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臨床特點和防御方式分析

時間:2022-08-31 03:36:00

導語: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臨床特點和防御方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臨床特點和防御方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臨床特征及防御方式的差異性。方法對164例抑郁癥患者以不同性別進行分組,其中男性組71例,女性組93例。采用半定式檢查法,嚴格按照遺傳學研究用診斷檢查問卷內容詢問入組患者臨床癥狀,應用防御方式問卷、漢密頓抑郁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定分析。結果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男女患者總分及各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但女性患者早醒、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因子分均高于男性。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女性患者哭泣因子分顯著高于男性,焦慮不安、體重減輕因子分顯著低于男性(P<0.01),總分及其他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防御方式問卷評分男性患者被動攻擊、退縮、假性利他等因子分顯著高于女性,而抱怨、軀體化、制止等因子分均顯著低于女性,兩組比較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結論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存在差異性,其防御方式有一定的性別差異性。

【關鍵詞】抑郁癥;臨床特征;防御方式;性別

探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和防御方式是否存在性別的差異性,對研究其發病機制以及臨床醫生的識別和進行心理康復治療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近年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并不多見,且不同的文獻有不同的報道。Young[1],陳宏[2]研究均顯示不同性別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BruderMattson[3]﹑Hanninen[4]研究顯示男女抑郁癥患者的應付方式存在差異性,Spinhoven[5],郭文斌[6]研究則顯示男女抑郁癥患者的應付方式無差異性。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和防御方式,我們進行了相關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04年5月~2005年3月分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株洲市中心醫院就診的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DSMⅣ抑郁癥診斷標準;(2)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版本)總分≥17分;(3)單相抑郁,既往無躁狂史,無精神病性癥狀;(4)年齡18a~60a。(5)排除嚴重的腦器質性疾病及軀體疾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男性共入組71例,平均年齡(32.8±12.0)a,平均病程(18.0±12.4)mo;女性共入組93例,平均年齡(34.5±12.5)a,平均病程(15.2±13.1)mo。男女性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評定工具

采用HAMD,抑郁自評量表(SDS),防御方式問卷(DSQ)對所有入組患者進行評定。

1.2.2評定方法

所有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均經過了DSM–Ⅳ診斷一致性及各問卷評分統一性的培訓,規范指導語。采用半定式檢查法,嚴格按照遺傳學研究用診斷檢查(DIGS)問卷內容詢問入組患者臨床癥狀,根據患者的陳述分別對HAMD、SDS、DSQ進行評定分析。

1.2.3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抑郁癥患者HAMD總分及各因子評分結果,見表1。表1男女抑郁癥患者HAMD評分(略)

表1顯示,HAMD評分男女患者總分及各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但女性患者早醒、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因子分均高于男性。

2.2兩組SDS總分及各因子評分比較結果,見表2。表2兩組SDS評分(略)

表2顯示,SDS評分女性患者哭泣因子分顯著高于男性;焦慮不安、體重減輕因子分顯著低于男性,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總分及其他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2.3兩組患者DSQ評分比較結果,見表3。表3兩組DSQ評分(略s)

表3顯示,DSQ評分抑郁癥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間型防御方式來應對生活事件;男性患者被動攻擊、退縮、假性利他等因子分顯著高于女性,而抱怨、軀體化、制止等防御方式因子分均顯著低于女性,兩組比較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男女性患者運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差異無顯著性(P>0.05)。

3討論

本研究顯示,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HAMD評分總分及各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但女性患者早醒、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因子分均高于男性。SDS評分女性患者哭泣因子分顯著高于男性,焦慮不安、體重減輕因子分顯著低于男性(P<0.01),總分及其他因子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與Young[1]報道結果不相一致,可能與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有關。本研究還顯示,DSQ評定發現抑郁癥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間型防御方式來應對生活事件,男性患者被動攻擊、退縮、假性利他等因子分顯著高于女性,抱怨、軀體化、制止等因子分顯著低于女性,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與BruderMattson[3]、Hanninen[4]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不同性別對苦悶的認識和表現方式不同,男性易表現為被動退縮﹑反社會人格,女性多表現為抑郁﹑軀體化癥狀等。Spinhoven[5]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使用的防御方式明顯不同于正常對照組,提示不恰當的防御方式是導致抑郁癥狀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預先檢測患者的防御方式,對不成熟型和中間型防御方式進行干預處理,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并結合認知療法,提高心理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YoungMA,ScheftnerWA,FawcettJ,etal.Genderdifferencesintheclinicalfeaturesofunipolarmajordepressivedisorder[J].JNervMentDis,1990,178:200

[2]陳宏.不同性別首次發作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對比[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3,5:281

[3]BruderMattsonSF,HovanitzCA.Copingandattributionalstylesaspredictorofdepression[J].JClinPsychol,1990,46(5):557

[4]HanninenV,AroH.Sexdifferencesincopinganddepressionamongadults[J].SocSciMed,1996,43(10):1453

[5]SpinhovenP,KooimanCG.Defensestyleindepressedandanxiouspsychiatricoutpatients:anexplorativestudy[J].JNervMentDis,1997,185(2):87

[6]郭文斌,姚樹橋.抑郁癥患者自動思維及應對方式的性別差異[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