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時間:2022-10-08 04:38:40

導語: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受制于技術、資金、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畜牧產業仍處于較低發展水平,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對空氣、土壤、水源等造成一定污染。在國家生態文明戰略貫徹落實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防治舉措推動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畜牧產業發展環境產生影響分析

1.1導致空氣質量下降。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倘若未將動物糞便等污染物進行及時處理,將導致污染物中排放出的氣體與空氣中的CO2、NH3、CH4等氣體發生反應,降低圈舍等空氣環境中的含氧量,導致養殖場所周邊區域的空氣質量下降,甚至還會引發人畜呼吸系統疾病,危害人畜健康。1.2區域水源受到污染。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將會生成大量的動物糞便污水、清潔或消毒工作產生的廢水等液體污染物,倘若這些液體污染物未經處理便滲入地表土壤與地下水中,將會導致地表水溶解氧含量大大下降,水中氮、氨等元素含量增加,造成農作物減產、人類飲用水質量下降等問題。倘若將這些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將會嚴重影響到水生動植物的生命安全,對于當地水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1]。1.3傳染病風險增大。通常畜禽污染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細菌與寄生蟲卵,這些治病因子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散播到空氣、土壤和水源中,將會對區域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增加環境病原菌的種類與數量,進而引發人畜傳染病等疫情的爆發,加大畜牧動物與養殖人員的生命健康威脅。

2針對畜牧產業發展造成污染的治理方法探討

2.1加強養殖規模管控。為減輕畜牧產業發展對區域環境造成的污染,應嚴格落實畜牧養殖規模管控舉措,注重結合區域生態環境容量進行養殖規模的控制,引入新型環保養殖生產方式,確保在提高養殖效益的同時也能強化污染管理,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的兼顧。同時,應注重建立科學的畜牧產業管理模式,依照國家標準進行飼養管理方案的規劃設計,針對畜牧動物排泄物、清潔廢水等污染物做好無害化處理,完善污染處理效果的檢驗與評估工作,確保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污染防治處理,實現畜牧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2.2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鑒于規模化養殖已成為畜牧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還需從基礎設施層面入手予以完善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如針對養殖場進行科學選址,控制其與周邊水源、公路、居民區等保持合理距離,日常堅持科學的飼養方式;做好養殖場消毒處理,針對出入人員、車輛執行嚴格消毒;引入先進糞便處理措施,針對牲畜糞便、污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還應針對養殖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組織其學習最新養殖技術與污染治理理念,進一步推動畜牧產業的現代化、科學化發展。2.3實行產業結合戰略。為落實節能環保理念,可推行種植業與畜牧業協同發展戰略,將畜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牲畜糞便等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后作為農作物肥料,還可將種植農作物產生的秸稈作為牲畜飼料,不僅有助于實現污染物的充分利用與有效處理,還能提高產業經濟效益,實現以牧養農、以農養牧,更好地實現生態平衡發展的目標[2]。2.4采用防治結合舉措。應當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理念進行畜牧養殖污染物的處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3方面入手:其一是從預防層面入手,選取天然氟石、綠礬等物質作為除臭劑,將畜禽糞便中的有害與有毒物質進行充分分解,從源頭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畜牧養殖污染的有效控制;其二是采用生物凈化手段進行畜禽糞便、污水的處理,如借助厭氧發酵方法將畜禽糞便轉化為沼氣、有機肥,以供發電、滿足農業用肥需要,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降低產業投入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大化節約;其三是進行畜牧動物飼料的科學配比,著重強化飼料中氮、磷等元素的利用率,使畜牧動物充分消化營養元素,降低畜禽糞便中有機物含量。

3結論

近年來,我國畜牧養殖業持續朝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因此,務必要對于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暴露的環境污染問題予以極大關注,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污染防治與處理,以此推動畜牧業產能與生態環保戰略的協調共進,兼顧經濟與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涂邦虎.畜牧產業發展與環境間影響[J].江西農業,2016(11):56.

[2]柴霞.當前我國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南方農機,2015(1):24,26.

作者:王巖 單位:河南省長垣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