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的應用
時間:2022-08-24 09:21:25
導語: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的發展為農業的生產帶來了許多便利,機械自動化在農業中的應用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有效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減輕了農民的耕種負擔。但機械自動化在我國現代農業的應用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需要不斷地對機械自動化的性能進行完善,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生產當中的作用。針對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現狀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深入研究提升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農業機械自動化;現代農業;應用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極大的占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推廣農業機械自動化能夠有效降低農民負擔,并能提升耕種產量,這也是我國進入現代農業的發展途徑。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現代農業轉型和快速發展,為推動我國的農業生產改革,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技術質量與效率,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提升力度。
1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現狀
1.1中國主要農機產品產量實現增長
根據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的大型拖拉機數量超過40000臺,同比負增長1.12%;中型拖拉機數量超過237000臺,同比增長超過11.10%;小型拖拉機數量超過340000臺,同比增長超過3.10%;自走式輪式谷物收割機數量超過18000臺,同比增長超過19.70%;玉米聯合收割機數量超過22300臺,同比負增長4.62%;履帶式水稻收割機數量超過53900臺,同比負增長19.15%;半喂入的水稻收割機數量超過3000臺,同比增長超過63.20%。另外,壓捆機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60%;插秧機同比負增長5.07%。
1.2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
根據2020年我國統計局所的數據可以得出,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農機的總動力保持在10億kW左右,總量超過2億臺套,拖拉機保有量超過2000萬臺,聯合收割機超過200萬臺。
1.3中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
根據2020年我國農業部的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的綜合機械化率接近70%,其中機耕率超過80%,機播率超過55%,機收率超過60%。小麥、玉米以及水稻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的機械化率超過94%、87%、80%。現階段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基本保持在90%以上,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等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增長仍然任重而道遠。
1.4中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數量
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全國國模以上的農機企業數量較同比減少了300多家,國家農機鑒定部門的申請鑒定登記農機企業為3320家,享受補貼的農機企業超過2700家。其中拖拉機企業超過190家,新增25家;小麥收割機企業不足25家,新增4家;玉米收割機企業超過80家;履帶收割機企業超過50家,同比減少了11家;插秧機企業超過85家,新增13家;壓捆機企業超過200家,新增43家;糧食烘干機企業不足140家,同比減少31家。1.5中國農機工業收入增速根據2020年初我國農機工業協會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的農機工業業務收入超過219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0.05%,是歷年來增速最低的1次。可以看出,從2019年年初行業增速就明顯低持續性地下降,這也是非常罕見的情況。
2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自動化程度較低
盡管近5我國逐漸加大了對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研究力度和拓展力度,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程度仍然處于較低的狀態。通過綜合的評估能夠得出結論,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機械自動化始終停留在摸索階段,并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缺乏能夠穩定發展的平臺,這樣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現代農業自動化的長遠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標準,也會造成農業機械設備無序應用的情況出現。我國應當更有針對性地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科學管理以及機械配置等標準,充分結合我國的農業生產特點和實際國情進行有效的應用,加強對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科研力度,全面提升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水平,有效促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農業轉型和發展。
2.2地域差距較大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廣闊的土地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堅實基石。但正因為地域遼闊,不同地域的農業機械自動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到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生態環境和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農作物所需要的種植條件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不同區域無法采用統一的自動化農業機械,進而導致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率也參差不齊。如在我國的東北地區,相對而言種植環境較好,農民的購買能力較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購更高水平的自動化耕種設備,極大程度節約了人力、物力,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而西南地區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率較低,雖然投入農業機械但科技含量也仍然不高,在農業生產中始終保留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嚴重制約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利于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考慮到我國地域性的差異較大,我國正在積極調控,協助落后的農村地區進行農業機械自動化的落實,但仍然需要時間與資源的調整。
2.3農業機械設備品類不全
我國因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情況都不同,在農業機械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并不具有針對性,盡管大方向是朝著全國現代化、自動化的目標發展,但細節部分極容易忽略,這種情況導致了農業機械自動化缺乏精準且有針對性的發展。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我國現階段農業機械設備的品種仍有缺乏,功能也較為單一等方面。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糧食需求量始終保持著逐年增加的趨勢,作為最重要的農業作物水稻的產量超過全國農產品總量的2/5。雖然目前我國可以保證水稻的供應量,但水稻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樣就導致了水稻的性價比不高。針對這種情況設計了各種類型的水稻收割設備,但相對缺乏較高程度自動化的水稻插秧設備,無法高效地解決水稻生產過程中的限制問題。中國目前大部分地區仍然采用人工插秧的方法,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相關研究專家應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研究,針對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情況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自動化機械設備,解放勞動力,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2.4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另一個阻擋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普及的原因在于農民的文化素質都普遍偏低,這也是農業生產無法科學化的重要原因,極大程度限制了現代農業的轉型和發展。我國農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較低,對農業生產并沒有科學的意識,無法從根本上認識到機械自動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許多農民拒絕學習,仍然采用傳統的耕種方式,這樣就導致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自動化設備無法廣泛應用,拉低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農業生產模式無法得到進步。為了確保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技術能夠進一步落實,應當在推廣設備的過程中提升農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設備的設計方面應當精簡操作模式,讓農民更加方便學習和使用,這樣才能夠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
3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策略
3.1加強固有農業機械設備的配置
我國的各個地區經濟條件有較大的差異性,在進行農業機械自動化推廣時應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如農產品的種類、種植流程、耕種方式、收割特點等來進行科學的機械配置,對原有的機械設備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提升,將使用性能發揮到最大化的程度,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另外,也應當加大對科技發展趨勢的關注力度,不斷更新和完善農業設備的硬件裝置,大膽嘗試采用新的軟件系統提升機械自動化設備的性能,真正實現農業自動化與機械一體化共同發展。
3.2加大自動化農業施肥及灌溉技術的應用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因城市化發展加劇我國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逐漸開始出現緊缺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應當加大對水資源緊缺情況的重視,節約水資源并且加大水資源的利用率。對農業的施肥與灌溉技術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生長環境以及生長性質等進行各項因素的深入分析,加強對生產環境的檢測力度,提升農作物生長的標準,根據其生長狀態來進行肥料與灌溉的調節,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滿足農產品的生長需求。
3.3提升現代農業的精準化發展水平
我國近幾年正在逐漸推出精準農業的概念,精準農業即將傳統農業與高新科技有機結合,進而達到高效精準地對現代農業進行管理。農業機械自動化主要以辦公設備、網絡、計算機技術以及控制器等來實現。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精準化管理正在逐步成型,以河南的農業氣象觀測等為例正在逐漸推廣開來。農業氣象觀測能夠對日常天氣、特殊天氣、土壤農田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農作物在各個季節的狀態進行有效觀測,進而有效提升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水平。農民也可以通過精準化管理農業機械自動化來減輕耕種負擔,提升農作物的種植效率和質量。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可以由各級政府帶領農民進行新技術的學習,有效提升農民的能力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推廣過程中始終需要提升我國的整體科技水平,將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在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當中。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提升機械自動化的設備使用率,這樣才能夠更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的轉型和發展。政府也應當積極引導農民改變意識,對農業生產自動化的設施建設加大力度,進一步推廣現代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丁丁.農業機械自動化現狀及推廣研究[J].新農民,2021(2):29.
[2]謝召舉.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研究[J].南方農機,2021,52(2):27-28.
[3]王淑明.關于農業機械自動化的分析[J].河北農機,2021(3):13-14.
[4]關恒欒.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優化措施[J].南方農機,2021,52(2):41-42.
[5]趙才勇.促進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J].南方農機,2021,52(3):64-65.
[6]賴國興.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與維修技術分析[J].南方農機,2021(4):45-46.
[7]孫淑艷.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現狀與推進模式[J].湖北農機化,2020(11):13-14.
[8]孟慶亮,劉輝,范巍挺.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新模式[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7):15.
作者:徐大圣 單位:鹽城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對現代農業的作用
- 下一篇: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發展對策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