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時代中的信息素養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9 04:35:00

導語:網絡信息時代中的信息素養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信息時代中的信息素養透析論文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突破了時間和距離的限制,讓人們可以輕輕松松地進行全球范圍內的電子信息通信,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跨越地域、民族和國家的交際方式。網絡已經波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將社會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聯成了一個整體,從而改變了人類社會傳統的生存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也為人類開拓了另一個生存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感覺不到時間和空間距離的存在,使得整個地球成為一個大的村落。由于網絡信息的傳播本身就具有跨時空性、實時交互性、自主性、及其內容的海量性和開放性等等特點,就使得人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接收和信息。真正讓我們做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在短時間內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也使我們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想看時事新聞的、娛樂資訊的,通過網絡信息平臺便可無所不知;想寫作的,便可在博客、論壇空間里洋洋灑灑盡顯自己的才華;想做生意的,同樣也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使用網絡交易平臺便可輕松進行交易等等。網絡帶給人們諸多的便利,真正實現了全球信息資源共享。

然而網絡卻是一個紛繁精彩,讓人喜憂參半的世界,它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使遙遠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改變了人們傳統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提供了信息共享的空間,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與傳播。而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具有匿名性的特性,使得人們可以不受現實生活的局限,盡情扮演著自己心中所想的角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責任和壓力,進而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從而對網絡形成了一種心理依賴。這種對互聯網虛擬世界的過分依賴會導致人格扭曲,角色混亂,分不清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的區別,使得人的性格脫離社會而產生異化,使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關系變得混亂不堪。另外長時間呆在電腦前的輻射和高度緊張會損害人體的各種機能,造成人體免疫機能下降,情緒急躁,神經紊亂,抑郁等,對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網絡的便利性,網絡信息的海量性和開放性,導致了信息的過度膨脹與泛濫,使得各種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有用信息和垃圾信息、真實信息和虛假信息都混雜在一起,越來越多的未經過過濾的信息的出現使得它們失去了原本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可靠性,從而降低了網絡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也同樣讓網絡成為了信息污垢的滋生繁衍和傳播之地。這不僅造成整個網絡信息資源的混亂,還嚴重妨礙了人們對有用信息的獲取和利用。

面對滾滾而來的信息洪流,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是人們生存于信息時代的根本條件。人們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在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中鑒別和抵御有害信息,避免垃圾信息的誤導和侵蝕,使得自己不迷失,身心不受到傷害,才能防治信息污染,美化網絡信息環境。

信息素養是指人們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搜索、論文評估和使用自己所需的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并創造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種信息基本操作能力,包括信息的檢索選擇、評價以及精確的使用信息等等能力,是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樣它也是一種信息綜合能力,包括信息的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是指能迅速有效的發現并掌握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意識,把這些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和整合,生成有益知識信息,并能結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對信息系統與信息進行判斷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當代科技迅速發展和信息資源及其豐富的環境下變的越來越重要,是社會信息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一個人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因此,在培養信息素養時,首先應盡快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養,注意正確的引導與合理的規范,重視信息的獲取,傳播與處理技能的培養與教育,循序漸進地傳授各種信息處理、獲取、整理、分析、研究和利用相關技術和方法。讓學生明白網絡時代如何科學上網、如何科學的利用網絡,對網絡產生正確的認識。其次就是提高個人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面對多元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并存的網絡環境,應強調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自覺確立正確的網絡理念,篩選有益有用的信息,提高自身抑制污染信息的能力,學會區分現實生活與網絡生活的界限,不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用科學的方法和觀點對信息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提高網絡用戶的信息素質,樹立自律、自強、自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第三,重視信息意識及倫理道德的培養。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有意識的培養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更新自身的知識框架,跟上時展的步伐,對信息有較強的價值觀念。信息時代推崇價值觀多元化,網絡倫理不是對傳統道德的否定,要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觀,學會對媒體信息進行選擇和判斷,善于區分信息的優劣,提高信息的鑒別力,自覺地選擇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信息內容,有選擇有區別的加以對待,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不文明的網絡信息。由于網絡具有跨時空性和開放性,網絡信息能容納所有國家、機構或個人的觀點,所以在這個信息海洋中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知識,也有許多不利于穩定國家安全和個人的信息。因此對于網絡信息的生產者和加工者而言,應該樹立起良好的信息素養,強調責任心、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管理,遵守網絡倫理道德,嚴格控制和約束自己的信息行為,不隨意捏造和虛假信息和垃圾信息,把握住信息的源頭,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可靠性,避免信息的重復生產和,提煉知識含量高、質量好的有益信息,卡住信息污垢的源頭,為創造健康文明的網絡信息環境把關,提高網絡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對于信息的傳播和服務等行業機構而言,同樣也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遵守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自覺地采取有效措施過濾和消除有害信息、垃圾信息和反動信息,拒絕為垃圾信息提供傳播途徑,做好杜絕信息污染的環節,針對不同的信息內容和信息用戶,提供有選擇、有目的、高效準確的優質信息服務。對于信息用戶而言,應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豐富的信息常識,具備較強的信息能力,提高自身對真偽信息的鑒別判斷能力和獲取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強抵制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能力,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防止信息污染。

總而言之,培養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是網絡信息時代對人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人們在信息時代生存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人們只有具備了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能力、合理的信息知識結構和正確的信息論理道德,才能保證較高的信息質量,從而創造和維護良好的網絡信息環境,推動個體及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