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海洋漁業經濟轉型經驗

時間:2022-05-08 02:40:02

導語:淺談海洋漁業經濟轉型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海洋漁業經濟轉型經驗

摘要:廣西欽州海洋漁業發展迅速,成為廣西區內海洋漁業經濟發展新亮點。本文通過漁業產業規劃、品牌建設、示范區打造、休閑漁業等方面總結分享欽州海洋漁業經濟轉型經驗,探索新形勢下欽州海洋漁業經濟新模式、新思路、新方向。

關鍵詞:海洋漁業;欽州大蠔;茅尾海

廣西欽州位于廣西南部,全域海岸線長達562.64km,七十二涇島嶼繁多,星羅棋布,素有“南國蓬萊”的美譽。欽州灣漁業資源十分豐富,魚蝦蟹貝達500多種,其中大蠔、對蝦、青蟹、石斑魚列為欽州“四大”名貴海產,馳名中外。茅尾海大蠔天然采苗場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大型天然大蠔采苗場[1],欽南區享有“中國大蠔之鄉”的美譽。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欽州市持續深化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釋放海的潛力,進一步優化海洋漁業結構,加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把海洋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海洋漁業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如圖1)。據統計,2019年欽州市海水產品產量43.61萬t,占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的77.4%,海洋漁業一產產值64.87億元,同比增4.35%,占漁業總產值68.6%。海洋漁業已成為欽州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1創新科學規劃,保障海洋漁業發展空間

根據農業農村部要求,結合欽州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需要,在科學評價水域灘涂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科學劃定各類養殖功能區,合理布局海洋深水漁業養殖生產。重新修編《欽州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9—2030)》[2],并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面積分別為61293.06hm2、97646.80hm2和41806hm2,為發展海洋深水漁業提供空間保障。

2強化品牌優勢,注重漁業文化建設

欽州市海水養殖品種主要有大蠔[3]、對蝦、金鯧魚、鱸魚、美國紅魚、彈涂魚、文蛤、青蟹等。養殖方式主要是池塘養殖、灘涂養殖、海上浮筏吊養、網箱養殖等。欽州市十分注重海洋漁業品牌建設,近年來取得顯著成績。“欽州大蠔”、“欽州青蟹”、“欽州鱸魚”、“欽州石斑魚”等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02年,欽南區榮獲“中國大蠔之鄉”稱號;2017年,欽州大蠔獲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連續9屆成功舉辦“欽州蠔情節”,2017年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品牌;2018年5月,“欽州大蠔”榮登2018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前100名排行榜,2018年入選中國品牌價值榜,品牌價值46.48億元,是廣西養殖產品類唯一入選品牌;2018年8月,欽州大蠔列入首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3轉變發展模式,強抓漁業示范區特優區建設

為轉變以傳統散戶為主的生產組織形式,欽州市近年來強抓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先后申報獲批一批漁業產業示范區、優勢區。2017年欽州港區大蠔養殖示范區獲評為自治區現代農業特色核心示范區,坐落在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轄區內,示范區緊連國家級海洋公園、七十二涇旅游區,相連數萬畝的紅樹林,處于江海交匯處。目前,示范區已建成核心區面積為326hm2,拓展區533hm2,輻射區1000hm2;核心區年產大蠔5萬t,產值3億多元,以“公司+合作社+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引進了6家知名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多名養殖戶在核心示范區內生產經營。2017年欽南區蝦蝦樂(核心)示范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核心區面積220hm2,累計完成投資2.16億元,建成智能水產示范基地、特色水產養殖基地、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功能區,年接待游客15.2萬人次,示范區營業總收入8500萬元。2018年欽南區龍門蠔灣大蠔產業示范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核心區內包含“五區三中心”,包括大蠔標準化養殖區、天熱蠔苗繁育區、生態休閑旅游區、濱海養生度假區、海產加工物流區、大蠔交易中心、文化展示區中心、大蠔海上交易展示中心。2018年欽南區海納綠洲海水養殖產業示范區被認定為第一批欽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縣級示范區,核心區現已形成66.7hm2連片海水養殖池塘,魚蝦產量超過800t,產值3000多萬元。示范區有科學的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生產設備齊全,質量體系完善,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證。示范區拓展區133hm2,輻射區200hm2,示范帶動300多戶養殖戶參與海水養殖,人均純收入達15613元。2019年欽州市欽南區欽州大蠔獲農業農村部等9部委評選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示范區、優勢區的成功創建,為欽州市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海洋漁業經濟提供組織保障。

4強化傳統產業優勢,探索創新新興海洋漁業經濟

4.1穩抓大蠔產業優勢,不斷突破產業價值。近年來,欽州市充分發揮大蠔產業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重點抓好欽南區欽州大蠔中國特色農產品特優區建設,提高欽州大蠔的產量和產品品質。通過實施大蠔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扶持養殖龍頭企業、養殖大戶開展深海大蠔標準化吊養示范,落實健康技術措施,保證大蠔養殖質量安全,帶動大蠔吊養發展。現已形成以龍門七十二涇海域為中心的連片萬畝大蠔養殖基地5個,標準化大蠔吊養基地15個。據統計,2019年欽州大蠔養殖面積10133hm2,產量27.4萬t,年產蠔苗達1.6億串。集育苗、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大蠔產業體系日漸完備,欽州大蠔成為帶動欽州海洋漁業產業發展的百億元樣板產業,品牌價值46.48億元,一二三產綜合年產值100億元。4.2創新養殖方式,由淺海向深海發展。欽州市高度重視深水海洋漁業經濟發展,大力推動傳統淺海漁業產業向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現代海洋漁業跨越式發展。2016年以來,爭取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3600萬元支持建設深水抗風浪網箱開展深海養殖,為養殖戶和企業大膽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保駕護航”,也為從傳統海水養殖業向“深藍”漁業發展實現質的跨越。目前全市已建成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達308口,養殖水體達92萬m3,養殖產量達9900t,年產值2.3億元。4.3抓好越冬養殖和稻漁種養,促進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發揮產業發展優勢,積極推廣越冬大棚養殖技術,推廣冬蝦養殖面積200hm2,每667m2產值達35000元,產值超億元。通過冬蝦養殖,帶動全市666hm2海水池塘養殖發展水產越冬養殖,有效促進漁業穩增長和農民增收。大力推廣“稻漁(魚蝦)”綜合立體種養。創建了3個“稻+漁(魚蝦)”綜合立體種養示范基地。欽州市欽南區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咸水稻(海紅米)+漁(魚蝦)”綜合立體種養示范基地20hm2,種養示范基地羅非魚每667m2產效益1500元,對蝦每667m2產效益3200元,水稻每667m2產效益5300元,合計產值14850元/667m2,每667m2實際效益超萬元。2019年全市推廣發展稻漁(蝦、蟹、螺)生態綜合種養面積66.7hm2,輻射種養面積200hm2。4.4創新蠔苗生產方式,打造南方苗種供應基地欽州灣茅尾海牡蠣種類主要有3種,分別為香港牡蠣(欽州大蠔)、有明巨牡蠣和熊本牡蠣,占比分別為88.3%、6.7%、5.0%[4]。欽州大蠔采苗、養殖技術不斷改進,由傳統的水泥柱插柱采苗發展為球式水泥片采苗,由插養改為浮筏吊養、樁排吊養等。育苗蠔排由傳統竹木結構改為抗風浪鍍鋅鋼管。大蠔球式片狀采苗技術提高采苗上苗率,縮短幼苗培育時間3個月以上,開創了國內大蠔天然采苗先河,填補了傳統大蠔天然采苗技術的不足。該技術先后推廣到廣西沿海、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提高了經濟效益,并榮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欽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特別貢獻獎。目前,茅尾海大蠔天然采苗基地有采苗蠔排面積400hm2,插柱采苗面積133hm2,配套保苗蠔排400hm2,年產大蠔種苗1.6億支(串),苗種占全國蠔苗產量的70%,種苗除供應廣西區沿海三市外,還銷往廣東湛江、海南、福建以及越南、文萊等地,蠔苗年產值7.5億多元。帶動周邊大蠔采苗戶直接參與2500多戶,提供就業崗位6萬多個。

5拓展漁業新興產業,加快休閑漁業示范建設

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資源優勢,欽州市將漁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和旅游景區等服務業設施建設緊密結合,積極培育海上垂釣、駕船、采捕、觀光、漁家樂、節慶、漁事體驗等多種休閑業態,有力拉動經濟效益提升。近年來,欽州市持續深入開展廣西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和推薦參評國家級休閑漁業品牌創建活動。2017年11月,“欽州蠔情節”獲得農業部授予“國家級示范性漁業節慶”榮譽,三娘灣漁村獲得“全國最美漁村”稱號。目前,共建有各種類型具有特征的基地(點)51個,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5個,廣西休閑漁業示范基地8個,2019年總產值達1.7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4.3%,休閑漁業現在正逐步成為欽州市漁業新興產業。

6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

欽州市突出創新海洋漁業發展方式,編制完成《欽州市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推進三娘灣海洋牧場人工漁礁建設項目,并于2017年獲農業農村部批準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創建單位,規劃總面積14944hm2,規劃期限為2020—2025年,實施期為6a。通過建造投放人工魚礁、貝類苗種采集、貝類底播增殖、牡蠣吊養增殖、珍珠貝吊養增殖、深水抗風浪養殖和休閑漁業,不斷增加漁業產業經濟。2017年以來,欽州市累計爭取到自治區農業(漁業部門)支持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資金4400萬元。現已完成人工魚礁礁體模具制作,并已制作人工魚礁單體710個。

參考文獻

[1]鐘方杰,嚴雪瑜,覃波忠.欽州大蠔天然苗種和人工繁育苗種生長的初步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09):22-23.

[2]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欽州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9—2030)的通知[EB/OL].2019-07-18.

[3]王如才,王昭萍.海水貝類養殖學[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4]鐘方杰,嚴雪瑜,高揚,等.廣西茅尾海牡蠣天然種苗種類鑒定和群體組成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學,2014(03):91-97.(

作者:李選積 鐘方杰 單位:欽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