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8-09 09:37:56

導語:中職計算機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計算機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終身教育,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它是人生各個階段連續學習、所受教育的總和。中職學校基于終身教育思想,探索切合專業特色的中職教育及與崗位需求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對促進中職教育改革、發展學生職業素養以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文章主要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方針,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概述了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徑,期望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專業優勢互補、優化課程設置來提升適應產業發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為中職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終身教育;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專業群;體系建設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集群化的蓬勃發展,對技能型應用人才的創新性、復合性、跨界性培養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作為培養專業綜合型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以往同一專業類的各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方向雖然相互交叉,但教學資源不能共建共享,很少涉及對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的綜合培養。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需求,中職學校應基于企業發展現狀,突破傳統知識能力框架,將職業素養與開設課程進行整合優化,從而有效利用專業群優勢,增強對學生職業道德、人際交往、專業實踐能力、團結協作等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一、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塑造特色教育品牌

計算機專業群建設,要關注“學習”與“社會”的相互融通,讓學生在校企合作的教育體系中,鍛煉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我校計算機類專業有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計算機網絡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三個方向,學校要根據各專業特點,從產業人才需求入手,構建能力素養全覆蓋的課程結構體系。專業群要體現能力本位,采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對接行業、產業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以往傳統計算機專業教學,按學科體系采用各門分科的教學方法,而專業群建設涵蓋教學組織、教師隊伍、實訓基地等多項工作的改造優化,且還要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融合。專業群建設通過校企之間相互合作,各自發揮資源優勢,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轉化為就業能力.專業群建設折射的是特色化辦學能力,學校要立足于崗位人才、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與本土實力企業,形成“人才訂單模式”“資源共享模式”等多種合作形態,始終堅持以行業、產業需求為目標,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通過學校專業與崗位對接,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形成自己的專業集群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專業優勢。

二、校企深度參與合作,建立專家教師隊伍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專業群教學的基本模式,校企雙方要遵循互惠互利、資源互補的合作原則,共同主導人才培養,推動優質資源向育人資源轉化。“專業群課程體系”從教學標準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學校要把企業、行業、產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融入課程資源。專業群對接的不只是一個企業的人才標準,而是面向信息產業鏈的全面性、社會性的人才培養。因此,校企雙方要依據區域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共同建設課程目標,開發教程內容,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教育共同體。專業群從教學環境看,也不同于傳統單項技能頂崗、實訓、實習,它是在真實工作環境中,以產品質量、成本效益為測量標準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做人”與“學做事”的和諧統一,確保讓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全面素質教育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專業群課程改革內涵已超出“教學”的范疇,它涉及對人才的終身培養,而這種終身性、創新性的教育變革,需要徹底改變統一班級、統一教師的教學現狀。因此,校企雙方要根據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建立“校-企”聯合教學運行與管理方法,學校由教師負責專業課程教育,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術素養,企業則負責完成技術實踐、管理實踐、職業素養的教育培養。多年實踐經驗證明,校企利益目標和功能主旨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雙方需要不斷努力創新、探索前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例如,學校與企業在意向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簽訂校企協同合作協議,企業將學生作為儲備人才,培養學生技能水平。學生在求學期間要依據企業崗位發展需求,全程參與企業崗位實踐以及其他實踐活動,鍛煉專業素養、技能,企業在學生畢業后,要全部接納參與崗位實踐的專業達標人才。學校要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基于地方經濟結構,圍繞行業引領與能力本位,創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打造“校、企”專家型教師隊伍。如骨干教師采用校、企輪崗制度,既要在學校授課,又要參與企業生產,延伸崗位鍛煉,作為工程師角色承擔技術研發任務,逐步實現校企共同培養的無縫對接。

三、產教融合理念創新,構建完善教育體系

校企雙方在單純市場機制下,無法真正實現企業、人才資源配置最優化。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擴大協同合作路徑,例如,用人單位要向學校提供培養、調查等數據,以查找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管理模式的不足,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修訂、質量跟進的循環閉環;另一方面要通過靈活完善的模式,為學生專業發展創建最優環境,因為專業群實質是課程體系的重構,學校需要依據崗位群、產業鏈所需關鍵技能、技術,確定對應的專業項目,組建專業群。例如,計算機專業群服務于智慧產業的項目應用,學校可通過與企業合作,設計優化項目方案,融合通信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專業組建專業群。學校要堅持依據行業發展需求、人才職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課程體系、修訂培養目標。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學校要遵循“崗位導向、內外聯動、虛實結合”的教學思路,以產教融合為核心,升級和完善實訓條件,促進實訓基地的共建共享。總之,中職學校要依據區域經濟、行業、產業發展和學生的專業需求,設計完善的專業群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中職學校與企業雙方要始終以學生專業發展為中心,不斷追求最優合作標準,創設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平臺,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實現雙方的優勢資源互補,充分發揮各自價值和潛力,切實達成學校、企業、學生的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成啟明.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2):172.

[2]邊媛.“1+X”證書制度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實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62.

[3]劉翠翠,陳實,唐嶸.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專業課程群構建與實踐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0(8):129-130.

作者:馬華麗 單位:江蘇省豐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