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養殖的誤區

時間:2022-07-05 11:02:32

導語:淺談生態養殖的誤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生態養殖的誤區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愈加重視,對產品、品質、口感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生態畜禽產品的市場需求旺盛,生態養殖應運而生,生態養殖已然成為現代養殖中最多的話題,生態養殖在各地不斷興起,但由于對生態養殖的理解不同,生態養殖方式也就不盡相同,文中解答了生態養殖中存在一些誤區

關鍵詞:畜禽;放養;生態養殖;疾病防治;種養結合;誤區

1認為傳統的放牧養殖方式,即為生態養殖

隨著各項產業的發展,產業之間爭地問題突出,適合放牧的土地在逐年減少,就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而言,據上世紀1983年草場資源調查,有效草場面積44萬畝,而到2016年末,全市各類草場總面積4萬畝,其中有效草場面積不足1萬畝,與1983年相比,銳減43萬畝,僅有的1萬畝草場還是零星分散,靠放牧養畜來發展畜牧業已不切合實際,傳統的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方式已不現實,況且傳統養殖方式的出欄率、商品率、經濟效益均低,不能滿足市場對肉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養殖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不管是生態養殖,還是集約化規模養殖都要符合實情。有的養殖戶租一片林地,放養畜禽,即稱為生態養殖,不做科學合理的規劃,不實行輪牧,時間長了勢必會破壞生態,同時也不利于疫病防控。

2生態養殖不喂飼料

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對養殖畜禽投喂飼料產生誤會,認為飼喂飼料生產的動物產品不安全,這是一種片面認識。誠然部分不法飼料生產商和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在飼料中添加過多的促生長劑及疫病預防藥物,或在選擇飼料原料時不嚴格把關,使用劣質原料,造成飼料污染。但如果我們選擇的飼料原料不受污染,不添加任何促生長劑,所配制而成的飼料是安全的,投喂這樣的飼料生產的畜產品也是安全的。畜禽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要也不同,在進行生態養殖中,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供給相應飼料,飼養的畜禽才能正常生長。生態養殖在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內,放牧場地有限,畜禽不能在放牧中采食到所需的食物,必須補飼,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有的養殖戶認為生態養殖不能喂飼料,在養殖過程中只喂少量玉米,甚至還用老的養殖方法,將青綠飼料和玉米粉煮熟了喂,這樣的養殖方式,既不利于養殖規模的擴大,也不利于養殖效益的提高。

3生態養殖不打針不投藥

為了體現生態養殖,一些養殖戶對外宣稱,他們在養殖過程中,畜禽生病不打針、不喂藥,養殖場地也不消毒,認為只要用藥治療,或場地消毒就不安全不生態了。動物疫病防控的方針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但在生產實際中,縱然做好防疫,畜禽也還是會生病(目前還有很多疾病不能有效防疫),如氣候突然變化引起感冒發熱,若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其他疫病繼發感染,再如一些細菌性痢疾、寄生蟲病和外傷感染等都要采取措施,積極治療,才不至于造成損失。如果不對養殖場地進行定期消毒,長期飼養,病菌滋生,毒力加強,致使畜禽感染發病。放牧的畜禽,飼養周期長,容易感染寄生蟲病(特別是人畜共患的旋毛蟲、囊蟲等),若不定期驅蟲,一旦感染,所生產的畜禽產品也就不安全了,因此,生態養殖不打針不喂藥是不科學的。當然,在疫病預防治療中應嚴格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的要求,禁止使用違禁藥品和未經批準的藥物,對允許使用的藥物和藥物添加劑嚴格執行使用規定和停藥期規定。對病死動物不出售、不轉運,原地做無害化處理。只有應用現代科學的養殖技術,提高畜禽免疫力,達到少用藥、無藥殘的無公害生態養殖效果。生態養殖是一個復合系統,單強調某一方面都有失偏頗;對生態養殖觀點不同,闡釋也不盡相同,

筆者比較贊同以下觀點:“生態養殖是以生態技術為核心,立體種養為特色,在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內,把動物生產通過飼料和肥料將種植生產和動物養殖合理結合在一起,建立良性物資循環,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增加養殖收入,生產無公害綠色的動物產品,力求綜合效益最大化”。

作者:楊瑞江 陳紹倉 楊雨梅 單位: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