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
時間:2022-05-30 05:28:00
導語: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縣人才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至2003年底,**縣的人才總量為27603人,其中黨政人才735人,專業技術人才1821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總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縣84萬總人口中,平均每萬人擁有人才數為328人,人才密度為3.28%,縱向比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數,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數(如圖1)。
圖1
二是急需的專門人才缺。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按照發展效益農業、改造提高傳統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適應各個產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信息、外貿、法律、管理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專業人才技術占人才總量的66%,黨政人才占2.7%,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占2.3%。專業技術人才所占比重過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明顯偏少。專業技術人員基本上集中在事業單位,而企業卻人才匱乏。教育衛生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占48.9%,90%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集中在建筑及交通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在工業企業和支柱中構成的比例嚴重失調,尤其是**縣的皮革、塑編、機械三大支柱產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只占了0.11%,遠遠滿足不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圖2人才分類及職稱情況圖
(三)人才素質整體素質不高
全縣各類人才中,中專以下學歷的占了45.9%,本科以上學歷的只占11.2%(如圖3)。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的層次比例(高、中、初)為1:12:45,與通常公認的1:6:14的技術職稱比例結構差距較大,具有高級職稱人才偏少。在工程、會計、經濟和農業四大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尤為缺少(見圖2)。除了教育衛生系列人才外,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只占4.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主中,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幾乎沒有。
圖3
二、原因分析
改善人才資源狀況的途徑主要是兩個,一是對現有人才進行培養,二是引進外來人才。造成我縣人才資源目前的局面,筆者認為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1、人才培養方面
我縣在培養、培育人才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對人才培養缺乏前瞻性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尤其是對我縣經濟建設急需的人才缺乏規劃。二是培養與實踐相脫節,人才培養往往帶有盲目性和功利性,過于和片面追求人才培養工作表面成績,忽視培養效果,人才培養還停留在低層次、低水平上,造成學非所用、學無所用。三是重使用、輕培養。大多數企業對人才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全面,企業主不舍得花大本錢培訓員工。各類人才缺乏繼續深造的機會,新知識得不到及時補充,知識更新速度慢,專業知識嚴重老化,難以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
2、人才引進方面
一是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我縣的人才市場化配置機制尚在雛形階段,還遠不夠成熟,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戶籍、檔案、身份、住房、社會保障等體制性因素,客觀上形成了吸引外來人才進入的壁壘。
二是人才吸引政策不完善。我縣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迄今為止仍是1999年出臺的《**縣引進人才暫行規定》,其中對吸引人才的各項優惠規定非常粗線條,可操作性不強,容易導致各部門相互推諉扯皮,難以真正落到實處。
三是人才使用環境不理想。在分配制度,我縣企、事業單位仍普遍采用的是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層次人才的勞動價值、貢獻、效益與分配不能成正比,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不能參與分配,優秀人才的價值得不到體現,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引進的外來人才在工資待遇、住房、社會保障方面得不到保障,難以安心留在我縣工作。
三、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比較
通過人才培養的方式,其優點是可以充分挖掘現有人才的潛能,人才較穩定,缺點是時間長,成本大,見效慢,不適應日益變化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更新的要求。通過引進人才的方式,其優點是成本較低,針對性強,見效快,企業較樂意采用。缺點是人才流動性大,人才的歸屬感不強,不易溶入本地的社會和生活圈子。
筆者認為,從我縣的情況來看,最為缺乏的是經濟建設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要在短期內改變人才資源的現狀,以適應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近期內(5年左右)采取人才引進的方式應是主要手段。本文僅對如何人才加強引進的問題進行研究。
四、SWOT分析
如何制訂切合實際人才引進政策,這里采用公共管理學的SWOT工具對我縣在人才引進方面的形勢進行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特色產業。我縣民營經濟活躍,尤其近幾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已形成了多個特色的產業集群。以昆陽、鄭樓、宋橋、蕭江、麻步為主要基地的商務禮品、服飾、汽摩配產業群體,以水頭、騰蛟為主要基地的皮革制革、印刷、寵物用品產業群體,2003年產值達到100多億元。為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創業空間。
2、人文環境。**縣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素有“東南小鄒魯”的美稱,民風淳樸,歷代名人輩出,如元代畫家黃公望、清末思想家宋衡、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棋王謝俠遜等。同時又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有國家旅游風景區南雁蕩山和納入聯合國生物圈保護區的南麂列島等,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來平創業。
(二)弱勢(weakness)
1、相對周邊縣市而言,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如圖4)。
引進人才在工資待遇水平方面相對較低。
圖4**縣與周邊縣市2002年度經濟實力對比圖
(單位:萬元)
2、雖然有特色產業群,但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民營科技企業、高科技企業為數不多,無法吸引高層次人才。
3、區域位置較偏僻。我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二面環山,一面臨海,離高等院校集中的大城市較遠,距離溫州市區也有50多公里,目前僅有公路相通,交通不夠便利。
(三)機會(opportunity)
溫州中心城市產業實施“退二進三”政策,第二產業特別是一大批生產基地紛紛向周邊縣市轉移。我縣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成為其最佳選擇之一。至2004年6月底,已有50多家各類制造企業遷入我縣輕工業園區,為我縣吸引人才和發揮人才作用提供了更大的平臺。
(四)威脅(trend)
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周邊的縣市區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紛紛出臺了比我縣更優惠的政策措施來廣招人才。如樂清、瑞安兩市都已出臺政策,由財政專門撥款一次性給予引進人才最高達5萬元的住房補助。
(五)備選戰略
1、SO:抓住溫州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機會,做好招商引資,進一步豐富特色產業內容,做大產業集群規模,拓寬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和空間。
2、WO:做好輕工園區的規劃,在承接溫州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同時,要對入園的企業進行認真選擇,多引入一些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企業,以有發展前景的事業吸引更多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3、ST:打好文化名縣、旅游名縣兩張牌,加大在各種媒體上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平創業。
4、WT:建立引進人才服務保障機制,不但在生活上,還要在政治上給予相關的待遇。通過為引進人才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以克服物質資源、地理區位的缺陷和不足,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五、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對策及建議
1、盡快制定**縣人才資源發展五年規劃。立足**實際,明確人才定位和引進重點,重點抓好三大支柱產業急需人才的引進工作。
2、進一步繼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制訂更完備的引進人才配套政策措施和優惠政策,大力簡化手續,提高服務水平,實行引進人才“零門檻”制度。
3、大力建設人才市場,通過市場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4、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事業單位自主引進人才引進機制。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采取“柔性為主、剛柔相濟”,借腦和引才相結合的多樣化人才引進方式。
5、建立良好的工作和創業環境,創造寬松的政治環境,完善的法律環境,靈活的經濟環境以及和諧的人文環境來吸引人才。
6、建立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的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解決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