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12 10:03:51

導語: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大眾化旅游時代的不期而至,人們對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是農業與旅游業之間的交叉性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本文以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研究為題,通過查閱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相關文獻以及多次對中廖村的實地考察,在了解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概況、三亞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概況的基礎上,論述了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獨特作用。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以休閑觀光農業為特色的三亞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以期為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提供相關對策,為海南省更多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經驗借鑒。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三亞中廖村;發展現狀;發展策略

一、緒論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研究目的。從2018年中國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1]。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多,農村人口的的不斷減少,未來城市居民對休閑觀光農業的鄉村旅游的需求會更加旺盛。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總結經驗,探究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2.研究意義。我國的政策對于三農問題歷年來都非常重視,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近年來,中廖村的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也是在不斷發展,使中廖村的農業旅游資源、農村自然環境、農業生產內容、鄉土文化等得到充分利用,能夠有效的促進該村的農業和旅游業的產業擴展,提升鄉村居民的農業收入和農民工資性收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進而帶動中廖村的鄉村旅游發展。(二)國內外研究綜述。1.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概念。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是把農業與旅游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閑、體驗、購物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狹義的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2.國外研究綜述。瀏覽相關國外文獻發現,外國關于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文章有提到經營管理、政策影響等。比如,學者Sharple(2002)在對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鄉村旅游發展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如果旅游業要發揮有效的農村發展作用,長期的財政和技術支持是必不可少的[4]。學者Romeiro(2010)認為:“從經營管理的角度看,鄉村旅游面臨著諸多障礙,使其作為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更加復雜。”[5]學者Kutay(2017)對歐盟旅游政策進行總結,指出:鄉村旅游由于其社會、文化、經濟、空間和環境等功能,以及對農村地區的鄉土建筑行業積極作用,在所有歐盟國家都得到了支持[6]。3.國內研究綜述。瀏覽相關國內文獻發現,我國關于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文獻大多還停留在基礎研究和行業指導上,以及研究一個區域的成功經驗,來帶動整片地區的發展。但這樣研究難免會出現這片地區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同質化發展。截止到2019年1月1日,在中國知網上以鄉村旅游并含休閑觀光農業為篇名,檢索到5篇相關文獻。嚴力蛟、徐奐等人(2008)的《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7],太原市副市長毋青松(2012)《突出特色對標一流——努力做好我市休閑觀光農業及鄉村旅游發展工作》[8],學者管鳳枝的(2013)《河南新縣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思考》[9],學者袁圣菊(2016)的《追江趕??磫|——啟東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10],學者吳金水(2018)的《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服務松陽鄉村旅游》[11]。(三)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1.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借助百度學術、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圖書館等渠道,查找研究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的文章,從中汲取有用的理論和方法。(2)實地考察法。通過多次去中廖村實地進行直觀的、局部重點詳細的調查,在考察過程中,對中廖村能夠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具體旅游資源等做出必要的記錄。(3)歸納總結法。結合文獻中汲取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實地考察中獲得的相關資料,對以休閑觀光農業為特色的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狀況作出總結和概括。探討出相應的發展對策。2.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運用SWOT分析法,通過對中廖村旅游發展的實地考察和歸納總結,找出中廖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這些因素中各選取兩條最重要的,進行組合分析,得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二、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一)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概況。1.村莊生態文明建設。中廖村的建設堅持以“雙修”“雙城”、海綿化建設的標準和要求,以發展以休閑觀光農業為主導產業,不砍樹、不拆房、不占地、不填塘、不貪大、不求洋,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在環境改善上下工夫,為綠色發展、特色發展、共享發展搭好平臺[11]。中廖村村民已承包種植花海,共計31畝,以格?;ê托【栈橹?。中廖村中和湖已修建環湖棧道。在中廖村內休閑觀光,感受那逶迤于群山之間、風光旖旎的山水人家。沿途中,有聳立的椰林,茂盛的香蕉樹,蔥蘢的芒果林、火龍果林和百香果園;可以在湖邊棧道游玩,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沿途欣賞玫瑰花基地、黃秋葵基地,莊稼、樹木、河流、牲畜都是樸素鄉野的生活元素,一派樸實、自在、生態的田園風光、鄉村美景。2.規劃五帶五區。中廖村按照《海南省特色風情小鎮(村)建設總體規劃》和《海南省美麗鄉村建設指導意見(2014-2020)》要求,規劃“五帶五區”。五帶民族工藝品加工生產帶、鄉村觀光生產帶、農業觀光生產帶、生態農業體驗生產帶、休閑體現農業生產帶;五區:入口服務區、自駕車觀光區、果林采摘區、山地果林種植區、農業科普區,將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入美麗鄉村建設[12]。(二)三亞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概況。1.村莊旅游資源開發情況。2014年,中廖村入選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2015年10月,中廖村的村莊旅游資源開始得到開發,2017年2月底村子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體竣工。中廖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都得到質的提升。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入口的修建,村主干道路面硬化及配套人行道鋪裝、海綿化邊溝工程,綠化景觀提升工程,8個自然村的路燈亮化及文化室的升級改造工程(含修建籃球場6個),修繕一個榕樹廣場(含公廁),建設2635米長的環湖木棧道及亭子13個、臨時停車場1個、農家樂1個、民俗休閑園1個、小賣部1個,黎族特色民居外立面及庭院改造100戶。2.與華僑城合作。2017年4月7日,雙方達成合作意向。華僑城不拋棄、不輕視中廖村的風土人情,運用共建、共享、共治的互惠模式,注重提高老百姓經濟收入和精神文化水平。華僑城用文化、演藝、親子娛樂、戶外拓展、特色餐飲住宿、農業教育等多種業態把中廖村打造成美麗、時尚新鄉村的示范點。2017年4月30日,市民、游客期盼已久的中廖村示范段正式啟動。據三亞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慶長假三亞主要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5.17萬人次,同比增長83.92%,中廖村就接待了2.14萬人次[13]。(三)休閑觀光農業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獨特作用。1.休閑觀光農業拓展鄉村旅游收入來源。近幾年,中廖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種植熱帶經濟作物,不僅提升了種植規模,而且種植的種類變得更加多樣化。目前中廖村的“五區五帶”能夠實現農產品的產銷結合,把產品直接銷售給旅游者。這些園區成為鄉村旅游的吸引物,旅游者進去觀光游覽的同時,又帶動了周邊的旅游消費。實踐證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動整個產業鏈增加5個就業機會[14]。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為旅游者提供了鄉村旅游的吸引物,倒逼鄉村旅游相關產業的布局和完善,村民就業崗位的增多,也就意味著多了一條致富之路。2.休閑觀光農業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建設是以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為特點。它要求加大對中廖村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道路、住宿、餐飲、通訊、廁所、水電等硬件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廖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改變了中廖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等不衛生現象,促使中廖村村容村貌發生極大的變化。同時,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帶來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指引村子里的村民積極學習和駕馭現代農業生產知識、經營管理知識,提升了當地村民的文化素養,并對中廖村村民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觀念帶來一定的沖擊和較大改變,推動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以休閑觀光農業為特色的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發展的優勢(S)。1.四無村莊。中廖村無刑事案件,無群眾上訪事件,無吸毒人員,無房屋違建。村子里干群關系和諧,村干部真心為民辦實事,村民安守一隅,守樸歸真,符合中國人傳統思想中的理想社會,曾被央視點名贊賞。“夜不閉戶,日不拾遺”的中廖村是一處能讓游客們睡夢安穩、內心清凈的樂土。2.熱帶農業資源豐富。中廖村位于北緯18度的三亞,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熱帶特色農業發展占據天時地利,具有較高的休閑觀光價值。水稻年可三熟,瓜果花卉四時不絕,玉米、花生、甘薯等均可冬種。中廖村內有高大挺拔的檳榔和椰林,茂盛的香蕉樹,蔥蘢的芒果林、火龍果林、龍眼林、蓮霧園和百香果園以及玫瑰花、黃秋葵基地。(二)發展的劣勢(W)。1.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需要各種農業技術人才和旅游專業人才。中廖村現有總戶數812戶,3800多人口,90名黨員(含4名預備黨員),大學生村官僅有一人。不僅缺乏工作經驗豐富、事業心強、群眾基礎好、且精力充沛的村干部,也缺乏休閑觀光農業人才和鄉村旅游人才。2.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中廖村雖然已經建設了一些特色民宿,但是未形成規模,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中廖村旅游購物設施、娛樂設施未合理均勻配置,醫療救護設施匱乏。其他設施,如信息服務、問訊、物品寄存、郵局、快遞、自動取款和外幣兌換、電話、飲水點、垃圾桶、吸煙點等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或空缺。(三)發展的機遇(O)。1.政策支持。2013~2015年,海南省級財政投入休閑農業的項目資金為930萬元,主要用于休閑農業宣傳、示范點建設等方面[15]。2015年,海南省第六屆政協委員王文甫提出《關于盡快出臺優惠政策促進海南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建議》。同年9月,海南省農業廳對該提案進行回復,關于加大政策銜接力度,完善政策體系,海南省農業廳牽頭起草了《關于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并上報海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年初,海南省人民政府了《關于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在拓寬社會智力支持渠道、提升鄉村建設規劃、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用地保障、建設資金投入力度、稅收減免政策等方面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支持。海南省一系列的務實政策,將會為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提供強大動力。2.華僑城的參與。2017年,華僑城海南公司進駐中廖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建設中。華僑城為中廖村的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設計了“蹦達”著的廖廖、椰殼怪、檳榔仔、身著黎族服飾的稻草人以及花仙子彩車巡游等IP形象,把這些形象繪畫在村子的墻上。并打造出中廖花海這一景點。華僑城的參與給村子的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開放、共享的合作開發模式。華僑城將保護中廖村的黎族風土人情與保護村子的生態環境,融入到第一產業中,設計文化IP,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使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多元化,以實現吉陽區政府、華僑城和中廖村村民的互惠共贏。(四)面臨的威脅(T)。1.海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自2016年海南作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省”發展旅游以來。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海南旅游已形成“日月同輝滿天星,全省處處是景區”的格局。海南省其他的美麗鄉村旅游發展迅速。瓊海北仍村自2014年9月開放接待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萬多人次游客造訪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有著“天上什寒”美譽的瓊中什寒村,2015年1月至11月份,鄉村旅游接待游客5.7萬人次[16]。2017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大里地區鄉村游接待游客量近萬人次等。這些村子都和中廖村存在著競爭關系,影響中廖村的到訪率和重游率。2.休閑觀光農業及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威脅。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對中廖村環境的污染。開展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糞便、隨手亂扔的垃圾、廢品等都會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旅游食宿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廢水、廢渣、垃圾的處理不及時會造成污染。由于游客不斷的進入,會帶來一些和村子里不一樣的外來因素。村民難免會在與游客的交往互動中,產生一些心理隔閡。久而久之,村民就會產生抱怨的情緒,對其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產生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中廖村原本的黎族文化會變得更加的商業化,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四、以休閑觀光農業為特色的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策略

(一)SO發展型策略。S1.四無村莊、S2.熱帶農業資源豐富、O1.政策支持、O2.華僑城的參與。1.打造鄉村旅游名片(S1.O1策略)。在中廖村因“四無村莊”而走紅全省,熱帶農業資源豐富的情況下。依托村莊民風純樸的環境,以及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打造集鄉村度假、休閑觀光農業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名片。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農家樂,精心打造三亞本地黎村的品牌特色,吸引游客前往。2.為游客提供更加專業鄉村旅游體驗(S1.O2策略)。在中廖村因“四無村莊”而走紅全省,華僑城的參與的情況下,為游客提供更加專業的鄉村旅游體驗。國內的眾多鄉村旅游,大多只是旅游打卡式的消費模式,游客的旅游體驗性較差,鄉村旅游產品大多同質化。以“農家樂”為例,大多“農家樂”提供的服務幾乎相同,如吃農家飯、農園觀光、賞花采果、棋牌麻將、釣魚等。華僑城作為國內領先的文旅企業,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休閑理念和高新娛樂科技手段,滿足游客參與、體驗的旅游需求,營造清新、驚奇、刺激、有趣的旅游氛圍,為游客帶來更加專業的鄉村旅游體驗。如2018年12月的由華僑城集團主辦的“中廖村第一屆鄉村趣味定向挑戰賽”,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3.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S2.O1策略)。在中廖村熱帶農業資源豐富,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把握中廖村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以及政府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政策支持,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利用海南省政府對發展休閑農業的用地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直接用于或者服務于中廖村農業生產的生產設施、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的開發。利用政府對重點休閑農業示范點項目開發建設采取以獎代補、獎補結合、貸款貼息和對大型休閑農業園區建設實施專項資金股權投資的財政扶持政策,獲取專項資金來支持中廖村的休閑觀光農業。設計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產品,如中廖村熱帶農業園區觀光與體驗,中廖村農耕文化體驗等。4.吸引華僑城持續投入(S2.O2策略)。在中廖村熱帶農業資源豐富,華僑城的參與的情況下,應吸引華僑城的持續投入。未來,堅持以村企共建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吸引華僑城以純租賃或合作開發模式與村民和村集體聯營開發美食產品,帶動村民從事相關美食產品的發展。同時,開展特色共享產品,實現閑置資產的高效轉移,合力打造共享菜地、共享廚房、共享集市等產品,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產品,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二)WO扭轉型策略O1.政策支持、O2.華僑城的參與、W1.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W2.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1.用政策吸引人才(W1.O1策略)。在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吉陽區政府應該根據海南《關于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指導意見,出臺政策吸引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如一些優秀的企業家、高校的專家教授、旅游管理專業的鄉村旅游規劃師等技能人才參與到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中,鼓勵三亞的城市市民到中廖村投資創業。同時落實好人才安置政策,切實保護好鄉村建設人才合法權益。2.華僑城引進人才(W1.O2策略)。在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華僑城參與的情況下,華僑城公司以及華僑城公司擁有的強大“朋友圈”可以為中廖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引進人才。華僑城要負責引進來人才,中廖村應該積極配合,要留得住華僑城引進的各方面人才。3.政府建設資金投入(W2.O1策略)。在中廖村配套設施不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加大中廖村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包括村子的交通郵電和農田水利以及供水供電等農業生產設施;網絡服務、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活服務設施[17]。這些農村基礎設施是中廖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基礎。4.華僑城提供設計方案(W2.O2策略)。在中廖村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華僑城參與的情況下,應借助華僑城這個強大的外援,來為中廖村的旅游基礎設置提供設計方案。在華僑城的參與下,中廖村的阿爸茶社、李家院子,都是村民的自住房屋,在保留風土人情、房屋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提升的,讓村民的房屋更具格調與味道。未來中廖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將依托華僑城強大的設計能力。(三)ST多元型策略。S1.四無村莊、S2.熱帶農業資源豐富、T1.海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T2.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威脅。1.打造自己的特色(S1.T1策略)。中廖村有四無村莊的優勢,但同樣面臨著海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中廖村應該保持和提升村子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傳承中廖村的黎家民風民俗。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要把中廖村“好山好水好黎家”的招牌做大做響。保護好中廖村的文化形態、文化基因,守護住鄉村的文化根脈,大力發展有歷史文化記憶和地域民族特色的元素。著力打造自己的特色。2.提升內部管理水平(S1.T2策略)。中廖村雖然以四無村莊走紅,但旅游的發展對村子環境的威脅不可避免。中廖村應根據村子的容量和環境敏感度限定游客人數和活動內容,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嚴格管制人員的承載量和登記管理,針對村子的重點保護區設置攔擋標志。硬實力方面,建設好完備的垃圾處理系統,及時處理產生的旅游垃圾,保證村子的環境衛生。軟實力方面,也就是旅游服務。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靠口碑,所以服務建設不能松懈。要積極培養村民良好的旅游服務意識,著力避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與村民的矛盾。3.塑造有品牌特色的熱帶農業(S2.T1策略)。在中廖村熱帶農業資源豐富,面臨海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情況下,塑造有品牌特色的熱帶農業。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熱帶農業種植培育,打造百香果園、芒果園和地瓜園等。在熱帶農產品的銷售推廣中,要幫助村民有計劃的出售。統一收集農戶的農產品,來進行打包出售。在吉陽區或者全市范圍內成立特色品牌店。4.強化環境意識和理念(S2.T2策略)。在中廖村熱帶農業資源豐富,可能面臨旅游對環境的威脅情況下,必須強化村民和游客的環境意識和理念。向家長和小朋友宣傳環保生活理念,倡導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用環保時裝大賽這種小朋友喜歡形式來吸引小朋友參與,并且讓家長和小朋友感受環保給生活帶來改變,既學會用各種廢舊環保材料做成的時裝,又培養小朋友動手和創造的能力,同時和小朋友一起登臺表演共同體驗走秀樂趣增進親子關系。(四)WT防御型策略。W1.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W2.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T1.海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T2.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威脅。1.留住村里人才(W1.T1策略)。中廖村人才缺乏,又面臨著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在此情況下,中廖村應該防止村里勞動力外流,留住村里人才。積極鼓勵幫助村民從事養殖、種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讓村民吃上旅游飯,發展騎行、農家樂、生態體驗等鄉村旅游,讓村民自己參與其中,自己做老板,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平臺。2.抓好全員村民環境培訓(W1.T2策略)。中廖村人才缺乏,同時又面臨著旅游對環境的威脅。在此情況下,中廖村應該抓好全員村民環境培訓,制定村規民約和衛生公約,要求村民和游客自覺遵守執行。如生活垃圾,自覺分類投放到垃圾桶里,不得亂扔,不準隨地吐痰和吐檳榔汁。店鋪、攤位實行門前三包等。3.做“休閑觀光農業+文創”產業(W2.T1策略)。在中廖村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又有其他美麗鄉村的競爭的情況下。發展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應對中廖村進行差異化形象定位,做“休閑觀光農業+文創”產業,將中廖村的第一產業擴展為黎族文化傳習地、農業體驗園、親子教育基地、戶外擴展場所、企業等團體聚餐等休閑旅游活動。依托文藝、科技、手工等多種綜合的方式,對原有的旅游產品或普通實用產品進行升級,使之帶有休閑和文化屬性。4.優先建設具備環保功能的旅游設施(W2.T2策略)。中廖村配套設施不完善,同時又面臨旅游對環境的威脅。應該優先建設具備環保功能的配套設施,如建立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的生態停車場。建設科學的排水系統,實現雨污分流。建立農業生產及生活污水經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立煙油廢氣凈化器處理設施。建設生態垃圾箱。建設環保旅游廁所。

五、結論

本文總結了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概況。中廖村在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上注重村莊生態文明建設,同時規劃出“五帶五區”。在發展鄉村旅游上,與華僑城合作共同開發村莊旅游資源。中廖村將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休閑觀光農業對鄉村旅游的發展起到了獨特作用。中廖村的休閑觀光農業擴展了鄉村旅游收入來源,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分析了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有很多優勢與機遇,比如,熱帶農業資源豐富、政策支持等,也有很多劣勢與威脅,比如,休閑觀光農業人才缺乏、休閑觀光農業及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威脅等。通過對中廖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的SWOT組合分析,探究了三亞中廖村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比如,打造鄉村旅游名片、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塑造有品牌特色的熱帶農業、做“休閑觀光農業+文創”產業等。

作者:劉保倉 謝镕鍵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旅游學院MTA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