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對于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時間:2022-01-20 09:47:50

導語:電子商務對于新農村建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對于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摘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為目標的農村經濟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文章引入了農村電子商務的概念,通過簡要分析新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指出了發展電子商務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利用電子商務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些舉措,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電子商務;新農村電子商務

中共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在新形勢下為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而進行的重大社會實踐,其中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為目標的農村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和關鍵。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業務模式,已經對當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引發了各行各業對資源進一步的整合。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在擴大農產品市場交易范圍,降低成本,提供農民收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優勢與日俱增。農業、農村、農民如何享受電子商務帶來的紅利,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從三大方面來簡要分析發展電子商務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一、新農村建設的電子商務現狀

總理今年兩會上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說明了電子商務已經與實體經濟進行了深度融合,進入規模性發展時期,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持續的產生影響,成為中國發展新的驅動力。(一)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情況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網民在網民中的占比依舊保持上升趨勢。截止去年12月,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7.5%,規模達1.78億。政府扶持的家電下鄉、電腦下鄉等政策得到了大力實施。雖然與城鎮網民電子商務使用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電子商務類應用在農村網民中的加大滲透,將對農村網民產生很大影響。未來,電子商務類應用在農村網民中將存在很大的增長潛力。(二)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一,部分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建設薄弱,網絡基礎知識匱乏。由于政府財政的有限投入,尚未實現鄉鎮一級的網絡全覆蓋。再加上農村傳統思維觀念與互聯網創新思維觀念的較大差距,使得農民接受電子商務相對遲鈍,只有少數農民愿意購買電腦并使用網絡,這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第二,中國農村勞動力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大部分習慣于通過電視、廣播和報紙獲取信息,而且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影響嚴重,導致較低的文化層次和較低的收入影響了農戶“觸網”意識和應用網絡的能力,使得農民對農業電子商務的運用意識并不強烈。第三,中國農村物流發展滯后,物流網絡覆蓋率不夠。中國農村人口多、地域廣、交通相對落后,多數物流網絡只能覆蓋到縣一級或者鄉鎮一級,常把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排除在物流體系服務范圍以外,造成了農村電子物流配送難的問題。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要想發展,必然要解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發展電子商務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行動計劃引起傳統行業變革的大趨勢下,如何在農村市場上發展電子商務,促進“互聯網+新農村建設”轉型,對于中國探索新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一)有利于加快農村市場轉型,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推行的土地經營分散化,難以協調農民在商品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利益矛盾,使農業生產經營經常處于一種不穩定的震蕩之中。而農村電子商務化,是“互聯網+”在農村的一種模式轉型,能夠端到端的整合現有資源。從源頭上把農產品匯聚在一起,可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員購買,屏蔽了農民信息的不對稱性,有效降低農產品交易風險,為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提供了一條捷徑。大力普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利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規避農產品的銷售風險,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二)有利于拓寬農產品交易渠道和范圍,豐富市場經濟體系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農業市場,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交易主體多元化。同時農民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整合與共享農業信息,減少不對稱信息的比重,快速找到合適的貿易伙伴,加快農產品流通。從而幫助農民科學的決策、指導生產,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三)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統籌城鄉發展,城市有什么需求,農村就配套生產什么樣的產品,甚至部分農民聯合起來成立農產品公司,進一步縱向發展,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同時農民還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了解和學習最前沿的技術和市場動態,引進先進的種植經驗,創造相應的精神財富。(四)有利于促進農村物流的快速發展,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農民一方面需要銷售農產品,另一方面也有購物的需求,所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那么這個橋梁就是物流。目前部分互聯網公司通過建立服務站、發展代購員等方式來推動農村傳統的流通方式轉變,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優化。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必將對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整合,從而改變促進農村新的社會分工,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再就業,不僅滿足更多的農民購物需要同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如何利用電子商務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為了快速融入互聯網,享受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農村市場迫切的需要一套有組織的、完善的電子商務體系。根據中國農村市場和農產品的特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網絡建設20世紀末,農村有句很出名的話叫做“要致富,先修路”。然而對于現如今,這句話已經變成“要致富,必建網”,這個網指的就是互聯網,也就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各級政府應當全力支持和引導。一方面,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網絡的投資規模,有效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網、電視、電話和廣播等多種通訊手段,從不同維度建立起覆蓋農村和偏遠山區的農村信息網絡,實現“三農”信息進入千家萬戶;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寬帶下鄉”與“家電下鄉”相結合,加大力度建設光纖化寬帶網絡,對農民購置手機、電腦等給予適當的補貼。通過這種方式,既是擴大內需的需要,也是快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舉措。(二)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有效整合資源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務大力支持物流、電商、金融等企業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建立一個良好、高效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系統平臺,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從不同角度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同時,也要為企業和農民建立網上交易平臺,支持B2B、B2C、C2C、O2O等多種交易模式,降低使用門檻,培育當地有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此外,各級政府要不斷出臺鼓勵政策,引導當地龍頭企業以電子商務方式來開展生產經營,探索區域合作機制,建立有利于農產品網上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三)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培養信息化人才首先,要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上山下鄉行動,以當地知名企業的電子商務化應用案例現身說法,分批次系統化培訓農民使用電腦和網絡,并知曉如何利用網絡支付工具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等內容,強化互聯網意識。其次,以返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和部分個體經營戶為重點,積極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充實農村信息化人才隊伍。最后,還要大力加強農村信息化的培訓工作,積極采取開設培訓班、專題講座、政策講解、交流培訓等形式開展電子商務專題培訓,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改善。(四)加強物流體系建設,完善農業電商的布局為了方便農民了解電商,京東在農村設立信息站,將其作為網絡代購點,以及農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點,電商大鱷已經意識到農村市場潛在的機會。然而目前,中國的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較低,因此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電商的力量,建設服務站,并積極引導連鎖店和超市等零售類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實現“最后一公里”的覆蓋。這樣通過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配合城市完善農業電商的布局,形成完整閉環,不僅可以使農村的各種農產品走出去,還能擴大農民的就業范圍,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綜上所述,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利用好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加快新農村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農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信息通道,加強農民的電商意識,形成農村物流體系,為新農村提供源源不斷的商機。從而達到城鄉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作者:張塽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