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探究

時間:2022-11-17 03:46:33

導語: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探究

摘要:推進農業和農村能減排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質要求。2017年起為了推進節能減排,立足生態農業,火燃村積極改革,利用“菌—沼—果”、“稻蝦共生”、秸稈綜合利用,實現農業農村的節能減排。2018年起村“兩委”著力發展第三產業,建設美麗鄉村旅游項目。資源保護、節能管理、低碳旅游,將成為火燃村今后旅游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生態農業;節能減排;循環農業;低碳旅游

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火燃村地處4A級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腳下,距贛州中心城區15公里,村域面積842.78公頃,村內生態優勢明顯,資源豐富。全村現有14個村民小組,農戶505戶、2135人,其中農業人口2086人。2015年以來,先后獲評“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美麗鄉村”“全省農村精品社區”“江西省3A級鄉村旅游點”等榮譽稱號。然而在2007年之前,該村莊還是一個普通村莊,以傳統水稻種植為主,經濟發展落后,2007年后,火燃村被列為沙石鎮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試點村,村里選準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逐漸成為全省食用菌生產示范區。火燃村通過緊密合作型的村集體經濟模式,由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0.73萬元到2020年村集體經濟預計收入突破150萬元。根據贛州市政府《贛州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贛市府發〔2017〕30號)文件精神,推進農業農村節能,大力推廣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十大技術,促進種養循環、農牧結合、農林結合;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型循環農業試點;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循環產業模式,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技術;開展農業污染排放治理[1]。2017年9月啟動了章貢區沙石鎮生態保護和修復綜合治理項目,通過“生態治理+現代農業發展+集體增收”的模式,達到生態與經濟的相互促進。2017年起為了推進節能減排,立足生態農業,火燃村積極推進改革。

1火燃村積極改革的重點內容

1.1強化立體宣傳。為了提高干部、村民的生態理念,用循環經濟來指導新農村建設,村委及基層黨組織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利用宣傳欄,宣傳板張貼橫幅、標語、宣傳廣告,編排順口溜、贛南小曲、小品等村民喜聞樂見的節目。對廣大村民開展生態農業、垃圾分類、節能減排等生態環境保護及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1.2培植產業典型。立足村里主產業,挖掘優質并適合該產業的生態農業循環鏈,建立生態經濟園模式。模式建立后,打造示范點,召開觀摩會,通過示范點的現身說法,激發村民學習、復刻生態農業循環鏈,火燃村以食用菌為主要產業,因地制宜,形成“菌—沼—果”生態農業循環鏈,并將其復刻至全村所有食用菌企業中。1.3加強有關節能減排技術培訓。早在2007年我國農業農村部就在第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了“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十大技術”,火燃村把節能減排的技術作為新型農民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要內容,旨在培養出懂環保、會管理、適應中國特色的循環農業發展之路的高知識、高技術農民。1.4強化監督管理作用。若要使節能減排理念深入人心,讓村民自覺保護環境,就必須重視監督管理。火燃村深挖典型,樹立榜樣,對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中的先進做法和突出貢獻予以物質或精神獎勵。同時也嚴明執法,對破壞環境、有法不依、造成生態破壞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公開曝光,并依法依規進行處罰[2]。

2火燃村的生態農業模式

火燃村立足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其他有機農業產業,經過近些年的探索、努力和發展,火燃村逐漸形成了創新、節能、減排的生態農業模式。2.1“菌—沼—果”模式的生態農業。火燃村因食用菌產業遠近聞名,有3家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年產各類鮮菇4500噸,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環保理念貫穿整個食用菌生產流程,生產所需的菌包原料來自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等,起到了農業廢料的再利用,沒有破壞自然資源。食用菌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無用的菇腳,通過建立沼氣池,利用菇腳作為原材料,產生清潔能源,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增加了家庭能源供給量,讓家庭產生更少的污染。同時用抽運噴灌車抽取的沼液和沼渣,為附近的蔬菜大棚園區、草莓基地等合作社農場提供天然肥料。形成了“菌—沼—果”的生態農業模式。2.2“稻蝦共生”模式的生態農業。采用稻田種養新技術,種稻的同時養殖魚蝦蟹,因為魚蝦蟹在田間攝食害蟲及蟲卵,促進水稻生長,減少病蟲害;同時魚蝦蟹的排泄物可以為稻田增肥,減少農藥和化肥用量。整個系統“一水兩用,一地多收”,按照該種養模式,水能夠全部循環使用,對環境沒有負面作用,幾乎可以達到0排放的目標,有利于土壤和水的恢復,不僅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而且穩定了農民種糧積極性,通過實施“種養結合”,提高了養殖水產品和水稻品質。形成了“稻蝦共生”的生態農業模式2.3秸稈綜合利用的生態農業。火燃村在2020年引入了秸稈綜合利用飼料廠,不僅能通過流轉土地收到廠房租金18萬元、增加稅收,還能變廢為寶,將無用的秸稈變成飼料產品,從而減少環境的污染。利用秸稈基質化技術,將碎秸稈與秸稈炭、菌菇渣、畜禽糞污和淀粉渣等廢棄物混合、殺菌并快速發酵,可作為食用菌基料、水稻育秧基質和蔬菜、花卉育苗基質等,生產菌菇、蔬菜和水稻等綠色有機農產品[3]。形成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

3如何發展節能減排的低碳旅游

作為全國美麗鄉村和江西省農村精品社區,火燃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因地制宜地融入了一些生態農業模式,做到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節水節肥。除了發展生態農業,火燃村從2018年起,著力探索新路徑,拓展新項目,在村“兩委”(即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簡稱)與供銷社合作,組建贛州火艷旅游有限公司,大力開發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建立了以改善村容村貌、鄉村旅游、景觀提升、休閑娛樂、產業融合為主的綜合性工程。2019年2月,在火艷旅游公司的運營開發下,火燃村美麗鄉村旅游項目一炮而紅,榮獲了江西省3A級鄉村旅游點,年接待游客達7萬人,村集體實現當年增收7.73萬元,2020年初,火燃村依托旅游開發良好效益,持續孵化蘑菇樂園項目。項目定位為章貢區、榕江新區、南康區、贛縣區4大市民周末休閑親子的后花園以及贛州地區親子、研學教育基地。自2020年上半年投入運營以來,蘑菇樂園已實現營收90.4萬元,凈利潤31.64萬元,為村集體增收28.47萬元。預計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會因蘑菇樂園項目達到60萬元,占全年村集體經濟預計收入的40%。在旅游項目如火如荼的發展趨勢下,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但如果沒有合理的旅游產品,沒有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前提,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旅游產業,將會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所以如何將資源保護、節能管理、低碳旅游融入旅游區建設管理中,將成為火燃村今后旅游發展的必然要求。3.1環境保護。建立健全旅游區環境保護制度。定期對旅游區進行環境監測,定期檢測其空氣質量、地表水及噪音,若環境污染超過國家對應標準,則應該立即采取相應的環境治理措施。科學計算旅游區的容量極限,高峰期控制人流在自身容量內,避免出現環境衰退。旅游區內的旅游紀念品盡量減少過度包裝,禁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勵使用紙袋和無紡布袋。室外照明及景觀亮化的用電的來源,鼓勵采用如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各類清潔能源。3.2資源保護。制定旅游區整體綠化、美化的規劃方案,并依照方案逐步實施。對旅游區內所有的植物建檔,對名貴珍稀樹種掛牌保護,對國家各類珍稀、瀕危動物實行有效保護。依據旅游區全年收入,針對景觀、文物、古建筑、生態系統、珍稀名貴動植物的資源保護按比例設立專項資金;旅游區內的標識標牌、防護欄、游客休息椅等設施應采用與景觀相協調的生態材料;開辟游客參與性的植樹造林場所。3.3能源節約。新建設施設備應使用節能和環保材料,改造原有能耗大的設施,對部分耗能景觀設備、設施實行動態管理,制定合理的使用時間、時長和次數;建立污水處理系統,針對核心旅游區和服務區的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建立中水回用的循環體系,將處理過的中水用于旅游區的景觀用水、植株養護用水、旅游廁所及環境保潔等,實現用水循環;鼓勵推廣使用噴灌、滴灌方式進行植物灌溉,制定合理的灌溉時間和次數;通過示范引導、懸掛標等方式,倡導游客低碳旅游、綠色旅游,提高游客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采用綠色環保低能耗的區內交通運輸工具,建設休閑綠道、步道,倡導游客步行或騎行游覽。3.4固體廢物的分類與回收。科學統籌,將垃圾集中地及垃圾填埋場建在遠離旅游區的下風口處。旅游區內垃圾日產日清,流動清掃,依據人流量合理安排,對垃圾及時清運、統一處理;對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分類管理;通過示范引導、懸掛標語等,對游客進行宣傳引導,倡導游客自帶垃圾袋,自覺分類回收旅游活動產生的垃圾;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高電子門票使用比例,減少紙質門票[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其重點、難點在農村,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能夠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質要求。火燃村依據贛州市政府《贛州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立足生態農業,形成了“菌—沼—果”、“稻蝦共生”、秸稈綜合利用等多樣化生態循環產業模式;著力發展生態旅游,蘑菇小鎮項目也將成為節能減排、低碳旅游的實踐基地。

參考文獻

[1]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贛州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Z].2017-11-22.

[2]張萍.從節能減排看新農村建設[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10):164-166.

[3]王春華,趙忠良,閆景鳳.秸稈“三化”復用還田生態農業模式初探[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7):7-8.

[4]國家旅游局.關于進一步推進旅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0-06-08.

作者:胡靚 肖璐 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