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蝦鱖魚混養效益分析
時間:2022-12-12 08:42:25
導語:河蟹青蝦鱖魚混養效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蟹混養青蝦、鱖魚,利用河蟹與鱖魚互不相殘且互補的關系,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在基本不增加勞動強度的情況下,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獲得魚蝦蟹豐收,大大提高池塘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荻垛鎮科技入戶示范戶劉小粉,養殖面積60畝,主養河蟹,混養青蝦和鱖魚,實現畝產河蟹95kg、青蝦18kg、鱖魚16kg,畝產值9314元,畝利潤5688元。在生產過程中,對河蟹實行科學管養,注重把先進科學的河蟹養殖技術和傳統的養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總結出了“種好草、選好苗、管好水、喂好料、防好病”的15字河蟹高產高效養殖經驗。
一、種好草
栽種復合型水生植物,在深水區種植繭叢草,在四周淺水區種植伊樂藻,在池中淺水區用網圍出50%的面積種植苦草和輪葉黑藻。
二、選好苗
選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長江水系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附肢健全、有光澤、活動力強的中華絨蟹幼蟹作蟹種。共計放養河蟹48000只,蝦苗300kg,鱖魚1080尾,花白鰱600尾。
三、管好水
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淺、夏勤、秋滿,保持蟹池水質肥沃嫩爽,良好的水域環境,促進河蟹健康生長。全程使用微生物制劑,每10天改底1次,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調節和改善水質,高溫期間水位上升至池塘最高水位,并及時對水草加強管護。
四、喂好料
全程投喂配合飼料為主,中后期投冰凍魚,玉米、小麥等,投喂量以吃足、吃飽不浪費為原則,在養殖中投放兩次螺螄300kg/畝。五、防好病蟹病防治關健在防,防重于治,做到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主,外消內服相結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到每天早晚巡塘,觀察水色變化、蟹蝦活動和脫殼情況,積極采取農業、生物機械等措施,控制病害的發生。
作者:許冬梅 吳艷麗 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漁業技術指導站
- 上一篇:基層養豬豬病的預防及治療
- 下一篇:道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