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殖技術培訓問題探討
時間:2022-09-28 10:09:34
導語:農村養殖技術培訓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畜牧業是芒章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傳統產業,是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芒章鄉位于盈江縣東北部,距縣城46km,全鄉總面積260km2,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5%以上,有耕地面積2117hm2(其中水田641.9hm2,旱地1475.3hm2)。全鄉轄6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56個村民小組,世居景頗、傣、漢、傈僳4種民族,共有2970戶12627人。2019年,全鄉畜牧業產值達到2694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5.76%;全鄉農村畜牧業收入58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5.12%,畜牧業成為芒章鄉經濟支柱產業。芒章鄉政府加大了農村養殖業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全鄉養殖存欄不斷增長,但是因受傳統養殖觀念影響,養殖技術落后,經濟效益不盡人意,為改變廣大農村養殖戶傳統飼養觀念,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使廣大養殖戶早日擺脫貧困,芒章鄉自2014-2020年共對轄區內養殖戶進行了養殖方式方法、日用糧管理、閹割技術、飼養技術管理、動物防疫、母豬飼養管理等知識進行培訓,有效促進了芒章鄉養殖業的發展。同時在培訓過程中也暴露了培訓工作的困難和存在問題。
二、培訓及資金投入情況
2014-2020年芒章鄉共針對農村養殖技術培訓了84期1.12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戶494戶7840人次。共投入技術培訓資金21萬元,其中魯洛村3.5萬元、銀河村4萬元、芒章村3.6萬元、璋刀村3.9萬元、寶石村3.2萬元、相帕村2.8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發展仍處于低層次水平,遠落后于全國和全省畜牧業發展先進地區,生產經營還處在傳統生產向產業化經營的過渡時期,也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畜牧產業深層次發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體現在:(一)養殖戶對參與培訓認識不足,被動接受培訓由于長期受民風民俗的影響,文化層次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差,上邊技術人員授課,下邊時有發生交頭接耳現象,培訓效果不盡人意。(二)產業扶持政策有待加強有部分農戶參加一段時間的技術培訓后,學到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運用到實踐,但是自身缺乏資金投入,政府沒有專項配套資金扶持,缺少必要的啟動資金,養殖戶只有在心里想,沒有本錢真打實干的去做。(三)培訓方式單一,效果不突出由于資金缺少,好多技術培訓只能在會議室里進行,不能到養殖戶家中進行現場互動培訓,培訓干部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以至于理論與實際脫離,導致學了難以致用。(四)專業培訓隊伍不健全芒章鄉存在畜牧獸醫站人員編制少及缺崗現象,長期一人一站,難以有效應對全鄉畜牧獸醫工作。(五)專項培訓資金投入不足省、州、縣專項扶貧資金中用于養殖業技術培訓的少之又少,很難滿足和完成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工作需要。(六)貧困戶“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參加培訓積極性不高。參與培訓人員數量明顯下降,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養殖戶對新的科學養殖技術認識不足,對新技術一時難以接受,參與培訓主觀意識不強。
四、建議及對策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成立鄉級畜牧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確立畜牧產業定位,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完善獎勵激勵機制,切實加強對畜牧業生產的宏觀指導。健全領導協調服務機制和責任制,把畜牧業生產、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鄉直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各負其責,鄉鎮黨委、政府要把畜牧業生產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目標任務,更新思路,層層抓好落實,以保證畜牧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二)健全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培訓系統設計,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統籌用好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提高農民參訓率。廣泛培養高水平高素質技術技能培訓人才,鼓勵基層農技人員發揮技術優勢,開展技術培訓與跟蹤服務。支持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承擔實踐性培訓。引導專業協會、技術服務公司等主體提供專項技術培訓服務。(三)進一步探索新的培訓機制,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社。促進規范養殖技術的推廣,大力發揮畜禽生產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專業大戶的作用,支持企業與農戶建立和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分配機制,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一是大力培植和扶持畜禽營銷專業戶的發展,培養農民經紀人隊伍,建立畜禽產品營銷體系網絡,搞活畜產品流通。二是著力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是對現有市場體制的補充,是解決千家萬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有效途徑。要有計劃地扶持建立縣養畜禽養殖合作社,推進全鄉養殖業發展進程。(四)推行靈活有效的培訓方式鼓勵有需求的農戶連續參加培訓,采用優化組合集中學習、互動交流、現場觀摩交流培訓等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五)專業培訓人員要做好前期調研工作要能夠客觀、準確的培訓好實用技術,前期必須進行反復調查和研究,深入農村基層走訪農戶、查看養殖狀況,了解養殖戶技術需求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方案,最終拿出一套可行性的、有針對性的養殖培訓方案進行指導培訓。(六)加強培訓基礎設施建設配齊養殖技術培訓所需器材、培訓資料及宣傳冊、農村養殖技術使用手冊;還要有先進的養殖技術裝備,滿足當代農村養殖戶的需要。(七)加強農業科技培訓隊伍建設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技術精湛的農業技術培訓隊伍,特別是不怕臟、不怕累,敢于擔當、敢于吃苦的年輕農業技術培訓干部隊伍。(八)創新培訓方式優化培訓內容,要對不同村民有針對性地開展養殖知識技術培訓,深入養殖場現場培訓指導,現場互動交流,滿足養殖戶的生產實際需要。
作者:排金星 單位:盈江縣芒章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 上一篇:無抗生態養殖技術農民降本增效探討
- 下一篇:生豬生態養殖技術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