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甘薯育苗技術分析

時間:2022-08-31 08:42:14

導語:地區甘薯育苗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甘薯育苗技術分析

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是安徽省的大宗農產品之一。該文對甘薯品種選擇、用種量、苗床準備、育苗方式選擇、苗床管理和剪苗方法進行了研究,以培育出壯苗,為甘薯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甘薯;皖北;育苗

甘薯是重要的糧食、飼料、食品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尤其是近年來作為保健食品,得到了廣泛認可,種植面積和產量日益提高,是安徽省大宗農產品之一。皖北地區薯類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高,尤其是阜陽、亳州、宿州等地,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全省領先[1]。阜陽地區每年種植面積保持在2.67萬hm2左右[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甘薯的生產經營方式、消費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3],甘薯已從傳統糧食主體地位逐漸淡出,向高附加值的加工產業和健康保健食品產業發展[4-5]。育苗是甘薯生產中的首要環節,通過合理的育苗方式選擇和規范化的操作培育出壯苗,可以為甘薯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生產中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盡量多地繁育薯苗,并不誤時機地栽插到田,育足壯苗,達到高產目的。

1育苗前準備

皖北地區早春氣溫較低,甘薯育苗企業和種植戶在長期種植過程中創造出許多適于當地的育苗方法。一般在年前就要考慮為育苗提早做好準備。

1.1品種選擇

皖北地區甘薯主栽品種的類型有淀粉型、鮮食及食品加工型和菜用型。淀粉型的品種有‘商薯19’‘濟薯25’‘徐薯22’‘徐薯18’等,鮮食及食品加工型品種有‘普薯32’‘煙薯25’‘龍薯9號’‘濟薯26’‘鄭20’‘蘇薯8號’等,鮮食型紫薯有‘徐紫薯8號’‘阜紫薯1號’‘濟紫1號’等,菜用型品種有‘福薯7-6’‘福薯18’‘阜菜薯1號’等,生產中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品種。薯種要求具有該品種的皮色、肉色、形狀等典型特征的無混雜薯種,皮色要鮮亮光滑,薯塊較整齊均勻,無病無傷,沒有受到冷害和濕害的危害。

1.2用種量確定

計劃好種植春薯和夏薯面積,以便推算出用種量。用種量因育苗方法和育苗時間不同而有差別,薯苗用種量一般情況下在750kg/hm2左右,春薯采苗圃可以供0.67hm2以上夏薯栽培使用。為節省種薯和育苗土地,苗床寬度控制在1~1.2m。種薯根據品種出苗量的不同而不同,出苗量大的品種排種稀一些,反之則排密一些,一般情況下24~25kg/m2。每個品種的薯塊萌芽數相對固定,一般頂部最多,中部少一些,尾部最少。薯種大小差別較大,一般選擇100~1000g的薯塊為宜,在排種時最好大小分開育苗,大薯塊入土深些,小薯塊入土淺些,使整個育苗池里的薯塊上齊下不齊,上面處在一個水平上,可以保證出苗整齊。

1.3苗床用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肥沃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地塊,盡量選擇2年以上沒做過苗床或種過甘薯的地方,如果是永久性苗床,用前要更新床土和消毒滅菌,避免土傳病害傳播。

2育苗方式選擇

皖北地區育苗方式多種多樣,分為露地式、釀熱物式、加溫式和棚內早春育苗4類。露地式俗稱埋地溝甘薯,利用皖北地區的氣候條件,無需另外的設施,有陽畦育苗和起壟育苗等。釀熱物式是利用牲畜鮮糞或植物秸稈、落葉等在堆積過程中發酵產生的熱量來提高苗床溫度。加溫式育苗有回龍火炕、三道溝、一火多炕和地熱線育苗方式,用柴草或電力作為能量加熱苗床,該種方式薯苗生長較快且壯,不受冬季氣溫低的限制,缺點是成本太高,管理相對復雜,使用較少。大棚育苗有單層膜、雙膜覆蓋和3層膜覆蓋的育苗方式,均能達到加快薯苗生長的目的。大棚育苗有提高苗床溫度、保持苗床濕度、薯塊發芽快的優點,可以很好地滿足皖北地區甘薯育苗的需求。

3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以催為主,以煉為輔,先催后煉,催煉結合”,在溫度、水分、通風和追肥上加強管理。

3.1溫度管理

在育苗過程中不同時期溫度保持不同,育苗過程溫度呈現分步下降的趨勢,育苗前期要高溫催芽,前期3~4d,土壤溫度要保持在35℃~38℃,一方面可以促進薯塊傷口愈合,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殺菌作用;薯苗生長期適溫長苗,高溫催芽后,苗床溫度要保持在28℃~30℃,利于薯苗的快速生長;薯苗生長后期低溫煉苗,在移栽大田前5~7d,要把苗床溫度降至接近大田,以提高薯苗適應大田的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

3.2水分管理

依據薯苗生長不同時段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控制苗床水分。排種后第一次澆水時要澆透,澆至出現明水為宜,出苗之前盡量少澆水。出苗后隨著薯苗不斷長大耗水量也增加,可適量澆水,齊苗后再澆1次透水。在采過一茬苗后不能立即澆水,要晾曬1d后再行追肥和澆透水,促進薯苗傷口愈合。在煉苗期和采苗前2~3d不要澆水,以培育壯苗。澆水時間一般選擇在上午進行,后期氣溫高時改在早晚澆。

3.3及時通風

通風和晾曬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薯苗在長出地面前,在高溫高濕和少見陽光的環境里生長,組織很脆嫩,經不住風吹日曬,在遇到高溫、強光和大風時就會發生“干尖”現象。在出齊苗,新葉展開后,可選晴暖天氣10:00—15:00適當通風。在剪苗前5~7d,采取白天通風晾曬,起到通風、透光煉苗的目的。

3.4追肥

在薯苗生長前期,薯塊本身的養分足夠薯苗生長,但隨著種薯本身和床土中的養分供應日益減少,薯苗生長得不到充足養分的供應,就需要額外給苗床追肥。在每次剪苗后的隔天追肥,追施尿素時不超過25g/m2,追肥后立即澆水。

4剪苗

4.1剪苗方法

當薯苗長到25cm左右時,就要及時剪苗,及時栽到大田或采苗圃,如果剪苗過晚,薯苗擁擠,一方面下面的小苗難以正常生長,減少下一茬出苗量,另一方面大苗會徒長,不利移栽成活。采苗的方法有高剪苗和拔苗2種。高剪苗的優勢是種薯上沒有傷口,減少了病害感染傳播,也不會拔動種薯損傷須根,有利于薯苗生長,還能促進剪苗后的基部生出芽,增加苗量。高剪苗是近年來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

4.2選擇壯苗

培育壯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壯苗的組織充實,莖部粗壯發達,栽后成活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強,后期產量高。

參考文獻

[1]孔令聰,王光宇,胡永年.安徽省主要糧食作物區域比較優勢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5):396-399.

[2]劉新亮,李秀娟,范澤民,等.適宜阜陽地區栽培的淀粉型甘薯品種篩選[J].園藝與種苗,2018,38(4):57-59.

[3]馬代夫,李強,曹清河,等.中國甘薯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5):969-973.

[4]戴起偉,鈕福祥,孫健,等.我國甘薯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18(3):201-209.

[5]江陽,孫成均.甘薯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0,12(4):56-61.

作者:許志紅 單位:界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