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探討

時間:2022-09-28 10:03:51

導語: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探討

摘要:介紹了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具體包括準備工作、蝦苗蝦種放養、養殖管理、商品蝦捕撈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小龍蝦科學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養殖管理

小龍蝦,又被稱為克氏原螯蝦、淡水小龍蝦等,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生長速度快,體型大,口感鮮美,養殖經濟效益高,是目前我國龍蝦養殖中的主要品種之一[1]。堰口鎮位于壽縣城南21km處,東臨瓦埠湖,毗鄰安豐塘,境內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9座,保義分干渠、堰口分干渠等河流縱貫全境,精養池塘252口335hm2,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水產養殖。近年來,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在當地快速發展,初具規模,對鄉村經濟發展、農戶增收及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特別是位于瓦埠湖邊、堰口鎮紅橋村境內的綠都水產養殖公司,整治修繕荒灘荒塘、湖汊40hm2左右,自2020年開始養殖小龍蝦,收益可觀?,F結合該地實際,對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1準備工作

1.1選擇池塘

養殖小龍蝦的池塘要選在水質優良、水源充足、便于引水、周邊地區無污染的地帶。池塘面積不宜過大,控制在0.50~0.67hm2即可,深度在1.5~2.0m,要求池塘內土質為黏土,底部淤泥不宜過深。池塘埂寬度要超過1.5m,坡比為1.0∶2.5,池塘周圍要有完善的排灌水系統。池塘中間挖坡比為1∶3的溝渠,寬、深分別為6~8m和1.0~1.5m。在小龍蝦正式放養前,選用生石灰進行徹底消毒處理[2]。

1.2搭建防逃設施

小龍蝦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具有很強的挖洞、攀爬能力,逆水性能較強,在夜間或者大雨等情況下容易逃逸。因此,要提前將防逃設施裝好,材料可選擇常見的水泥板、石棉瓦等,高度50~60cm,下方埋入土中深度10~20cm,并用木頭、竹樁等進行固定,綁緊細鐵絲[1]。進水口、排水口的過濾網要求用較密的鐵絲網或者網布(60目),能有效防止小龍蝦逃逸以及外來雜魚進入。

1.3做好環境整理

1.3.1清塘。養殖前將池塘排干,對池埂上的漏洞等進行堵塞修補,并將池塘底部過多的淤泥鏟除,保持淤泥深度在10~20cm,保持干水曝曬狀態20~30d,加速淤泥中有機物的氧化,降低有害物質的積累。放養前10~15d進行池塘消毒。對于底質呈酸性的池塘,消毒材料可選擇生石灰,用量控制在1125kg/hm2;對于底質呈堿性的池塘,可選擇20mg/L漂白粉潑灑。池塘消毒不僅可以消滅內部病原菌等,還可以將其中的野生雜魚、寄生蟲等滅除。1.3.2栽種水草。栽種水草可給小龍蝦提供隱蔽休憩的場所以及可口的餌料,因而需要在池塘內按照一定比例栽種水草。栽種的水草品種要合理搭配并且在池塘中均勻分布,各種水生植物如沉水性水草、挺水性水草、漂浮性水草均要有一定的比例。池塘內不同深度的區域種植的水草也有所區別,淺水區種植的水草主要為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水草多則收割,少則補種,其總面積控制在池塘的60%左右即可[3]。1.3.3移植螺螄。螺螄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小螺螄剛出生時外殼很脆且營養豐富,適合小龍蝦取食,可提高小龍蝦成活率及生產發育速度。此外,螺螄還有助于凈化水質,可以改善池塘的水質情況。一般養殖小龍蝦的池塘內活螺螄放養密度為300~450kg/hm2,保持其自身生長繁殖即可。1.3.4施肥培餌。小龍蝦放養前7d左右進行施肥,可施入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2250~4500kg/hm2進行有益藻類、浮游生物等的培育。這樣可以改善池塘水體環境中的溶氧值,避免水體過營養化,為小龍蝦提供可口的餌料。

2蝦苗蝦種放養

2.1養殖模式

池塘養殖小龍蝦有春季放養、秋季放養2種方式。一是春季放養。選擇2~3cm、長勢齊整、健壯、無傷無病、活力很強的蝦苗,于3月中下旬放到提前做好消毒處理的池塘中,飼養密度22.5萬~30.0萬尾/hm2。可一次性將蝦苗全部放入池塘中,也可每隔2~3周投放1批。捕獲時可分批進行,捕獲規格超過30g的小龍蝦,并及時將蝦苗補充到池塘內。二是秋季放養。選擇來源于不同水域、體質量30~40g、長勢健壯、無病無傷、活力強的種蝦于8—10月放養到池塘內進行自繁自養,放養量為600~750kg/hm2,雌蝦、雄蝦分別占比75%、25%。秋季放養模式下,精心培育30~60d即有蝦苗出現。當池塘內蝦苗密度過大時,需要分散到不同池塘內飼養[4]。

2.2放養方法

一般在晴日的清晨或者陰天、雨天放養小龍蝦,要求水溫溫差在2℃以內。放養前,將蝦苗用2%~3%食鹽水浸泡3~5min,對其身體表面攜帶的病原菌有較好的滅殺效果,之后再按照設計的放養密度入池。如果小龍蝦種苗購自外地,離水時間長,可先將其浸泡于池塘中,1min后撈出,2~3min后再浸泡于池塘中1min,連續進行幾次,確保蝦苗腮腔內以及體表水分充分吸足后再進行放養,保證成活率。放養時,要在池塘周邊不同的點分散放養,不要一次性全部倒入,可先放入一批,稍緩一段時間再放入一批,避免大量蝦苗同時集中在一起產生應激反應;第2天觀察,撈出死亡的蝦,并補充相同規格的蝦苗。池塘內還可以混養一些魚類,如鰱魚、鳙魚等,有助于改善池塘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此外,這些魚類還可作為池塘內水中氧氣是否充足的檢測指標[4]。

3養殖管理

3.1投餌管理

小龍蝦具有食性雜、貪食等特點,投喂時要充分結合其特點實施??山Y合天氣、水質、蝦發育階段以及蝦攝食等情況綜合考慮投喂量及投喂次數。一般水溫超過10℃時小龍蝦即可在池塘內攝食水生昆蟲幼體、枝角類、輪蟲等,此階段可在傍晚時飼喂1次,選擇人工配制的飼料粉末,按照蝦體質量的2%左右進行投喂。5—10月小龍蝦生長速度加快,此階段可選擇飼料+豆餅、麩皮等輔料進行投喂,按照蝦體質量的5%~8%進行投喂,還可以搭配一部分動物性餌料進行投喂,有助于提高小龍蝦規格。10月后池塘水溫降低到15℃左右,小龍蝦的攝食量有所降低,以人工投喂為主,餌料主要為飼料,可搭配一些動物性餌料,投喂量為蝦體質量的1%~3%。小龍蝦覓食時間多數在夜間,因而投喂餌料可在白天分2次進行,投喂時間分別為7:00—9:00、17:00—18:00,其中:17:00—18:00餌料投喂量占全天總投喂量的60%~70%。投喂時應遵循定質、定量、定時的原則,餌料要求喂足,以免龍蝦之間爭食過于激烈而影響生長。投喂量可結合當地天氣、覓食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在陰雨天持續時間長、水質濃的情況下,可減少投喂量,蝦蛻殼后可適當增加投喂量。

3.2水質調控

在池塘飼養小龍蝦過程中,每周需要加水1次,每月換水1次,維持池塘內水體溶氧量>3.5mg/L,水體pH值以7.5~8.5為佳,一般水體可視范圍為30~40cm。在溫度高的情況下,結合池塘水質、水量確定加水、換水的頻率,可每3~5d加水1次,每20d左右換水1次。換水量每次控制在池塘總水量的20%~30%,確保池塘水質良好??擅?周左右全池潑灑1次生石灰150kg/hm2,維持池塘水體pH值在7.5~8.5。此外,每3~4周用微生物制劑(主要成分為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全池潑灑1次,以改善水質、清除有害物質。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開啟增氧機,以增加池塘水體溶氧量,濃度控制在5mg/L以上。

3.3病害防控

自然水體內的小龍蝦抗病能力很強,但是池塘內小龍蝦養殖密度高,4—9月溫度高時病害易發。因此,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適時開展防治措施。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控制飼養密度,適時消毒,對蝦病的發生有較好的預防控制效果,可為小龍蝦健康生長提供保障。清晨、傍晚巡塘,觀察小龍蝦攝食等情況,并據此進行投餌量調整,將池塘內殘存的餌料及時清理干凈,避免病菌蔓延。小龍蝦經常發生一些細菌性病害,如爛尾病、爛鰓病等,可全池潑灑0.1~0.3mg/L二氧化氯、0.3~0.5mg/L二溴海因,隔天潑1次,效果較好。針對池塘飼養小龍蝦易發的寄生蟲危害,如纖毛蟲等,可選用由硫酸銅、高錳酸鉀按照5∶2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合劑0.7mg/L進行全池噴灑。此外,要注意在飼料內添加復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質,提高蝦苗免疫力。注意多巡塘觀察,及時發現小龍蝦的患病情況并做好記錄,早防治,以減少損失[5]。

4商品蝦捕撈

捕撈時,可結合待捕撈上市的小龍蝦規格選擇合適的地籠進行捕獲,抓大放小,分批捕撈,及時補苗。

5參考文獻

[1]金阜林.淺水池塘小龍蝦生態養殖技術[J].鄉村科技,2020(3):92-93.

[2]張海洋.高溫季節池塘養殖小龍蝦管理技術[J].河南水產,2020(5):13-14.

[3]沈鳳明.池塘小龍蝦高產養殖技術[J].養殖與飼料,2018(11):39-40.

[4]劉爽,唐玉華.池塘小龍蝦養殖技術關鍵點[J].江西飼料,2019(3):19-22.

[5]趙敏芳,顧忠明,黃立民,等.大規格淡水小龍蝦池塘生態養殖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2(5):66.

作者:顧明 單位:壽縣堰口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