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研究

時間:2022-07-30 08:40:52

導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研究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農業生產種植的過程中,大豆作為一種優良的農作物,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營養,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成為了重要的農作物類型。隨著我國農業逐漸趨于現代化,對于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種植手段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對于大豆而言,除了要對種植的技術進行思考,還要對大豆種植期間遇到的病蟲害進行研究,對其進行有效防治,提高大豆的產量以及質量。對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了探討研究。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策略

大豆中富含著大量的營養元素,對于提高人體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正因此優點,大豆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成為了農業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農作物類型。但在目前的種植過程中,有較多農戶在進行種植時依舊使用傳統的種植手段,大豆的產量和質量不達標,造成農戶經濟損失嚴重。因此,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要想提高大豆的種植產量及質量,需要對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的病蟲害進行研究和探討,制訂防治方案,從而促進大豆的生產,提高大豆質量。

1大豆種植技術

1.1選擇品種

大豆種植對環境的要求低,大豆是一種根系作物,因而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在保證水量的條件下,農戶很容易實現大面積的種植,這也使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大豆品種。多種多樣的大豆種子,使農民在挑選的過程中不知所措。為確保大豆的種植質量,在進行種子挑選時,要根據種植地的土壤條件及溫度等選擇成活率高、容易種植的大豆品種,綜合考量種植區域周圍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挑選出更適合的大豆品種。此外,在挑選時,還要選擇一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種子,防止在種植過程中出現大面積病蟲害。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保護大豆種子,同時也能提高大豆種子質量。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同一地塊土壤的種植條件不同,因此,要仔細了解土壤條件,充分利用土壤條件,提高產量[1-3]。

1.2種植方式

大豆產量提升的同時,其種植面積可以適當進行擴張。在進行耕種時,要考量大豆生長的條件包括光照、空氣等,合理地規劃種子的排布,不要過密進行種植,采用交叉種植的方式,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及大豆的產量。此外,在種植的過程中,還要進行合理的輪作。在同一時間內種植同樣的農作物,會使土壤養分在短時間內大量流失,造成土壤的貧瘠。在進行種植時,窄行密集種植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也得到實踐,大豆的種植效果提高。窄行種植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產量,給農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收益。但窄行種植技術也存在缺點,只適用于種植周期較短、植株較矮的大豆品種,這就要求農戶在進行種植前挑選大豆品種時,應及時了解大豆植株的生長過程及具體的表現性狀,在種植大豆時,科學合理地安排大豆種植深度及水量,大豆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才能獲得較高產量。壟斷分層種植技術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壟斷分層種植技術主要是利用機械對大豆進行種植,通過機械播種,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在利用此技術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大豆種子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的品種。此外,培養大豆的本體營養輸送功能,確保大豆內部的營養運輸,提高大豆質量。在大豆種植后,翻耕土壤,確保土壤疏松,使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空氣。重視土壤條件,確保各環節能夠滿足大豆種植的需求。

1.3施肥灌溉

在大豆種植時,定期觀察了解大豆的生長階段,對大豆進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工作。充分了解土壤養分需求,若土壤養分流失,在種植大豆時,補充一定的有機肥,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此外,在進行灌溉時,可以進行大面積的澆水灌溉或點滴灌溉,保證大豆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定期進行澆水和施肥,能促進大豆作物的健康生長。在對大豆施肥的過程中,可以實行分層施肥灌溉技術,對于不同深度的大豆,要選擇不同的施肥量及肥料種類,確保大豆在生長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養料,促進大豆的生長。

1.4田間管理

大豆在不同的階段下有不同的生長表現,其田間管理也有所不同。種植戶在進行種植時,要對田間的具體環境進行分析,實行科學化的管理。在大豆幼苗期間,了解大豆的養料情況及種苗情況,根據大豆的生長情況,切實考慮是否進行補苗、補種。在大豆分苗期,對大豆的生長情況及時分析,根據大豆苗的生長情況,分析大豆是否缺乏肥料或養料,如缺乏應及時地進行補充。在大豆成熟期,噴灑一定的農藥,提高大豆苗的抗倒伏能力,此外,還要對大豆苗進行水分補充。田間的管理情況要根據大豆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分層式管理,提高大豆的生長環境質量,促進大豆作物生長,提高經濟收入[4-6]。

2大豆主要病蟲害

在目前大豆種植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病蟲害會對大豆造成侵害。其一是蚜蟲。在大豆種植期間,對大豆為害最大的蟲害是蚜蟲。蚜蟲主要在大豆的頂葉以及幼嫩枝葉上為害較大,且為害范圍較廣。大豆蚜蟲經常會導致大豆苗葉卷曲,失去繼續生長的能力。此外,蚜蟲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旦感染上這類蟲害,會大面積傳播,影響其他健康的大豆苗木生長,這對大豆苗來說危害極大。其二是霜霉病。霜霉病主要發生在大豆苗的幼苗處,發生時間大都集中于高溫潮濕的夏季,這就要求種植戶在冬季結束及夏季來臨前,采取相關的防護措施。其三是根蛆。這類病蟲害主要是靠汲取大豆根部的營養進行自身的生長發育,這種病蟲害產生的排泄物嚴重腐壞大豆苗的根部,使大豆苗喪失生長能力,其傳染性強。其四是食心蟲。該類病蟲害主要從大豆的豆莢邊緣處進入豆莢,為害大豆。此類蟲害繁殖能力較強,傳播速度較快,會造成大面積的豆莢毀壞,從而降低大豆質量。

3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3.1農業防治技術

在大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利用農業防治技術,可以達到綠色環保的防治目的,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病蟲害對大豆的影響。農業防治是減少大豆病蟲害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主要是通過農作物交替種植的方式進行大豆病蟲害的防治。在進行耕作的過程中,深翻土壤,大豆根系容易進入土壤深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豆的抗性,從而提高大豆的抗蟲、抗病能力。此外,在耕地的過程中,可以殺死在土壤中休眠的害蟲,減少土壤中有害生物,從而減少病蟲害對大豆的影響。另外,在大豆種植期間,要適時施肥,同時要施足底肥。根據大豆生長速度對大豆進行施肥。同時注意施肥量,保證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滿足所需肥量,提高大豆的成活率。

3.2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控技術是一種天然、綠色的防控技術,在進行害蟲的捕殺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態環境中害蟲的天敵進行相應的防治。大豆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對為害大豆的害蟲了解后,可以選擇大豆害蟲的天敵,在農田進行投放。通過綠色、無污染的模式保護大豆幼苗。生物防治技術是對昆蟲進行一定的控制,通過生物鏈中天敵或相關的干擾物質,對害蟲數量進行控制,針對不同的害蟲所選擇的天敵種類不同。例如大豆蚜蟲,相關農田種植者可以使用瓢蟲對其進行控制。在利用生物抑制劑的過程中,可以在田間投放相關的害蟲抑制激素控制害蟲的數量。這樣的方式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最大限度減少害蟲的數量,對大豆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3.3化學防治技術

在進行大豆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化學藥物產生的效果明顯,在進行化學藥物防治的過程中,要根據環境的情況以及病蟲害的類型對癥下藥,不可盲目地進行防治[7-9]。

4結語

在大豆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對大豆的品種以及種植環境進行嚴格把關,根據病蟲害的種類,選擇合適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大豆的質量,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林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5(9):31-32.

[2]郭麗娜.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究[J].種子科技,2016,34(7):51.

[3]樸鐘元.淺談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9.

[4]劉麗麗.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3):30-31.

[5]李紅麗.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J].農家參謀,2021(5):53-54.

[6]李金鳳.大豆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0(15):77.

[7]康蓉蓉.簡析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1(2):29-30.

[8]張靜.大豆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32):70-71.

[9]宣柏齡.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南方農業,2020,14(29):17-18.

作者:張藍宏 單位:會寧縣中川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