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研究

時間:2022-10-18 03:25:09

導語:生豬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研究

摘要:山丹縣在個別生豬養殖場開展生豬發酵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本文對比較成熟的生豬養殖場應用的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原理及方案加以分析,總結出適合山丹縣的應用。

關鍵詞:生豬;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原理;指標

近年來,針對畜產品質量安全(添加劑和藥物等殘留)、能源缺乏、飼料短缺、畜禽養殖對環境污染以及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影響現代養殖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山丹縣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個別生豬養殖場開展了生豬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通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十分明顯,得到了廣大養殖場戶的普遍認同。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比較成熟的生豬養殖場應用的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原理及方案加以分析,總結出適合山丹縣的應用,分享給各養殖戶,供參考。

1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原理及方案

1.1發酵床墊料原料的選擇。發酵床墊料是生態養豬技術的核心,也是管理的關鍵對象,對墊料進行科學組合,能達到減少管理強度、減少疫病發生和增加養殖效益等目的。生態養豬發酵墊料的制作過程,實際就是制備有益微生物培養基的過程,墊料組合及相關因子應適應有益菌生長需要和養豬生產需要。發酵床墊料原料主要選擇干凈衛生的農作物秸稈、稻殼和鋸末等。1.2墊料制作的技術關鍵點。一是高效的發酵菌母種(百豐EM生態菌畜禽寶),二是具備一定的微生物營養源,三是墊料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四是溫度控制。1.3飼養管理技術關鍵點。一是利用空氣對流和太陽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建設豬舍。二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原理處理糞尿,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三是利用溫室和涼亭效應,改善豬體感溫度。四是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增強豬抗病力,提高飼養效率和豬肉品質。

2技術創新性及主要指標

2.1理論創新。發酵床養殖技術是依據生態學原理,利用微生物資源,將微生物技術、發酵技術、養殖技術和工程技術用于現代養殖業的一種綜合性技術。該技術可實現糞尿零排放,改善養殖環境,降低豬的疾病發生率,增進動物福利,提高效益。發酵床墊料有機肥是有機固體廢物,即農作物秸稈廢棄物經墊料發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機肥料,這種有機肥料是莊稼求之不得的優質有機肥。墊料有機肥營養元素齊全,能夠改良土壤,提高產品的品質,改善作物根基墊料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蟲能力,具有替代化肥的效用。2.2應用創新。根據EM技術,在發酵床中加入EM生態菌,可抑制發酵床中壞菌等有害微生物(生物毒素的微生物)。它結構復雜,性能穩定,功能齊全,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具有改良土壤、增強光合作用、改善水質、消除糞臭、改善畜禽品質、促進生長抗病、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抑菌以及分解垃圾等功效。發酵床利用EM技術提供的EM生態菌,又使墊料分解轉化成墊料有機肥,供應給農產品種植,形成農牧循環鏈。2.3技術創新。一是生態養殖的設計規劃、施工、指導、維護和管理等,二是發酵床模式相應的生產管理流程,三是飼料和飲水中導入EM生態菌的配套技術,四是現代化電子管理系統,五是墊料的后期處理。2.4結構創新。2.4.1“零”混群原則。不允許不同來源的豬混群,這需要考慮隔離舍的準備。2.4.2最佳存欄原則。始終保持欄圈的利用,這需要均衡生產體系的確定。2.4.3按同齡豬分群原則。不同階段的豬不能混養在一起,這是全出全進的體系基礎。2.4.4豬舍的環境原則。主要指溫度、濕度、氣體、光照以及其他一些影響環境的衛生條件等,這些是影響豬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豬的集體與環境之間,隨時都在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在正常環境下,豬體能與環境保持平衡,形成良性循環,可以促使豬發揮其生長潛力。因此,為保證豬群正常的生活與生產,必須人為地創造一個適合豬生理需要的氣候條件。生態養豬建筑設計同傳統集約化豬場場址無太大差異,但其比傳統豬舍更靈活,主要應綜合考慮分析地理位置、地勢與地形、土質、水、電以及占地面積等問題。2.5效益創新。養殖過程中,在飼料中添加百豐生物養殖菌液,不添加抗生素,可有效促進飼料的營養吸收,并抑制病菌繁殖。發酵床生態養殖優化了生產環境,提高了豬的生產性能。據測定,生豬因病死亡率由10%下降到0,產仔成活率由85%提高到98%以上。與普通養殖相比,通過應用該項養殖技術,生豬頭均增收186元,一個千頭豬場三年累計實現增收56萬元。同時,多家豬禽養殖場利用發酵床養殖技術,從源頭上治理了畜禽養殖糞污對大環境的污染,有效保護了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了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從而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技術應用結論

發展生態循環養殖業,對于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及增加農民收入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其能夠有效解決養殖業存在的飼養管理落后、養殖環境差、疫病控制難和廢棄物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尋求和探索推廣應用新型、實用和配套的快速飼養出欄技術,減輕養殖業糞便污水排放對環境的污染,對于推動我國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提高養殖水平和經濟效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發展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不僅有利于改善畜禽的生長環境,促進傳統粗放養殖業向集約養殖業轉變,而且更有利于畜產品質量的提高。發展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也必然帶動飼料、防疫、屠宰、肥料、加工、科技業以及交通運輸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

作者:梁金花 毛風軍 吳春賢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