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態養殖論文

時間:2022-11-12 03:57:41

導語:家畜生態養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畜生態養殖論文

1重要性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在畜牧業生產過程中,每天1頭豬相當于7人生活排放的污水量,1頭牛相當于22人生活排放的污水量。2002年,我國年產生畜禽糞便量約19億噸,為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4倍,其中畜禽糞便產生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已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的總和排放量,畜禽排泄物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是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牛羊養殖給社會自然帶來很大污染,會造成資源的減少,不利于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大力倡導生態建設。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生態養殖中把能量與物質要不斷的轉換和循環,在生產階段方面,應充分利用生物資料,最大程度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在牛羊養殖中,把握好大自然中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提高人們的收入,這樣環境也得到保護,同時減少了人力物力以及成本的投入。這種綠色環保的養殖模式有利于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生態養殖一方面可以減少家禽牲畜所需飼料的成本,另一方面改善了池塘、稻田的結構,讓不同的農業資源相互補充與利用,把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完全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和諧、可持續發展。生態養殖中可以把沖洗圈舍的水投入到池塘中,以供池塘中的植物吸收,過濾后的清水可以用于灌溉農田。這樣就節約了很多的水資源,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這些都是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和諧發展的表現。

2對策

畜牧業與生態環境有機結合,把握處理好畜牧業經濟發展與生態效益的關系,因此我們就要轉變畜牧業經營模式,走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從思想上我們要把重畜輕草轉變為草畜并重,實現科學的養殖新觀念。把自然放牧的粗放經營轉變為舍飼、半舍飼集約化經營,改變過去草食畜發展完全依賴天然草場的局面,實現種草養畜和農作物秸稈科學處理后養畜的飼養方式。把傳統單一數量型轉向為質量效益型,這樣才有利于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全面發展。在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的工作指導上,把閑散的畜禽轉變為專業戶規模化集中養殖,或者專業小區養殖,提高養殖的現代化標準化程度,這些都有利于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發揮畜牧業清潔生產新工藝作用,建立“畜—沼(有機肥)—草(種植)”新型生態循環養殖模式。首先飼料基地建設,生產無公害飼草,把好源頭關。利用優良品種飼料草種、選擇應用平衡施肥和土壤培肥等新技術、配套應用高效低殘農藥施用等技術,保證原料飼料的清潔生產。其次,飼料及飼料清潔生產技術。根據畜種、長勢、階段,根據動物營養學合理配方,應用先進的飼料配方技術和飼料生產加工技術,生產全價配合飼料。發展生態飼料推廣秸稈養畜,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發酵作為能量飼料。與無機鹽等配制成畜禽配合飼料,代替30%~50%的原糧飼料,可降低飼養成本30%。再有,固液分離和干清糞技術。養殖場的糞污要進行固液分離。對固體糞便進行自然堆肥發酵,有利于殺死里面部分的病原微生物,起到自然消毒殺菌作用,再施到農田。液體經過沉淀后進行厭氧降解,殺滅部分病原微生物。盡多的采用干清糞技術,這樣有利于減少水的消耗量。最后,沼氣發酵技術。利用畜禽糞污進行沼氣和沼氣肥生產,合理地循環利用物質和能量,解決燃料、肥料、飼料之間的矛盾,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間全面、持續、循環、健康發展,促進農民的產量增加、收入增加。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畜—沼—草”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最佳途徑。

3結語

實施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具體表現,把牛羊養殖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護了生態資源環境,也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收入。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提高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等經營水平,努力發展生態養殖,實現畜禽與生態建設的共同發展。

作者:何姝武何濤單位:陜西省洛南縣麻坪鎮農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