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管理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3 09:58:50

導語:草原管理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草原管理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草地退化問題開始成為全球性行為,我國作為草地面積較大的國家,理應主動承擔起帶頭作用,嚴格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盡快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實現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甚至還帶來很多的現實問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給草原增加了新的壓力,與此同時,很多草原也面臨著缺水的問題。本文就具體分析了當前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草原管理;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不斷地推進,草原生態環境開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由于飼養家畜數量不斷增加,有限的牧場難以承載家畜養殖量,促使草地退化明顯、發生沙化等現象,進而污染土壤和空氣環境,造成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這樣不僅給現代化畜牧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威脅,而且還嚴重損害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因此希望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大對草原管理的監管力度,重視起來種養有機結合的必要性,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維護草原生態平衡,讓人和自然可以實現和諧相處。

1當前草原管理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政府補償力度不夠

為了保護草原生態平衡,促使牧場恢復原來生機,我國近年來根據本地草原面積開始實施禁、限牧政策,促使養殖畜牧業與草原協調發展。但是從政策的推行情況來看,似乎并不是很順利,因為要知道大部分牧民的生活來源主要就是制作草料和放養牲畜,如果在草原地區推行禁牧政策,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牧民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生產、生活習慣,同時也會對鄉鎮場牧戶放牧及經濟收入有一定影響[1]。由此可見政府在限制飼養家畜數量方面的補償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無法滿足草原牧民對生活、生產的需求。

1.2環境監管和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管護人員和充足的資金保障,并且草原管理和建設工作的開展也需要有環境監管部門的參與以及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但是從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實際來看,由于草原管理和建設工作涉及到很多林業、農業以及環保等多個部門,各個部門的職責沒有得到明確,并且各個部門之間也缺乏一定的聯系,再加上很多部門的工作人員都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管理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草原管理檢測工作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影響草原生態建設的效果[2]。

1.3養殖人員專業水平不夠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養殖人員都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他們在養殖時大多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別人傳授的經驗來進行養殖,養殖方法落后、技術水平不科學、不合理,無法滿足家畜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不僅生長速度遲緩、體重增加不足、飼料轉化率較低,難以充分發揮家畜的生產性能,而且還容易降低家畜體質和抗病能力,極易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情況嚴重時有的養殖人員會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來提升自己的經濟效益,不會充分考慮用藥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一系列肉食品安全問題。

2優化草原管理效果的對策

2.1完善相關補償政策,加大對草原管理的資金投入

在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政府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及牧民原本的放牧收入等來進行綜合考慮或者也可以通過征求牧民意見和需求的方式來不斷地對補償政策進行優化,并且政府也應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增加對牧民的補償力度,綜合考慮禁牧政策的實施可能給牧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政府也應當在進行草原管理和建設之前制定明確的生態保護目標和生態保護計劃,建立和健全相關的影響評價體系,這樣才可以保證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3]。如果在開展草原管理建設給牧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進行分類和等級劃分,就可以更好地保證草原管理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2.2加強對草原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

草原管理工作的落實離不開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也直接影響著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草原管理建設工作的有效性,盡快恢復草原生態環境,相關部門在開展草原管理工作時應當不斷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加大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執法力度,進而幫助有效提升草原管理工作的效果。

2.3加強畜牧業市場規劃

政府機構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完善牧區市場體系,讓畜牧業的發展可以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展開。另外,相關部門也應當對土地進行規劃,對于一些不適合草地畜牧業的區域可以改建成草地公園或者旅游探險區讓牧民擔任公園管理員或導游。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保證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也應當為牧民創建暢通的畜禽產品流通渠道以及牲畜和畜產品交易規則,確保退牧還草后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基本保障,讓農牧區經濟可以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不僅如此,政府也可以選取一些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當作示范地,定期對牧民展開培訓,讓牧民的養殖技術可以逐漸規范,與此同時從國外引入先進的技術來開發特色產品,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運輸業、商業和服務業等,不過也要注意這一切的發展都應當建立在安全、綠色和標準化生產的前提下。

2.4做好草原生態工程建設工作,加大發展非牧產業

以往農牧區大多是單一的種草、種樹和放牧工作,這種養殖方式會給土地使用壓力增大,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建立生態保護綜合建設區,讓草原可以成為由政府統一組織、管理的地區,讓農牧區可以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在建設農牧生態區時相關部門也一定要嚴格遵循地區適應性原則,結合當地的人文、民俗和山川地貌特色來制定詳細的計劃,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好側向產業的開發工作,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鼓勵牧民轉變單純依靠放牧家畜生存的觀念,積極挖掘各類草原豐富的物種資源優勢,擴展當地產業,像草原風情旅游業都是適合草原地區發展的。

3結語

簡單來說,開展草原管理工作是保證科學發展觀落實的基本手段,是確保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措施。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加大對草原管理工作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幫助解決草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地加大對牧民的補償力度,完善相關補償政策,讓牧民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區政府在開展生態保護工作時應當結合草原生態系統的價值,綜合考慮建設草原生態系統需要投入的各項成本等因素,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政府的相關政策,利用好政府的宏觀調控來幫助加快草原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楊占錄,袁國軍,周磊.草原管理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4):29.

[2]谷繼承.對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幾點認識[J].中國畜牧業,2003(7):11-14.

[3]澤柏.保護草地生態環境促進川西北牧區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四川草原,2000(1):2-4.

作者:吳懷舉 單位: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查干屯格鄉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