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人肉搜索情形研討
時間:2022-05-04 11:45:00
導語:網絡人肉搜索情形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人肉搜索”已經成為互聯網上信息搜索的重要形式之一。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統計,25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達1.07億,占整個網民數量的半數,青少年自然也成為“網絡人肉搜索”的主體力量。研究青少年廣泛參與的“網絡人肉搜索”這一新現象,對規范青少年網絡行為,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互聯網;人肉搜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8年5月4日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了《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數據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5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07億,占總體網民規模的半數,是中國網民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年齡群體。”〔1〕在Baidu、Google等智能化搜索引擎高度發達的今天,另一種更依賴于人工的搜索方式卻出現了,它以青少年網民為主體,并且在網絡上日漸盛行,Google、貓撲、新浪等網站都建立了自己的人肉搜索引擎網絡。
一、什么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一詞最早來源于小說《鬼吹燈》,該小說里介紹一種機關槍叫芝加哥打字機,后來網友把手打的《鬼吹燈》文稿稱為“人肉打字機版”。“人肉”一詞由此流傳,并衍生出“人肉搜索”這樣的詞匯。一般來說,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這個事件可以是犯罪行為(如撞人后逃逸),或者是不違反法律,但為主流道德觀所憎惡的行為(如丈夫婚外戀導致妻子自殺),甚至只是一個不合常理事件的主角(如很黃、很暴力)。事件發生后,相關人會對事情真相好奇者。〔2〕
“顧名思義,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現代信息科技,變傳統的網絡信息搜索為人找人,人問人,人碰人,人擠人、人挨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活動,變枯燥乏味的查詢過程為一人提問、八方回應,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聲呼喚驚醒萬顆真心的人性化搜索體驗”。〔3〕
二、“人肉搜索”的搜索方式
1.利用各種智能搜索引擎搜索各種網上信息
例如某個事件發生后,我們只知道該事件人物的名字,倘若該人是一位有著博士學歷的學者。我們可以通過期刊網搜索其發表學術論文所附帶的個人信息,可以找他同一個學校一塊畢業的同學,可以找他的導師,還可以在其學校的論壇發帖求助。因為在現代信息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個人信息資料流落在銀行、學校網站、通信服務商、網上商城等組織的網絡上,而這些信息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各種智能搜索引擎檢索到。
2.通過各種黑客手段獲取各種信息
現代社會,每臺電腦機器上的信息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借助各種網絡技術手段,黑客可以通過攻擊IP、破解博客密碼、炸開郵箱、盜竊網上個人信息資料、偷窺各種即時通信工具(如QQ、MSN、UC等即時通信軟件)信息等方式,來獲取各種個人信息資料。
3.廣大網民自發提供的各種信息
在人肉搜索過程中,依靠廣大網民有針對性的自發舉報,搜索到的信息往往更為準確,各種搜索可以輕松地將目標對象鎖定。在很多情況下,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都有可能出于熱情或者義憤在網上大暴某人或某件事情的真相和信息資料。
三、網絡“人肉搜索”飛速發展的原因
1.網民需求與現有搜索引擎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以Google、Baidu為代表的各種搜索引擎,不能滿足人們的所有搜索需求。受人工智能發展程度的限制,現有的搜索引擎僅憑幾個關鍵詞很難完全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因此,很難提供準確的搜索結果。例如各種搜索引擎無法通過一張照片來確定某個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各種人際關系網絡平臺得到迅猛發展,例如現在的天涯社區、校內網等人際關系網絡平臺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這為人肉搜索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2.追求真相和人們的正義感是人肉搜索發展的原動力
相當一部分人熱衷于追求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真相、隱私,互聯網的存在為人們尋找知情人并通過知情人把這些真相、隱私公布于眾提供了便利條件。透過網絡上現有的大規模人肉搜索事件,可以發現參加者往往以道德審判者自居,往往是出于“義憤”而參與人肉搜索。因此,追求真相與正義,成為了人肉搜索最原始和最強大的動力。
3.網絡“匿名性”特征的推動
在網絡人肉搜索事件中,各種信息,不管是普通的個人信息還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東西都能通過人肉搜索披露出來。網民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的發表各種信息、言論,都是依仗其在網絡上的匿名身份。廣大網民可以不必為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辭承擔責任,風險幾乎為零。
四、網絡“人肉搜索”的特點
1.參與主體具有平等性
假如沒有互聯網的存在,人們獲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對稱的。但是借助網絡,各種作為稀有資源的信息走向大眾化,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大大降低。借助于互聯網,廣大網民可以平等的獲得各種相關信息。
2.網絡權力結構分散化
網絡自身的各種特征決定了網絡本身的結構就是去中心化。在網絡信息的傳播中,每個網民都面對一臺電腦,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IP地址,所有網民都可以依據自己的意愿搜索、發表各種信息。因此,網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網絡權力結構也走向扁平化、分散化。
3.參與方式具有直接性
借助于互聯網,廣大網民在人肉搜索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愿,而不需要任何的。
4.搜索結果更準確
借助“人肉搜索”,不再像傳統的搜索方式那樣依靠某個程序和冰冷的網絡數據庫,而是依賴無數有著血肉之軀網民的真實參與。他們可以隨時用自身的知識、經驗和信息渠道為提問者提供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網友進行補充和完善。因此,人肉搜索的答案往往更確切,更有針對性,更符合搜索者的實際需要。
5.信息提供無約束
在網絡信息的提供和傳播中,網民都以自我為中心,而網絡本身又缺乏對行為主體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人肉搜索信息的提供和傳播主要依靠網民的道德自律,所以網民傳播信息具有自主性和無控制性。而網民一旦缺乏嚴格的道德和行為自律,就會出現傳播不良和虛假信息、隨意公布他人隱私、侵犯他人權利的現象。
五、“人肉搜索”的作用
“人肉搜索”的出現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但是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人肉搜索”既有良好的效應,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和隱患。
1.人肉搜索的積極作用
(1)可以提供更為準確、廣闊的信息資源。Google可以在0.00001秒內給你一個答案,然而人肉搜索引擎需要等待有人看到你的帖子,并找出結果才會有所反應。人肉搜索是采用由人工參與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過機器自動算法獲得結果的搜索機制。由于網絡這個虛擬空間聚集了大量不同階層,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得到幫助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人肉搜索的答案往往更確切,更符合搜索者的實際需要。
(2)可以維護網絡道德秩序并對現實生活秩序產生間接地影響。通過人肉搜索可以對網民產生潛在的威懾,間接地維護網絡道德。在網絡上發動人肉搜索,讓整個互聯網世界知道你是壞人,形成強大的道德輿論壓力。
2.人肉搜索的消極作用
(1)的信息資源真假難辨,影響公眾價值判斷。對于虛假的事件進行人肉搜索,發動網民提供各種信息,進行譴責,往往會干擾當事人現實生活的秩序,會侵犯當事人私生活的安寧權、隱私權和人格尊嚴,會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2)信息的提供超出事情本身范圍,容易誘發過激的侵權行為。北京女白領姜巖自殺之前,在網絡上寫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并在自殺那天開放了博客空間。因為博客中公布有照片和姓名,很快,她丈夫王菲和“第三者”東方在同一公司工作、電話以及MSN等背景,都被網友們“扒”了出來,網友先是留言譴責王先生及“第三者”,并表示要支持姜家打官司。隨著事件的擴大,更多的信息被曝光了出來,甚至包括王菲及東方家人的信息也沒有幸免。當事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當事人不但雙雙丟了工作,甚至還被人在家門口涂寫了標語。〔4〕
六、規范“網絡人肉搜索”的措施
1.各大網上社區、論壇要加強對網絡行為的管理
網站是人肉搜索發起的平臺,網站管理人員對網民發表網絡言論的行為要進行技術性和文義性的審閱,對于明顯的侵權行為就及時制止,可以有效防止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隱私和權利的情況出現。
2.完善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
首先,要加強事前的監管。對于互聯網信息的管理,我國已經先后頒行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些法律法規在效率等級和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其次,加強事后的責任追究。對待人肉搜索對受害者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和人格尊嚴的損害事件,要借助各種網絡技術手段,及時進行查處,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
3.加強對網民的引導,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互聯網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一是利用專業的新聞機構及時披露焦點人肉搜索事件的信息,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完整;二是及時發現網絡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積極回應,防止網上炒作;三是積極進行正面引導,搞好網上評論工作。
4.根本是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廣大網民的素質
要靠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廣大網民的道德素質。網絡搜索環境的凈化根本上要靠廣大網民的道德自律,盡量防止和避免侵權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http://news.hexun.com/2008-05-04/105705212.html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018515.html?fr=qrl&adt=0_898
[3]http://baike.baidu.com/view/542894.html?tp=0_11#
[4]http://news.21cn.com/zhuanti/social/renrousousuo/2008/08/27/5120516.shtml
- 上一篇:剖析化工企業持續發展應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
- 下一篇:小議中西方電影形式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