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2 08:14:00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論文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不等于現代遠程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并不就是現代遠程教育。本文通過對上海電視大學近年來遠程教育實踐的回顧和剖析,探討現代信息技術與遠程教育的規律和需求相融合的必要性、漸進性和實用方案。

關鍵字:現代遠程教育,新型教學模式,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

現代遠程教育作為知識經濟和信息革命時代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來得到全社會的充分重視和長足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現代遠程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成人教育培訓的教學手段,而且正在進入各種教育領域:校園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等等,與這一教育模式一起到來的將是一系列教育制度、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的變革。然而,在這樣一個現代信息技術大顯身手的特定領域,技術如何與教育融合,為教育服務,推動教育的變革,筑建起現代遠程教育的架構,還有大量的難題和工作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去創造。

上海電視大學自98年秋季起,在以開放式學歷教育為主的教學中全面展開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探索和實踐,以尋求適用的現代遠程教學模式,滿足日益擴大的開放教育的需求。總結和分析兩年的實踐,并與國內外遠程教育的經驗進行比較研究,將有助于實現我們的目標。

上海電視大學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背景

u教育需求

上海電視大學創辦于1960年,1966年因“”停辦,1978年復辦。自創辦以來,主要面向上海地區的成人學歷教育,以大專層次為主。至1999年,共計培養大專以上畢業生7萬余人。圖1顯示了歷年畢業人數的變化趨勢,其中2000至2002年的數據是根據目前在校人數和統計畢業率計算的預測數據。繼恢復高考后形成的80年代學習高峰后,90年代上海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第二次學習潮已經初見端倪。

每當社會需求大幅度增長的時候,必將促進新的教育模式的誕生和發展。80年代的教育需求促進了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并催生了自學視聽、自學考試等新的教育模式,得以將需求高峰實現為教育高峰。然而,基于當時的經濟及技術環境,80年代的遠程教學手段基本沿用傳統模式。在世紀之交的教育熱潮中應運而生的成人本科教育、注冊視聽、開放式招生等新型辦學模式,必須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才能適應目前經濟、技術環境下的教育需求。

基于對上海地區人才狀況和需求的分析預測,上海電視大學于1998年秋季起在上海地區開設開放辦學的“專升本”金融專業,第一年即招生2000余人。第二年起開設開放辦學的專科專業,入學人數大幅度增長,招生專業逐年增加。應社會需求,自98年開辦起每年春、秋兩季招生,目前在校的開放辦學學生20000余人。

u地區信息化環境

自90年代以來,上海地區的經濟和技術環境經歷了令人矚目的巨大變化,并將迎來信息技術及建設的更大飛躍,城市信息港的建設已被列為2000年上海重大建設工程的一號工程,便是明證。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條件無疑已經具備。

但是,上海信息化環境尚處于“厚積”過程中,這也是無疑的。因此,認真分析我們所處的環境,是構建一個實用、有效的本地區現代遠程教育框架的前提。

地區內通信條件:目前的上海城域網基本是窄帶的(小于1M帶寬),地區內各網絡的互連尚未完全整合。家庭上網則通過ISDN或普通電話線路撥號接入,帶寬在33.6~64K之間。ISDN通信已在包括郊區在內的范圍中全面推廣,寬帶城域網正在建設中。光纖化工程、“三網合一”工程及其他整合措施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上海地區較快地進入寬帶時代;ADSL、有線電視電纜雙向化將成為家庭用戶寬帶入網的主要途徑。

Internet建設進程:近年來上海的ICP在量和質上都有顯著提高,涌現出一批知名度較大的網站,隨之而來的是“網民”數量的增加和公眾對Internet的進一步了解。但是企業上網尚未普及,電子商務剛剛起步,網上實用的和及時的信息不多,使得Internet在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公眾生活中尚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點:第一,首先接受Internet的群體與遠程教育對象有一定的重合度。第二,IT企業充分意識到現代遠程教育是信息技術的用武之地,是信息道路拓寬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資源,開始積極參與遠程教育,在觀念和策略上有較大的突破。第三,金融、證券等少數行業的內部網絡化和信息化得到率先發展,辦公自動化在大多數管理部門已經推廣,但總體處于單機階段。

IT普及教育的開展:上海地區自1994年以來由市政府倡導、組織的市民計算機應用能力普及教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是地區信息化建設迅速發展的社會基礎。至1999年底,累計231萬人次參加了市民計算機應用能力統一考試,其中134萬人次獲各級證書。隨著上海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展開,這一學習熱潮逐漸發展為全方位的IT普及教育,新項目不斷推出,各行業紛紛制定行業IT培訓目標。IT普及教育推動了個人電腦的普及,促進了家庭上網的增長。

u前期探索和技術準備

上海電視大學自創辦以來,特別是1978年復辦以來,逐漸建成了一個覆蓋上海城郊、滲入各骨干行業的教學網絡。這個網絡包括36個教學點,行政獨立,但在專業設置、招生規劃、教學計劃及實施過程、考核評估等教育工作上受市電大的統一領導。二十多年的運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遠教管理體制,造就了一支比較成熟的遠教管理隊伍。

目前上海電視大學在常規招生的本、專科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模式為:自學+電視教學+面授輔導,由于電視教學資源的易于滯后和質量不盡如人意,以及對學生的自學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引導,近年來有向面授為主方向發展的趨勢。時間空間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招生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對教師的壓力也逐漸增大。

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是上述教學模式的支撐,其要點為: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核;集中教學研究,分散教學輔導。由此可見教學網絡在實現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上海電視大學自1996年底起進行電大系統的信息化建設。97年3月建成市電大校園網,在校內逐步推行辦公網絡化,逐步完成了電大系統內教學管理信息傳輸的網絡化,并開始通過Web網站向學生提供教學管理信息服務。97年5月,引入視頻會議技術,在試點教學點之間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交互教學試驗。同時,以較大的投入建設了CD-ROM多媒體課件開發、制作系統,研制了若干課程的計算機輔助學習軟件。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使用這些新的信息技術,使我們比較深入地了解現有技術和教育相融的程度,及需要改造之處。

上海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技術準備,上海電視大學自98年秋季起,在首屆招生的開放辦學金融專業(專升本)的教學中全面嘗試一種新型的遠程教學模式,在現有的教學網絡基礎上建設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我們的目標是:為學生所接受,達到現行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并在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共享優秀教師資源、更適合個性化學習等方面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

u探索新型教學模式

基于地區信息化環境、現行的教學模式、現有的遠教資源、師生的教學及學習方式,我們試行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多種媒體發揮各自優勢的綜合使用。以四種不同媒體的教材,支持學生的自學;通過六種交互手段,為學生提供教學輔導。仍然使用傳統的各種教學手段,但應在當前技術環境下,根據現代遠程教學的特點和組合使用其它媒體的需要,進行改造。綜合使用多種教學媒體,不是技術的堆砌,而是在分析媒體特點和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組合,這樣不但充分發揮了媒體的各自優勢,而且發揮了綜合優勢。

精心編寫適合遠程學習的印刷教材。遠程教育中使用的印刷教材應不同于校園式教育使用的教材,應更注重對學習的引導效果、更適合于獨立學習,這些應在形式和內容上得到體現。

讓學生共享精彩的課堂教學。每門課程的主講教師應是該領域的專家,并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學校將主講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環境中的教學過程攝錄下來,通過電大系統遠程教學專用寬帶網絡及Internet,向學生提供視頻點播服務。學生不受任何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只要接入Internet,就能按需選擇學習內容,接受該課程領域中的優秀教師的授課。上海電視大學于99年10月起采用這一方式,目前向學生提供的VOD資源達350多小時,除了開放辦學的專業課程外,也用于大量面向社會的繼續教育課程。

發揮Web快速響應的優勢。Web上的導學資源不應該是印刷教材或CD-ROM課件的網絡版,Web的優勢在于它的快速響應能力,可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的課程,或對傳統課程補充新的內容。好教師每一次講課都是不同的,每個好教師的講課也都是不同的。那么,web就是教師的網上課堂,學生到這個課堂來,每次都想接受一堂最新內容的、個性化的授課,而不是在教材和課件中也能得到的不變的內容。因此,上海電視大學的網上課堂設計為與教學進度同步的動態模式,要求教師按進度陸續導學材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掌握的學生狀態及時地調整后繼的學習指導。

以CD-ROM作為網上學習的后備方式。由于在目前的信息化條件下,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上網學習機會,學生的上網學習能力也有差異,CD-ROM除了用于部分課程的多媒體輔助學習課件外,更多地作為網上學習的后備方式和輔助手段發揮作用。新生入學時,每人得到一張“遠程學習入門光盤”,內容包含:遠程學習方式的介紹、上網操作教學視頻錄象、上網操作輔助學習課件、上網學習所需軟件、第1至4周的網上導學內容。這張光盤將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遠程學習方式的適應過程。在整個學習期間,學生每學期進入復習考試階段時,將得到一張“遠程學習輔助光盤”,內容包含:本學期全部課程的網上導學內容、復習課視頻錄象、專業領域最新參考資料。作為網上學習的后備方式和輔助手段,CD-ROM發揮了很大作用。

個別交互和群體交互并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方式,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電話、語音信箱、電子郵件,都能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個別交互;而BBS和網上聊天室則提供小組式的討論,實現群體交互。上海電視大學為開放辦學學生設立專用電子郵件服務器,每個學生有獨立的電子郵件帳號。組織好網上小組討論,則是對主持教師的一個挑戰。

實時交互和非實時交互并重。語音信箱、電子郵件及BBS實現的是非實時的交流,電話和聊天室實現了實時的交流,而最真實的遠程交互是雙向視頻交互,即將視頻會議技術引入遠程教育,可以進行兩點或多點之間的實時視頻、音頻、數據的交互。各種交互手段互補,是遠程教育各個不同環節的需要。鑒于目前大多數課堂教學尚未采取討論式教學,交互的需求主要產生在學生消化學習內容的過程中,因此主要提供各種非實時的交互方式,學生隨時可用,并在一定的期限內得到教師的回答。每門課程在一個學期內安排3至4次的實時交互,利用網上聊天室進行。雙向視頻交互則用于期末的復習答疑,學生能直接得到課程主持教師的指導,解疑答惑。u建設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

在上述教學模式下,學生一方面分散進行遠程學習,一方面就近選擇教學點接受面授輔導和雙向視頻遠程輔導。為了保證每個學生有足夠的上網學習機會,教學點還必須為學生提供遠程學習的環境。上海電大系統以較大的投入建設各教學點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統一規劃,并作為開展開放辦學的必要條件。

多功能閱覽室。為學生提供進行個別化遠程學習的各種手段,每周開放30小時以上。要求配置10臺以上可以獨立接入Internet或市電大校園網的遠程學習終端,具有聲音輸出,可以使用CD-ROM,安裝流式視頻播放軟件和電子教案播放軟件。對新入學的學生,教學點的遠程學習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掌握遠程學習方法的機會。

多功能遠程教學教室。要求配置大屏幕投影儀、桌面視頻會議系統、學生發言系統、多媒體教學電腦。雙向視頻遠程輔導課及面授輔導課均在這里進行,視頻會議采用ISDN撥號通信,多點廣播式。有兩種規格的遠程教室:教學中心的教室和教學點的教室。教學中心的遠程教學教室要求更完備的教學演示設備,如實物投影儀、智能化電子白板等,并配有攝像錄像系統和視頻壓縮編碼服務器,以便將課堂教學課程制作成視頻點播資源。

建設寬帶教學專用網絡。隨著遠程教學中的視頻傳輸需求的出現,對電大教學網絡的帶寬要求越來越高。99年下半年,上海電視大學在上海電信系統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建設電大系統寬帶教學專用網絡。部分教學點就近接入電信ATM光纖網絡,構成遠程教學虛擬專用網。寬帶遠教專用網投入運行以來,大大改善了電大教學點之間的網絡通信環境,改善了寬帶教學點學生的遠程學習效果,也為進一步采用新的視頻遠教技術創造了條件。

遠程教育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

兩年多的現代遠程教育實踐給了我們一些什么啟示?這些收獲對今后的進一步探索將有什么指導意義?

u現代遠程教育需要什么?

進一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現師生之間的“準分離”狀態。現代經濟發展造就的生活工作節奏要求學校教育,特別是成人學校教育,進一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大開放辦學學生數量大,分布廣,同一專業同時入學的學生最多達2000余人;90%為在職人員,遍布全市城郊,就職于各個行業各類企業,工作時間差異大、變化大。

在傳統的遠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處于分離狀態后,交互困難、反饋緩慢,成為阻礙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師與學生能夠跨越空間和時間進行交互,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準分離”狀態。并且使交互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成多種交互模式:一對一型、一對多型、多對多型,等等。

教育是一個過程,學校和教師需要對教育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準分離”狀態是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世界正在進入移動時代,它給教育帶來的又一個新的挑戰是學生不但是遠距離的,還可能是移動的,即他們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著的。過去,學生的工作變化往往不得不造成學習的中斷,現代遠程教育應該避免這種情況。當然,推動世界進入移動時代的網絡和通信技術,同時也使學校有能力來滿足遠距離移動的學生。

共享最優秀的教師資源。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使世界變小了,人們可以突破種種限制,共享更多的資源。這對于地域寬廣、發展不平衡、尚未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國家有更積極的意義。在上海地區,高等教育大眾化已經作為城市發展中的近期目標,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新專業新課程的不斷涌現對教師資源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現代信息技術進入遠程教育,能夠使優秀教師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從而得以在大規模的教學中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

在實現大規模教育的同時發展面向學生個體的個性化教育。只有在現代遠程教育的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環境里,才能將“個別化學習”、“集體教學”、“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實現。當學生的學習目標、知識基礎、智商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時,遠程教育把學生個體從群體中分離出來,采取多種方法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個別化。因此,遠程教育作為最個人化的教育形式,更適合在日益個人化的社會中實現終身學習。

應該讓學生有多種選擇。所以,現代遠程教育的魅力不僅在于現代化,還在于其豐富性、多樣性,在于其對學習者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作用。

u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是漸進的

信息化環境對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影響。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現代遠程教育不必等待條件成熟之后再上馬,它是可以與本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特別是前期,無疑需要較大的投入。教育機構在政府的支持下,與IT企業聯合建設,是一種實際、有效的發展模式。199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組織下,上海電視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中小學信息中心等教育機構與上海電信系統改變過去線路租用的關系,采取聯合建設、聯合辦學的形式,走出了發展上海地區現代遠程教育的可喜的一步。這一發展模式需要通過教育機構及IT企業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逐步走向成熟,推廣到整個教育領域和IT行業。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必然為現代遠程教育提供越來越多的技術選擇,不斷取代落后了的方法,做到原來做不到的事情。逐步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一個原則是實用,根據教育的需要選擇成熟的技術,不斷更新。

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進程與學生有關。遠程教育的學生構成比較復雜,年齡、職業、專業背景、學歷背景、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都有很大的差異,而且人數龐大,差異就更大。教學模式的變化要為整個學生群體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大量的引導,也需要等候外部條件的成熟。

從對第一屆入學學生的遠程學習狀況進行的跟蹤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進行遠程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遠程學習的方法。相比美國多所學校的情況,由于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和Internet環境的優越,學生遠程學習能力較強,特別是對各種網上交互手段的使用比較普遍。99年秋季,我們在新生中開設了“開放教育入學指南”的課程,加強了對學生遠程學習方法的宣傳和訓練,并在第一學期上半學期集中學完“網絡使用基礎”的課程。學生的遠程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u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最終由教師來實現

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個綜合性工程,需要教育專家、IT專家的研究,需要各類管理、技術人員的參與,但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最終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這一任務要由教師來完成。

現代遠程教育教師要加強教育意識。優秀的教師和領域專家并不是同樣的概念,優秀的遠程教育教師也比傳統意義上的優秀教師多了許多含義。他/她并不是IT專家或教育學專家,但是他/她必須具備必要的IT能力和現代遠程教育的意識,才能同時駕御好實際課堂和虛擬課堂,并設計好多種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綜合使用。現在在教師,即使是遠程教育教師,中推行現代遠程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困難,這與一貫以來高等教育教師的專業意識較強、教育意識較弱有關。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教育和教育技術意識。

需要兩棲型人才來推動現代遠程教育。IT/教育兩棲型人才的任務是:探索和研究適用的現代遠程教學模式,創造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實際教學的成功范例,指導本地區或本學校建設現代遠程教學系統和培訓現代遠程教育教師的工作。

在這里,我們應該充分重視教學范例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充分體現教學模式設計思想的成功范例,設計就是空想,它永遠不會為教師接受并變成教學行為。設計者自己去創造應用范例,然后進行推廣,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設計者只有在完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得到實用有效的方案。設計若與實踐分為不同的人來進行,只會延長探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