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畢業論文:晚期面癱外科治療的進展
時間:2022-10-15 05:36:00
導語:藥學畢業論文:晚期面癱外科治療的進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面神經損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喪失和組織營養障礙
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癥候群[1]。病程超過二年以上的面癱為晚期面癱
[2],其治療一直是一大難題,至今沒有十分理想的方法[1~4]。
晚期面癱的治療可分為非動力性和動力性治療二大類。
1.1非動力性治療
是治療晚期面癱的傳統方法,臨床上較為常用,對患者靜態畸形的改善效果肯
定,主要包括筋膜懸吊、真皮懸吊、組織代用品懸吊等方法[1,5]。其
中闊筋膜懸吊是非動力性治療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此方法適用于不適宜作動力性
治療的各種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癱。
1.2動力性治療
主要有肌瓣移轉術、神經移轉吻合術、跨面神經移植術、肌肉游離移植以及近
年開展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術,通過手術獲得面部表情動態下的對稱。
1.2.1肌瓣移轉術:
1908年Lexer及Eden首先將咬肌和顳肌分出肌瓣,分別移轉到上、下唇及上、
下眼瞼來矯正面癱畸形。Gillies則應用顳肌及其筋膜移轉治療面癱,效果肯定,
60年代至70年代被廣泛應用[5],目前仍有使用。Anonson等[6]
于1986年開展了舌下神經袢神經肌蒂移位至面肌的臨床應用。曾祥宏等[7
]利用副神經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為蒂的肌瓣轉位來修復面癱。肌瓣移轉術
方法較簡單,凡不適宜做復雜手術的病例可采用此術式[2]。
1.2.2神經移轉吻合術:
適用于損傷面神經的近中樞端無法吻合,遠心端神經具備吻合條件,而且面部
表情肌無明顯萎縮者[1]。Drobnik1896年最早應用副面神經吻合治療
面癱[1,2,5],舌下面神經吻合是由Korte1903年首先報道的
[1,5]。其它尚有采用膈神經、舌咽神經、下頜神經運動支的神經移轉術
[8]。神經移轉術后,面部肌肉運動是與移轉神經原支配肌肉的運動相伴隨
的,而且只能是一種粗大的、混合的、大塊性質的運動[8],所以現在已
較少應用。
1.2.3跨面神經移植術:
由Scaramella1970年首先報道,適用于面部表情肌無明顯萎縮或表情肌嚴重
萎縮選擇Ⅱ期吻合血管神經的肌肉移植術的Ⅰ期手術[1]。Alain等
[9]主張該術式分二期進行,以此來防止疤痕阻礙神經的再生。該術式的優點
在于患側表情肌接受來自健側面神經的再生纖維,與健側表情肌連動,面部表情比
較自然,有整體性。
1.2.4肌肉游離移植:
Thompson[10]1971年首先應用趾短伸肌游離移植來治療面癱,手
術分二期進行,效果較滿意。Thompson認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經支配是手術成功的
先決條件。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術簡單,適用于晚期面癱面肌已萎縮者。其
不足之處是必須依靠受區肌肉才能使供肌獲得神經再支配,故應用受到了限制。
2顯微外科技術在晚期面癱治療中的應用
2.1分二期手術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
第Ⅰ期手術為跨面神經移植,第Ⅱ期為吻合神經血管的游離肌肉移植。該方法
于1976年由Harii等[11]首先報告,其后逐步得到推廣,近十余年得到
了較快的發展。1989年Terzis等[12]利用胸小肌修復面癱。他認為胸小
肌有理想的形態,足夠的體積和雙重的神經支配(胸外側神經和胸內側神經),可允
許面上、下部獨立運動,是最為理想的供肌,最適用于小兒面癱。曹誼林等[
13]采用相似的方法對10位晚期面癱患者進行治療,3個月后測得肌電活動,
6個月肉眼可見肌肉運動,達最好效果需一年。O’Brien等[14]與Hari
i同樣也利用帶血管神經的股薄肌游離移植行面癱治療。他認為股薄肌容易切取,
后遺癥少,可以分成幾個節段發揮不同功能,是較好的供肌,但術后較臃腫。Ued
a等[15]采用帶神經血管的股薄肌或背闊肌游離移植治療4~15歲的兒童
面癱,結果移植肌肉的初次收縮時間較成人早,功能恢復也較成人好。而且患兒生
長過程中,未發現受區面部任何變形和供區的任何功能障礙,所以推薦使用肌肉游
離移植治療兒童和年輕病人。
2.2帶血管神經肌肉一期游離移植
分二期手術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效果滿意,但需分期手術,增加病人痛
苦。王煒等[16,17]1989年首次提出了超長血管神經蒂肌瓣移植一
期治療面神經癱瘓的概念,使一期手術成為可能。手術以背闊肌作為供肌,選擇其
遠側薄的節段,這樣可保證有14~17cm長的神經血管蒂,稱為超長蒂背闊肌節段肌
瓣移植。為使肌瓣變薄,可切除節段肌瓣部分臟層,稱為節段斷層肌瓣[1,
2]。該術式的解剖學依據是[18]:背闊肌的血供主要來源于胸背動
脈,該動脈約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分為內、外側支,入肌后
再分出節段動脈,胸背神經的段神經與段動脈伴行。由于移植時蒂長要14~17cm,
因此血管蒂要從肩胛下動脈起始處切取,同時常常需將段動脈向遠端肌肉內進行解
剖分離。該術式的特點[1]:(1)把二期手術改為一期完成,縮短了治療
周期。(2)變整塊肌肉移植為節段肌瓣移植,可根據需要靈活切取。(3)把不帶血管
的跨面神經移植改為帶血管的移植,有利于移植神經的生長和修復。(4)變全層肌
肉移植為斷層肌瓣移植,使肌瓣變得更薄。該方式以后逐步得到了推廣應用并有所
改進[3,19,20]。江華[21]、孫百強等[22]
利用拇展肌作一期游離移植修復面癱,也取得了成功。
2.3多神經血管蒂肌瓣移植
帶血管神經游離肌肉移植的肌瓣多為單神經蒂,只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修復
,遠不能恢復表情肌的多向性功能。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利用多根神經及肌肉的移
植開展了全面修復術式的研究[4,23~27]。運用的肌肉有腹直肌、
腹內斜肌以及背闊肌和前鋸肌的聯合移植。這些術式是利用同一肌肉的不同神經支
配,將肌肉分成二個肌瓣或二塊鄰近肌肉共血管蒂而神經支配不同,以此來恢復面
部不同部位的表情。其優點是多血管神經蒂,可行全面修復,但手術較復雜,創傷
較大。
應用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治療晚期面癱,術后可出現自主的,較為對稱、
自然的表情運動,被多數學者認為是迄今為止治療晚期面癱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
具有其它術式所沒有的優越性,是晚期面癱治療的發展方向。但該方法手術范圍及
難度較大,必須具有熟練的顯微外科技術及相應的設備,在基層醫院較難推廣。對
年老體弱不能承受該手術者不適宜。
3問題與展望
3.1表情恢復不全:因為表情肌的神經支配遠較骨骼肌豐富,各部位表情肌纖
維方向都不同,其表情運動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單靠一、二塊供肌是無法代替所有
的表情肌的[25]。而且神經再生時有可能發生迷路和錯位,使面部協調
對稱的動作受到影響。這將是今后面癱研究的一個方向[19]。
3.2尚無理想的供?。罕M管目前使用的供肌有多種[1,16],但都或
多或少地存在著欠缺,沒有完全達到理想供肌的要求[1,22],這也是
許多學者專家仍在努力的方向。
3.3移植肌肉的萎縮:主要原因是手術時缺血、創傷及吻合的神經血管不足以
支配和供養移植的肌肉等,所以有人主張采用較大的供肌[11],但又易
造成術后臃腫。相信經過不斷地積累和研究,一定能找到合適比例的移植量。
3.4術式的選擇:一期或二期帶血管神經的肌肉游離移植,這二種術式究竟哪
種更為合理,效果更好,臨床應如何選擇,尚有爭議。Terzis[12]認為
一期手術血管神經蒂長,神經生長速度慢于肌瓣終板的萎縮,等神經長到終板,肌
瓣已萎縮。但臨床的結果并非如此,一期治療的效果也較為滿意[3,16~
19,22,25,26,28]。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由于超長
的神經蒂伴有血管供養,使移植易于成活,加速了神經愈合過程[16,28
]。(2)一期法再生神經軸突只需通過一個神經縫合處,減少了瘢痕效應對動力
源神經的量和質的不利影響[28]。(3)節段性斷層肌瓣的移植是一種帶
有靶器官的神經移植,此類移植能產生一類誘導神經定向生長,并營養和促進神經
生長的活性物質[2]。到目前為止,尚未見有關這二種術式對比的基礎研
究的報道。今后可以動物為模型進行全面的、基礎的對比研究,為臨床選擇術式提
供理論依據。
除了以上提到之外,隨著組織工程學的發展和不斷完善,相信神經和肌肉亦可
在體外獲得培養,到時即可免除供區的手術?;蚣夹g是目前發展得最快的技術之
一,如果通過轉基因的方法來治療面癱,無疑會達到更完美的效果。[HT10.]
參考文獻
1.王煒,主編.整形外科學(上冊).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0
6-825
2.王煒,祁佐良,陳守正,等.面神經癱瘓外科治療301例回顧.中華整形燒傷外科
雜志,1997,13(6):439-442
3.郝立君,夏雙印,王潔,等.選擇性超長神經血管蒂背闊肌跨面游離移植Ⅰ期治
療晚期面癱.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1994,5(4):191-192
4.鄔江,徐達傳,鐘世鎮.多神經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
臨床解剖學雜志,1996,14(4):252-254
5.黃渭清,李森愷,凌詒淳.晚期面癱整形外科治療的歷史問題.中華整形燒傷外科
雜志,1998,14(1):59-61
6.AnonsonCK,etal.Preliminaryobservationsafterfacialrehabilitati
onwiththeansahypoglossipedicletransfer.OtolaryngolHeadNeckSur
g,1986,94:302
7.曾祥宏,徐達傳.以副神經斜方肌上支為蒂肌瓣轉位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臨
床解剖學雜志,1992,10(4):272-273
8.周琪.神經替換術治療面神經癱瘓.國外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7,21(3):
141-143
9.Alain,GangBoBo,JeanMarcFuentes.Crossfacialnerveanastomosis
in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Apreliminaryreporton10cases
.BriJPlastSurg,1980,23:195-201
10.ThompsonN.Autogeneousfreegraftsandskeletalmuscle.Apreliminar
y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PlastReconstrSurg,1971,48(1):11-2
3
11.HariiK,OhmoriK,ToriiS.Freegracilismuscletransplantationwit
hmicroneurovascularanastomoses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
Aprelimineryreport.PlastReconstrSurg,1976,57(2):133
12.TerzisJK.Pectoralisminor:auniquemuscleforcorrectionoffacia
lpalsy.PlastReconstrSurg,1989,83(5):767-776
13.曹誼林,張滌生,王德昭,等.吻合血管神經的游離胸小肌移植治療晚期面癱.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0,6(3):182-184
14.O`BrienBM,PedersonWC,KhazanchiRK,etal.Resultsofmanagement
offacialpalsywithmicrovascularfreemuscletransfer.PlastReconst
rSurg,1990,86(1):12-22
15.UedaK,HariiK,AsatoH,etal.Neurovascularfreemuscletransfer
combinedwithcrossfacenervegrafting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
ralysisinchildren.PlastReconstrSurg,1998,101(7):1765-1773
16.王煒,張滌生,楊川,等.跨面吻合血管神經的背闊肌移植一期治療面神經癱瘓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89,12(3):155-157
17.王煒,張滌生,楊川,等.超長蒂節段肌瓣移植Ⅰ期治療晚期面神經癱瘓.中華
醫學雜志,1992,72(11):680-682
18.趙莉,苗華,王煒,等.背闊肌節段肌瓣移植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臨床解
剖學雜志,1992,10(2):83-86
19.楊川,蔡佩佩,董佳生.帶神經血管肌束移植術在晚期面癱修復中的應用.中國
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95,9(2):84-87
20.UedaK,HariiK,YamadaA.Freeneurovascularmuscletransplantation
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usingthehypoglossalnerveasa
recipientmotorsource.PlastReconstrSurg,1994,94(6):808-817
21.江華,郭恩覃,季正倫,等.吻合血管神經的游離拇展肌移植一期修復晚期面癱
.中華外科雜志,1992,30(7):420-422
22.孫百強,金理正.帶蒂拇展肌移植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研究.中國臨床解剖
學雜志,1999,17(2):138-139
23.UedaK,HariiK,YamadaA.Freevascularizeddoublemuscletransplan
tation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PlastReconstrSurg,1995
,95(7):1288-1995
24.鄔江,鐘世鎮,徐達傳,等.前鋸肌和背闊肌聯合肌瓣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
研究.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6,14(3):173-175
25.祁佐良,王煒,徐達傳,等.多血管神經蒂腹內斜肌瓣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
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7,15(4):254-256
26.王庭家,徐達傳,鐘世鎮,等.多血管神經蒂腹內斜肌瓣修復面癱的解剖學基礎
.中國臨床解剖學學志,1999,17(1):22-24
27.HataY,YanoK,MatsukaK,etal.Treatmentofchronicfacialpalsy
bytransplantationoftheneurovascularizedfreerectusabdominismuscl
e.PlastReconstrSurg,1990,86(6):1178
28.顧曉明,周樹夏,劉寶林,等.動力性肌肉游離移植治療面癱的前瞻性研究.中
華口腔醫學雜志,1994,29(6):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