化以后產生的數據,便于各個縣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績效從時間上進行自我分析,也便于全市對各個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無論是全市還是各個縣區都能掌握到生態文明建設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及綜合測度的具體情況,將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進行分類,實施精細化管理。這種對生態文明建設績效的精細化管理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目標和方向,能讓全市和各個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的放矢。
4.3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縣區專項統計和監督平臺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協調中央與地方及發改、國土、環保、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的生態文明建設職責分工,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數據的填表和上傳工作是進行績效測度和建設成果檢驗的關鍵性工作?;窗彩虚_展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到深化改革與特色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數據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基礎,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各縣區生態文明建設壓力系統、狀態系統和響應系統的數據獲取涉及淮安市統計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交通局、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員會、空氣質量監測站等多家單位的統計數據,相對比較充分,但是各家數據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合理的專項平臺進行數據整合,用于支持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績效測度工作。因此,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合理規劃專項統計、測度和監督平臺的功能模塊,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以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為口徑的多元主體協同參與[5]、協調填報系統平臺建設和應用,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元治理能力,切實保障淮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馮銀.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評價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8(05).
[2]張云峰,劉玉卿,畢紹倩.基于PSR模型的江蘇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J].環境保護科學.2018(05):6-11.
[3]劉思峰,楊英杰,吳利豐,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七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4]劉長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問題與提升路徑[J].發展研究.2017(07):28-32.
[5]張藝華.縣級政府生態治理能力的構成要素及提升路徑[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8,26(02):78-83.
作者:孟桃 張佐民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江蘇省淮安市統計局 淮陰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獨立通風籠具微環境檢測問題研究
- 下一篇:細節處理在園林施工規劃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