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智能系統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13 04:18:00
導語:家居智能系統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關于家居智能系統的標準化、個性化與家電化等方面的問題的探討。
關鍵詞家居智能系統標準化個性化家電化
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constructionbyqirongsheng
abstractitrelatestotheproblemssuchas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
keywords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一、從一個有趣的現象看家居智能化建設
在從事建筑智能化行業推廣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接觸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大力提倡建筑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的專家學者,很多長期從事智能化設計或工程的企業主管,他們的家中大部分沒有標準意義上的家居智能系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身需求不明確或不急迫;
2、產品不成熟、誤報、誤動作多;
3、系統操作過于復雜,學習過程緩慢;
4、系統功能無法凸顯主人個性;
5、購置過程復雜,無法象家電一樣隨意購買或更換;
6、價格偏貴。
出現這一現象,顯示了巨大市場前景面前行業基礎工作的不成熟:標準化工作滯后,行業割踞嚴重,智能家居的概念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用戶個性化的真實需求被掩蓋。另外,智能系統產品鏈中的社會化服務滯后,也是造成目前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標準之爭實質是市場之爭
多年前,發達國家就有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標準,當時的標準偏重于安防,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建筑產業與it產業有了深度的融合,智能家居的概念才得以真正發展。中國的居住環境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智能小區概念及其實施標準更帶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中國的行業管理也與發達國家不同。不同的行業管理部門對智能化小區的側重點不同,如建設部門稱之為“智能小區”,信息產業部門稱之為“數字社區”,公安部門稱之為“社區安防”。行業管理實質也存在市場之爭,標準管轄權之爭實質是市場管轄權之爭。我們希望這一爭論能有利于住宅智能化及小區智能化的發展。
加入wto,中國的行業管理將更多地與國際接軌,以行業協會為龍頭推進標準化進程,加強行業管理及自律將是今后的重點。在推進智能住宅、智能小區標準化的進程中,我們注意到:
1、網絡時代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2、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住宅產業的技術進步;
3、不同的標準框架將對未來智能社區、智能家居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4、標準化進程需要一批有前瞻性,能統觀全局的智者,以避免那種低水平的行業價格大戰。
三、標準化——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1、國內現狀
目前,中國境內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統產品很多,據估計有數百個品種,小至三、五個人的小公司,大至幾千人的國企,都有人涉足家居智能化產品的研發、生產。于是,中國就產生了幾百個互不兼容的標準,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占領國內市場10%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統產品。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大部分中小企業會被迫退出這個市場,但他們已安裝在各地的小區內的產品將變成“孤兒”,受害者當然是業主或用戶。這將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情景。
由此可見,推進標準化進程是智能化行業的必由之路,也是當務之急。
2、標準化所涉及的范圍:
(1)生活模式分析
我們所碰到的難題是,服務對象多是一些有自主權的個體,無法實現統一的生活模式(當然,軍隊、學校除外),固此,如何在個性生活中提煉出共性模式將是一大難點。不分析人們的生活模式,就制造不出有價值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
(2)產品的網絡平臺和接口
多種產品充斥在市場上,多種產品組合在家庭中,如果沒有通用的平臺和標準的接口是很難想象的。在統一的平臺和接口的條件下,去發展個性化產品,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標準化的工作有兩個方面:其一,我們將家居控制中的一些系統看作是一種產品,但與普通單體電器的標準概念不同;第二,我們追求的是它們的外部特征,而不是全部制造標準。這樣,我們將在尊重原不同行業標準成為事實的基礎上發展家居智能化標準,乃至智能小區的標準。
我們分為三個層面來達到這些目標:
·網絡平臺與通信接口的標準化
·控制器的模塊化
·采購安裝的社會化
四、個性化——家居智能控制系統的生命所在
在公眾生活的模式中,家居生活是最能體現個性化的。我們無法用一種標準程式去約定大家的家庭生活,而只能去適應它。這就決定了個性化是家居智能控制系統的生命所在。
為了尋求標準化與個性化的關聯,我們不妨以汽車的部分控制系統與家居控制系統作一分析:
screen.width-4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400;">
上述表格只是一個對照,卻可得出如下結論:汽車在制造方面是一個高度標準化的產品,它的控制系統功能明確,且外部操作方式簡潔。中國住宅是一個尚未實現產業化的產品,它的控制系統功能明確,但需求各異,且外部操作方式復雜。住宅智能控制系統目前既沒有實現標準化,也無法作個性化選項。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實現家居智能系統的個性特征。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按照如下四個要素:
what(是什么)
why(為什么)
who(誰來做)
how(如何做)
來思考智能系統的框架設置。
2、按照“網絡化”的要求來設計家居智能控制系統。也就是說,家居智能控制系統應連網運行。
3、對我們的生活需求進行研討,用羅列法及排除法反思我們對智能控制系統的需求。
4、與建筑師、心理學家、法律專家、汽車、家電控制系統設計師、家庭主婦、老人和孩子一起研討家居智能化的需求,特別是要用演示方法征求大家的意見。
5、推出具有統一接口和通信協議的控制器,推出具有家電特征的模塊化的終端產品。
6、系統應能為用戶節約能源并符合環保要求。
五、家電化——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統的發展方向
過去,我們要不自覺地夸大了家居智能控制系統的作用。其實,我們所強調的智能系統發展下去,它的出路就是家電。以計算機為例,早期的計算機,是一個神秘的龐然大物,它在科研院所內,由高級技術人員操作,復雜的程序,笨拙的穿孔紙帶輸入方法,一批特制的硬件,專用的接口,這一系列造成了計算機價格居高不下。隨著技術進步,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個人計算機誕生了。個人計算機進入家庭,這里有三點應引起注意:
1、pc的標準化已經實現,軟、硬件產品的供應也已社會化;
2、pc的連接、擴展及操作界面都十分簡潔、方便,可以給用戶極大的選擇空間;
3、與pc關聯的外部網絡和服務是社會化的。
智能系統一旦產品進入成熟期,就會失去神秘感和困惑。美國已經把個人計算機(pc)列為家電,就是一個例證。
家居智能控制產品有些已變成了家用電器,有些正在變成家用電器,it廠商和家電廠商傾力推出的“網絡家電”就是網絡與家電結合的產物。
家居智能控制系統家電化應具備以下特征:
1、它應該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僅僅是一種裝飾;
2、控制器自身應具有標準化和通用化的接口并聯結至社區公眾網絡;
3、它的家庭應用末端應在專賣店或商場可以輕易購到;
4、它的連線和安裝可以請非供應商的專業人員安裝;
5、它的服務是社會化的;
6、它的軟件可由第三方企業提供。
在這里,我還要說一下對“網絡家電”的一些看法。不久前,我看到電視上介紹了一款網絡冰箱,它有著精美的液晶顯示屏,巨大的容積,復雜的檢測和控制系統。單純從一個產品講,它可能是完美的,但作為準備在中國推廣的產品,不知廠商是否考慮到如何適應中國目前冰箱的“剩飯剩菜”模式。如果農貿市場的小販不肯為西紅柿貼上標準化條碼標簽的話,那么,冰箱超級檢測系統將無法識別進入冰箱的圓東西是西紅柿還是茄子。真正的問題是,在一個社會服務體系未完善的供應鏈中,單一的高功能的網絡家電是無法發揮其作用的。
一個智能系統設計師如果不去研究社會學,不去關注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一味地搞技術花樣,他的產品只有一個結果,就會因缺乏市場而失敗。
六、法律關系——一個尚未引起重視的問題
在推進家居智能化,社區信息化的進程中,法律是一個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但卻不容回避的問題。例如:
居住小區的社區網絡,其信息安全特別是居住者的隱私權如何得到保障?由誰來保障?
一個住戶安裝了安全防范的緊急按鈕,當他按下這個按鈕后,由此產生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動的法律責任由誰來負?比如,在沒弄清屋內情況時,小區保安能否強行沖入住宅內?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一套嚴格的法律關系來界定,智能系統的功能就會大打折扣。
七、結束語
建筑智能化是一個進程,它推動了傳統的建筑產業與新興的信息等產業的結合。推進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的。
我們應該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服務平臺,在其上開展個性化的服務。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現在所說的智能控制產品都成為傳統家電,而更高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統將普及應用。
- 上一篇:數字網b-isdn技術研究論文
- 下一篇:IPV6網絡安全協議機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