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03 08:50:01

導語: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分析

【摘要】可持續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于水產品產量的供給以及促進農民的稅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國內外水產養殖的現狀及中國水產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生態;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

目前,水產品的數量在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在逐年減少。水產養殖的發展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水產養殖業面臨著新興時代下許多威脅與挑戰,環境的日益惡化,設施老舊化與落后性,水產病災頻繁發生等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就來自于這些問題的阻礙。在如此背景下,我們要在傳統的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我國水產生態養殖現狀

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發展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曾經被指出我國的水產養殖能解決未來幾十億人口糧食問題。但隨著養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環境的污染、浪費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此時,許多專家表示已經將目光投向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在促使養殖收益更高的同時,也保證養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性。稻田和魚塘養殖綠色生態農業是綠色生態農業的興起與另一種創新,中國從幾千年以前開始發展稻田和養魚的生態系統至今,已經形成很多種模式,比如:“稻蟹共作”模式、“稻蟹共作+輪作”模式、“稻龜共作”模式、“稻蝦連作+共作模式”等綜合種養技術。與傳統水產養殖相比,目前稻漁綜合種養這種新型模式以糧食產量為突出點,優化生態環境,延長發展的產業鏈等特點。隨著水產養殖的興起和水產養殖技術的提升,新型稻漁綜合養殖帶來了許多優勢:水產養殖病害的抵抗能力,壤肥力的提高,營養物質的有效循環,水產生產力的提高。但對于目前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來說,苗種供應不配套、技術基礎不達標、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都非常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等等這些都限制了新型模式的發展[1]。所以,稻漁綜合種養是中國綠色生態水產養殖的新模式,只有堅持以稻田為主體,堅持種植與養殖并重,才能增加養殖產量和養殖空間,才能促進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目前水產養殖出現的問題

2.1自然資源的嚴重被破壞。由于過度追求經濟效益,養殖戶選擇了一些高密度養殖方法,在育種過程中,飼料和水量的交換量大幅度增加。于是未被魚類食入的餌料和魚類排出的糞便大量進入水體,增加水體的負荷,引起了水體自身的污染。同時,隨著水量的不斷增加,廢水和污水也對周圍水體造成污染。在大部分水產養殖過程中,為降低因病害二死亡魚類的數量,養殖者會使用大量的漁藥,包括殺菌劑、抗生素、防腐劑等,用來保證養殖數量的穩定性。由于藥物使用不當,導致嚴重的水體環境污染。其中一些藥物會直接流失到水中,造成水環境的污染。并通過食物鏈放大污染,對整個水體生態系統乃至人類食用水產產品而對人體造成危害。2.2養殖技術的相對落后。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淡水養殖的國家,且它有幾千年的農業歷史,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和歐盟成員國,這些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科學技術相對發達,大量的工業管理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

3發展水產生態養殖和新養殖模式的對策建議

環境友好的概念提出,是在1992年聯合國提出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的動態平衡。在我國,黨和中央制訂了“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它制訂了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加快水產養殖發展的時候,可以根據相應的國家政策,明確水產養殖發展的目標、改善方法,來促進水產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政府應出臺更多的扶持制度,進一步推進新型水產養殖模式。3.1制定相應的水產養殖發展戰略,使水產養殖全面發展。全面了解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在水產養殖技術支持下,建立了不同養殖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并制定了水產養殖發展的長遠規劃。在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國家公益性農業(農業)和科技部工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我國現代文化建設[2]。工業技術體系,加大扶持力度,擴大制度多樣性,為水產養殖生產提供可持續的長期科技資本。黃金的支持,為水產養殖業的科技發展提供了保障。3.2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促進水產養殖業跨越發展。首先是大力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技術,其次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這些傳統的技術與引進技術的結合,能使品種的培育成功和廣泛應用,從而促進養殖業多樣化發展,也能使養殖產業發展踏上新臺階。21世紀之后的水產養殖產業,要以提高養殖產量這一主題,集中力量對生產發展中的主要技術問題開展攻堅戰,在水產育種、合理的對病害進行防治與安全使用漁藥、水產養殖技術的提高與設施更新、水產飼料與水產品加工、漁業資源養護與合理利用等諸多領域進行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水產養殖業和漁業的多功能發展。3.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產養殖生產能力。對全國水產養殖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全面了解了中國水產養殖業,制定了相應的養殖發展規劃,為水產養殖業按原地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啟動灘涂標準化養殖升級改造,穩定池塘養殖總產量,提高水產養殖名優養殖比例,提高水產品質量,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允許海水養殖,提高食品安全和安全水平。

4結語

在我們保證傳統的水產養殖業下,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節能、循環的環境友好型生態模式的同時,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保障水產養殖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也顯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汪光良.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對策[J].江西農業,2017,(03):119.

[2]方建光,李鐘杰,蔣增杰,王齊東.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6,18(03):22-28.

作者:王紹林 單位: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