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鴨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12-27 08:22:45

導語:白鴨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白鴨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城縣位于福建省的西部,屬中農業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0℃,無霜期為275d,年平均降水量為1710mm。武夷山脈縱貫全縣,境內峰巒綿延,丘陵起伏,溪澗縱橫交錯。水田、山塘、小河中各種水草和螺、蚌、小魚及蝦等繁生,為養殖白鴨提供了豐富的天然動植物飼料。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當地群眾以稻谷作為鴨的主要補充飼料。連城白鴨歷史悠久,相傳是鶩與本地鴨雜交的后代,經人工長期選育而成[1]。不但肉、蛋兼用,還可藥用,老母鴨具有滋陰降火和止血痢等功效,尤其對麻疹、熱癥具有良好的療效[1]。據傳清代白鴨曾被列為貢品[1]。1984年和1987年兩次選活鴨和標本到北京農業展覽會和全國國際標準化展覽會展出,并列入《福建省地方畜禽品種志》中[1]。連城白鴨在連城已繁衍棲息百年以上,具有獨特的白羽、烏嘴、黑腳等外貌特征,生產性能和遺傳性能穩定,2000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被評為“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無公害產品稱號”和“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2年連城白鴨被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評為“綠色消費推薦產品”,2013年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連城縣出臺了一系列白鴨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扶持白鴨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全力打造“富硒白鴨”品牌,白鴨產業已成為連城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1連城白鴨品種特征、生產性能及產業發展現狀

1.1連城白鴨品種特征。成年公鴨體態雄健,頭較大,頸細長,胸深,背闊,眼大明亮,覓食力強,全身白羽,尾端有2~3根性卷羽,嘴扁平呈古銅色,喙豆墨綠色,脛、蹼、趾呈黑褐色。成年母鴨頸細長,眼凸而亮,腹鈍圓略下垂,身體窄長,跋步時挺胸前進不搖擺,覓食力強,集群性好;全身白羽,喙扁平呈黑灰色,脛、蹼、趾為褐黑色。1.2連城白鴨性能。1.2.1體重及體尺。連城白鴨成年公鴨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1440g、20.8cm、6.1cm、6.4cm、5.6cm,成年母鴨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1320g、20.6cm、5.4cm、6.2cm、5.8cm。1.2.2產蛋性能。連城白鴨產蛋量:第1產蛋年產蛋230~240個,第2產蛋年產蛋280~300個,第3產蛋年產蛋240個左右。蛋重平均為68g。蛋的品質優良,蛋殼以白色居多,少數青色。連城白鴨是一種適應山區丘陵放牧飼養的小型蛋用鴨。1.3連城白鴨產業發展現狀。歷屆連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連城白鴨產業的發展,2014年出臺了《加快連城白鴨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修訂)》(連政綜[2014]228號)、2016年出臺了《連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推進連城白鴨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修訂)》、2018年出臺了《關于印發加快連城白鴨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修訂)的通知》(連政綜[2018]187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成立了連城白鴨產業協會,發揮協會服務、自律、協調的作用,為連城白鴨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開展養殖專業技術講座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全面助推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推進連城白鴨產業發展壯大。連城白鴨產業發展現狀,見表1。

2連城白鴨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連城白鴨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土地、技術、市場、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2.1土地問題。連城白鴨產業發展需要建立標準化養殖基地,這就需要土地,而養殖基地土地審批較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連城白鴨的養殖規模。因此,發展連城白鴨產業亟需解決土地問題,需要當地自然資源局認真貫徹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7號)文件精神,及時辦理連城白鴨養殖農用地審批手續,支持連城白鴨產業發展。2.2技術問題。目前,連城白鴨產業主要以生產養殖、白鴨活體銷售為主,白鴨精深加工技術尚缺乏,未深度開發系列產品,難以滿足不同類別的消費需求,是制約連城白鴨產業長遠發展的因素。2.3市場問題。一是無法統一定價,連城白鴨經營主體及經銷商之間售賣時互相壓價,且不同養殖日齡的連城白鴨價格也不一樣,甚至有的經銷商以次充好,消費者也無法辨別白鴨養殖的日齡及價格,協會在行業自律方面發揮作用不夠,另外,有的消費者對連城白鴨烹飪方法不甚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連城白鴨的購買力;二是品牌宣傳不夠,消費者沒有真正了解連城白鴨的藥用價值,且連城白鴨商標眾多,讓消費者無所適從。2.4資金問題。建設大型連城白鴨養殖基地、屠宰場、加工廠,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部分連城白鴨經營主體自有資金有限,銀行在支持連城白鴨產業發展資金放貸方面也比較謹慎,政府在鼓勵扶持連城白鴨產業的項目資金有限,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連城白鴨產業的發展。2.5政策問題。縣政府雖然有出臺加快連城白鴨產業發展的有關優惠政策,農業農村局對連城白鴨養殖標準化場建設有一定補助,省農業農村廳也非常支持連城農民創業園建設,對連城白鴨產業提供了一定的項目扶持資金,但這些政策遠遠無法滿足連城白鴨經營主體及產業發展的需求。

3連城白鴨產業發展對策

3.1繼續做好保種選育工作。連城白鴨產業主管部門要不斷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在連城白鴨原種場建立40個保種家系和60個選育家系的基礎上,常年開展品種資源保護和群體選育工作,確保連城白鴨品種特征和遺傳性能不退化。3.2保證產品質量安全。3.2.1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要求所有連城白鴨養殖經營主體登錄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首先,做好養殖日齡追溯。養殖時通過給鴨苗佩戴腳環標識,建立語音查詢平臺,實現每只商品白鴨養殖日齡及養殖業主追溯,保證連城白鴨產品質量,維護連城白鴨的良好聲譽。其次,建立健全養殖檔案。養殖場(戶)應按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做好防疫、用藥、用料、生產及銷售等記錄。第三,按已頒布的連城白鴨系列標準,制定養殖、生產及加工規程,統一規范連城白鴨養殖加工行為,同時縣政府要加大對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連城白鴨養殖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3.2.2加強連城白鴨產品質量監管和疫病防控首先,農業部門要為連城白鴨的養殖、疫病防控、藥殘和重金屬檢測等提供技術保障工作,對符合條件的連城白鴨養殖經營主體及時予以辦理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同時要建立大型白鴨屠宰場,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其次,市場監督管理局要加強連城白鴨加工的監管,符合生產條件的要鼓勵扶持,及時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對于不符合生產條件的經營主體,要求整改或取締,確保連城白鴨加工產品的質量。3.3加強品牌宣傳與營銷。將沿海大中城市作為連城白鴨市場銷售的主目標,努力開拓市場,充分運用宣傳廣告、新聞會、展示展銷會及開設專賣店、體驗店等活動,不斷提高連城白鴨的市場品牌知名度,將冷藏連城白鴨產品及即食產品(蛋品、白鴨湯、白鴨粥等)推向主流消費市場。3.4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校合作。一是對連城白鴨蛋無腥味、不膩口的特有口感進行科學分析,提供科學數據,以提高連城白鴨蛋的市場競爭力。目前連城白鴨蛋的市場價格為11~12元/kg,只要連城白鴨產蛋率為80%~90%,就能維持連城白鴨的養殖成本。只有連城白鴨蛋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進一步促進連城白鴨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適合消費者需求、高附加值連城白鴨系列產品的研發力度,增加產品品種數量,延長產品保存期,延伸產業鏈。目前,連城縣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合作,探索利用本地富硒農產品原料生產富硒飼料,富硒飼料配方成熟后將在全縣推廣,專門養殖富硒連城白鴨,從而提高連城白鴨的產品附加值。3.5加強政策保障。縣政府要出臺加快連城白鴨產業發展實施細則,調動各部門力量,整合各級財政資金。3.5.1鼓勵規模化、標準化生態養殖對選址符合規劃要求、年出欄5000羽500日齡白鴨、養殖污染治理設施完備的場(戶)給予15萬元的獎勵補助。3.5.2注重品牌建設對連城白鴨注冊商品商標獲得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經營企業分別獎勵3萬元、10萬元、30萬元;對連城白鴨產品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分別獎勵2萬元、5萬元、10萬元。3.5.3鼓勵、獎勵專營戶凡是開設連城白鴨專營店、門面房經營面積在20m2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3.5.4納入三農保險將連城白鴨養殖納入三農保險范圍,減少養殖戶因不可抗拒風險造成的損失。3.5.5建立貼息和信貸擔保機制整合貼息貸款和養殖業基金,對規模化標準化的連城白鴨養殖場(戶)和營銷大戶給予一定的額度貼息貸款和信貸擔保支持。同時要撬動社會資本扶持龍頭企業,壯大連城白鴨產業,充分發揮原態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力,擴大連城白鴨養殖和加工規模,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連城白鴨產業健康持續發展。3.6發揮協會作用要繼續發揮協會服務、自律、協調的作用,加強連城白鴨養殖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利用連城白鴨展示展銷館等形式加強連城白鴨品牌宣傳,全面助推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推進連城白鴨產業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連城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連城縣志》卷四.農業[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3.

作者:伍永壽 單位:福建省連城農民創業園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