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管理分析及建議

時間:2022-03-08 10:14:09

導語: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管理分析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管理分析及建議

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占用現狀

1.毛營運資金占用略有下降,但凈營運資金占用增加。截至2010年底,農林牧漁業行業毛營運資金占用額(流動資產)為447.98億元,比上年增加41.94億元。營運資金總額占資產總額的55%,比上年上浮4個百分點。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占用營運資金11.49億元,同比減少0.11億元。同年底,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凈額(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為95.46億元,比上年增加41.65億元,增幅達77%,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營運資金凈額占用量由2009年的1.54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45億元,增幅近60%。這表明2010年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凈額占用量普遍增加,流動負債的規模有縮減趨勢。2.短期借款規模大幅度縮減。盡管2010年公司數量較2009年增加4家,但短期借款總額卻由2009年的205.99億元下降為205.55億元,減少0.44億元。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主動減少流動負債的數量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這說明企業管理者對未來的預期并不樂觀。從宏觀環境看,國家近年來加大“三農”扶持力度,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會在貸款政策上向農林牧漁業傾斜。同時,從行業整體長期借款來看,2010年農林牧漁業平均占用長期借款資金為43.06億元,較2009年增加了18.12億元。可見,農林牧漁業短期借款規模大幅度縮減是企業主動對財務風險進行管理的結果,而不是貸不到款。3.被供應鏈占用資金情況較為普遍。由表1可以看出,農林牧漁業占用上游供應商的資金為-14.47億元,占用下游分銷商的資金為1.49億元,即農林牧漁業作為一個整體被占用資金總額達12.98億元。在第一類39家公司中,有25家被供應鏈上下游占用資金,占64.1%。其中,被上下游雙方同時占用資金的11家,有9家被下游占用資金,5家被上游占用資金。從整個供應鏈上看,農林牧漁企業確實是被犧牲的一方,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之時,該行業不僅面臨自身的資金困境,而且要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一定數額的被占用資金,致使其財務境況愈加惡化。

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分析

(一)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平均水平變動分析從渠道視角看,2010年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總周轉期、理財活動、經營活動以及經營活動各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指標見圖2,各要素營運資金周轉期見圖3。1.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正在下滑,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下降是主因。從圖2可以看出,與2009年相比,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周轉期延長了38.94天,績效降幅高達83.8%。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周轉期和理財活動營運資金周轉期均不同程度下降,而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下降幅度更大。2.采購渠道和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降幅顯著。2010年農林牧漁業采購渠道和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大幅度下降,降幅均超過60%,雖然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的績效小幅提升,但無法扭轉這一趨勢,這是造成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采購渠道存貨和應付賬款管理績效雙雙下降,尤其存貨降幅更加明顯;生產渠道存貨管理績效也在下降,降幅高達31.76%。3.現金周轉期延長,存貨管理瓶頸明顯。從圖3可以看出,2010年農林牧漁業現金周轉期較2009年延長近23天。其主要原因是存貨周轉期的大幅度延長,從2009年的136.23天延長為2010年的162.88天,且采購渠道、生產渠道和營銷渠道存貨周轉期均顯著延長。可見,對農林牧漁業來說,存貨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現金周轉期延長的第二個原因在于應付賬款周轉期的縮短。雖然應收賬款管理績效有所改善,但卻無法抵消存貨和應付賬款兩個因素的負面影響。4.要素管理水平相對穩定,但渠道管理水平不高。本文將績效變動程度劃分為七個區間:改善顯著(周轉期降幅在50%以上)、改善較大(周轉期降幅在30%以上50%以下,不含50%)、有所改善(周轉期降幅在10%以上30%以下,不含30%)、基本穩定(周轉期變化幅度在±10%以內)、有所降低(周轉期改善幅度在10%以上30%以下,不含30%)、降低較大(周轉期改善幅度在30%以上50%以下,不含50%),以及降低顯著(周轉期改善幅度在50%以上)。針對各要素和各渠道營運資金繪制了其周轉期變動幅度圖,分別見圖4和圖5。從圖4可以看出,除應付賬款周轉期變動幅度較為不規則外,農林牧漁業各要素周轉期變動幅度基本接近正態分布;而圖5所示的各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變動幅度則呈明顯的“W”分布,偏離正態分布,即績效改善顯著和績效降低顯著的企業數量明顯高于正常水平。這意味著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比較重視對經營活動各要素營運資金的管理,但站在渠道角度對營運資金進行整體管理的意識較為欠缺。(二)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各要素和各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趨勢分析由圖6、圖7可以看出:1.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逐年滑坡,現金周轉困難。自2008年開始,農林牧漁業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周轉期逐年延長,表明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不斷下滑;現金周轉期總的看比較理想,2009年之前持續改善,而2010年出現拐點,周轉期指標下降。可見,單純關注要素性經營活動營運資金項目會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問題,使得企業忽略對非要素性營運資金項目的管理。從三個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的效率來看,其中采購渠道和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變化趨勢與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周轉期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而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則從2007年開始逐年下降。這表明農林牧漁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正在不斷改善,但采購與生產兩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卻在不斷滑坡,這是導致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從三大要素上看,存貨管理績效的突然下滑是造成現金周轉期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2.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滑坡,應付賬款管理是關鍵。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反映的是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之間交易及結算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前,采購渠道存貨周轉期基本呈下降趨勢,這表明采購渠道存貨管理績效在不斷提升;而應付賬款周轉期持續縮短,表明應付賬款管理績效略有下降。可見,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滑坡的主要原因在于應付賬款。但到2010年,采購渠道存貨周轉期突然大幅度延長,加之應付賬款周轉期的持續縮短,致使2010年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突然下滑。3.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下滑,在產品管理水平不穩定。從圖6可以看出,自2008年開始,農林牧漁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持續延長,績效不斷下滑。從表2可以看出,生產渠道存貨周轉期在波動中不斷延長,這表明農林牧漁業在產品管理水平不夠穩定,績效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的趨勢。再仔細分析,發現在產品管理技術落后是導致農林牧漁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下滑的重要原因。4.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提升,應收賬款貢獻大。從圖6和圖7可見,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持續縮短,而前者的管理周轉期在2010年之前已縮短,但在2010年則出現較大幅度延長。可見,2010年之前營銷渠道資金管理的良好績效受益于應收賬款和營銷渠道存貨管理的雙重改善。2010年,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依然改善,而營銷渠道存貨管理績效則在下降,這表明應收賬款管理績效的改善對于營銷渠道資金管理的貢獻更大。

加強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建議

1.更新營運資金管理觀念,重視渠道建設。實證分析表明,農林牧漁業較為重視各要素的營運資金管理,而且從要素角度對營運資金進行管理的水平相對來說也較為成熟,但營運資金管理絕非僅依靠財務部門事后對各要素進行重點管理控制就可以取得成效,改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最為根本的是雙管齊下,從業務流程和渠道角度兩個方面進行優化。而采購渠道和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不理想,以致成了農林牧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瓶頸。因此單純依賴財務部門的事后管理無法從根本上提升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企業營運資金在不同渠道上的分布并不相同,且各渠道營運資金特點各異,只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分類管理和掌控,才能更好地提升營運資金管理水平,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2.優化生產流程,構筑高效的內部價值鏈。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與生產流程密切相關。如前所述,農林牧漁企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滑坡的原因除了受金融危機大環境的不利影響外,主要是企業的生產組織不夠嚴密,管理技術落后。為此,農林牧漁企業必須樹立流程制勝的理念,合理改進和優化生產業務流程,以營銷環節驅動生產環節,縮短生產周期,構筑高效的內部價值鏈。3.加強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一是農林牧漁企業前向延伸,直接掌控原材料的生產環節,目前大多數企業都采取這種做法;二是拉長產業鏈條,在農戶與農林牧漁企業之間建立防火墻,即建立全國性的虛擬農產品庫,負責全國農產品供求信息的搜集、和調劑,并直接與農戶和農林牧漁企業進行交易。這樣做的好處是:①可盡量防止風險在企業與農戶之間傳遞,為農戶與企業之間增加潤滑劑;②可在全國范圍內調劑農產品,緩解農產品局部供求不對稱狀況;③有針對性地引導農產品種植,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④便于農林牧漁企業利用商業信用緩解資金緊張狀況,改善農林牧漁企業被上下游雙方占用資金的狀況。4.積極培育營銷渠道,鞏固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上述實證分析表明,農林牧漁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持續改善,但案例分析結果也表明,部分農林牧漁企業營銷渠道管理依然存在較高的風險。農林牧漁業的產品一部分用于生活消費,一部分用于生產消費。用于生活消費的部分,農林牧漁業產品具有較大的創新空間,因而需要企業積極培育創新產品的分銷商或商,在促進可靠分銷商或商發展壯大過程中,創建聯合競爭優勢,這無疑會大大改善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效果,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本文作者:王竹泉王秀華王碩工作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