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時間:2022-04-06 10:48:10

導語: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摘要:基于綠色、生態養殖的基本理念,黃顙魚養殖采取了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這種模式無論是在資源利用方面還是在效益提升方面均有顯著的價值,受到了養殖戶的青睞,在養殖中被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黃顙魚;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1養殖實施

1.1放養模式的選擇。為了達到最優養殖效益,一般會選擇混養,即以黃顙魚為主,同時混合養殖其他魚類,如鰱魚等[2]。在放養的過程中,可以基于養殖魚類品種的不同進行分批次放養,魚苗要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一次性放足數量。在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下,黃顙魚養殖的放養的密度保持為3000尾/0.067hm2,所以在實驗池0.8hm2的池塘中一共投入了3.6×104尾黃顙魚魚苗,其規格為8cm。具體放養時間為6月下旬。1.2池塘選擇。利用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進行黃顙魚養殖,池塘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的池塘需要保水性好、池底淤泥少。池塘的平均水深要達到1.5m,面積為0.66~1hm2,而且池塘的灌排水效果要好,且保證池塘水源不存在污染現象[3]。水源干凈程度會影響到黃顙魚的品質,所以為了達到預期的養殖效益,黃顙魚的養殖池塘水質必須要實時檢測,確定其達標。1.3消毒。池塘本身存在一定的封閉性,一旦池塘內發生了病害,魚類均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強調病害的控制。消毒是控制病害發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池塘確定后需要對其進行消毒。一般消毒的時間在放養前10~15d,主要是將生石灰和漂白粉化漿后潑灑整個池塘,可以滅殺池塘中的野雜魚以及病原生物。1.4種草投螺在養殖實踐中,為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一般利用種草投螺方式凈化水質。要對池塘內部的舊草進行清除,泥漿覆蓋原有池塘的底部,進行新草的栽種。在栽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栽種的間距。所種的水藻成活之后,投放健康的螺螄,水藻和螺螄的活動會使水質保持穩定的狀態。1.5養殖管理。第一是飼養投喂。在黃顙魚的養殖實踐中,飼養投喂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保證飼養投喂的科學性,首先需要了解黃顙魚的生長特點和習性,并基于其活動特點進行飼料的供給。第二是病害的防治。在黃顙魚養殖的過程中,病害的出現會威脅黃顙魚的生長安全,養殖效益也會因此出現嚴重下降。黃顙魚病害防治主要集中在2個時間段,一是梅雨季節前后,二是白露時節前后。在病害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將消毒劑融入水中進行潑灑,也可以利用石灰水或0.45mg/L的二氧化氯進行防治,起到病菌滅殺的效果。也可以將對病害防治有突出效果的中草藥與魚料均勻攪拌,然后進行投喂,具有很好的病害預防效果。1.6產品上市。黃顙魚每年上市2次,第1次主要集中在春節前夕,第2次則集中在5月下旬。池塘內的鰱魚則主要集中在6月初干塘時上市。總之,準確掌握黃顙魚的上市時機,有助于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1.7養殖效益分析。基于黃顙魚養殖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每0.067hm2投入的具體情況如下:苗種一共花費1360元、飼料花費3352元、池塘租金花費850元、肥藥共花費350元、水電花費300元、其他共支出200元,共計6412元。黃顙魚共收獲4620kg,每0.067hm2產量為385kg,成活率為76%。實施黃顙魚和鰱魚套養的方式,基于市場價格計算黃顙魚和鰱魚總合共計9761元。除去投入的成本,每0.067hm2效益為3349元。對比傳統的養殖模式,其效益有了明顯的提升。

2注意事項

首先,飼料的選擇與投喂。就黃顙魚的具體養殖來看,黃顙魚生長情況與飼料的營養成本有顯著的關系,所以為了保證黃顙魚的生長狀態,在實踐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要明確黃顙魚養殖需要的營養成分;二要在明確了營養成分的基礎上進行投喂飼料的選擇。在飼料選擇時需要注意兩項內容:第一是飼料本身的營養性,即飼料是否含有黃顙魚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第二是飼料本身的潔凈度。如果飼料含有營養,但是存在著污染的情況,那么黃顙魚在食用后很容易發病或者死亡。其次是病害的防治。需要強調2個方面內容:一是資料統計與分析。所謂的資料統計與分析是指對往年的養殖資料進行總結,分析黃顙魚養殖中主要的病害以及發病情況,對于病害防治意義顯著;二是技術總結。通過技術總結了解病害防治實踐中可以利用的優秀技術,對于病害問題的有效解決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3結語

綜上所述,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在黃顙魚養殖實踐中有突出的現實價值,所以積極地分析此模式的具體利用,明確該模式應用中的重點及注意事項,對養殖效益實現有突出的現實意義。文章分析研究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并對重點內容做分析,目的是要為當前的黃顙魚養殖實踐工作提供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章愛華.河蟹黃顙魚池塘生態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20,533(5):46-48.

[2]張學思,徐愛民,常泰.池塘工業化生態系統養殖黃顙魚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20,529(1):45-46.

[3]謝德兵,任艷,朱思華,等.黃顙魚主養池混養鲌魚模式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24):154-157.

作者:陳文生 單位:長汀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