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光彩與韻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6 03:32:00
導語:生命的光彩與韻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散文詩王任叔理想彼岸莊子哲學思想
論文摘要:散文詩在新詩史上的發展,《我將以時間為馬)寫作的背景,散文詩的內容解讀,藝術分析,莊子哲學思想的影響。
在白話新詩史上,散文詩是沖決舊詩嚴苛格律束縛更具自由、解放特色的新詩品類。它的韻律和節奏,較分行自由體詩更加自由,更易于酣暢淋漓地抒情,也更易于涵容對話和鋪寫,因而更接近口語。但自新詩誕生以來,散文詩作品數量較少,好的詩作更少。周作人創作于1919年1月的《小河》,是介于分行新詩和散文詩之間的作品。寫于1925年6月,以“五衍”“狂敘、橫瀾”的偉大斗爭為題材的王統照的《烈風雷雨》,把散文詩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那是在帝國主義鐵蹄下反抗、斗爭的狂猛的呼嘯,那是高爾基《海燕》吶喊的韻律在中國大地上的歌吟。約5年后,王任叔(巴人)作‘我將以時間為馬》,這是共產黨人堅定的社會理想的宣言,是一曲決心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的浩歌。
巴人,原名王任叔。“巴人”,是1938年8月25日在《譯報·大家談》上發表“編輯者言”時的署名,取“下里巴人”意,從此,“巴人”一名,行諸于世,伴隨他終生。巴人于1924年加人中國共產,1926年應之邀,到北伐軍司令部襄助工作,任機要科秘書、科長,但他卻把在機要科得到的等陰謀叛變革命等一些重要消息報告黨組織,并向同志匯報。1927年,他目睹了叛變革命后對共產黨人的血腥屠殺,其中包括他景仰、熟知的共產黨人、他的摯友。是年,6月26日,他也被捕,后經多方營救,僥幸出獄。他曾把大革命失敗后血腥淤積著的沉痛思考、地火運行暴發噴吐般的憤怒,寫成《出路》、(唔》、《死線上》等中短篇小說,揭露社會現實的黑暗。1930年2月,他參與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聯黨團,負責青年文學研究會的工作。6月,被組織派往滬西區委,搞工人運動,后來被委任為曹家渡區委宜傳部負責人。10月,王任叔被派到滬東做海員的工運工作,曾任上海赤色海員工會黨團宣傳委員。王任叔的散文詩《我將以時間為馬》就是寫在這個時期,詩中反復頌誦的“鐮刀與鐵錘的鏗鏘之聲”,就是他獻身于工農運動斗爭旋律的寫照,當然也是他追求的工農徹底解放的社會理想。
全詩以“我”為抒情鋪寫的感悟主體,寫“我”的蘇醒、覺醒,寫“我”向理想彼岸的奔騰前行。
散文詩的第一部分主要寫“我”的蘇醒與覺醒。而“我”亙古以來就被埋壓潛伏在地下,時間太漫長了,使“我”處于無知覺無意識的寂滅狀態:
我仿佛睡在黃土里,不知道經歷過
多少年月,百年,千年,也許有億萬年了,
然而我不知道我是否存在?沒有哀
愁,不用喘息,更無悅樂,靜與惰是我
的存在。由惰入靜,由靜化無,我又不
知道我的存在之何所存在。
當“我”有了一點知覺,聞到了霉的氣息與腐爛的氣息后又覺得“我”是“木與霉與腐爛同存在”的,并且“我”的運命是“將終化為黃土”,“終將與黃土同腐”。
“我”的覺醒,是由做黃金夢的狡詐的盜墓者的開掘而引發的:
然而盜墓者的陰謀,卻使我終于見
到一抹青天。有白云飛揚,有金霞閃光,
凈潔、新鮮。……
有小草的徽語,有風沙的走動,有
樹葉的密響—……
在霉與腐爛的氣息中,“我”聞到了“如同孩子時聞到娘的奶頭的香,如同青年時聞到異性者皮肉的香”。于是,對寂滅的“靜與惰”有了全新的認識:
靜中讓時間流去,你將老衰以至死
亡:動中抓住每一秒的時間,你將新生
而茁壯!
“我”發出了掙脫寂滅的呼喊:“啊,我不能再忍耐了!我需要掙扎!”“抓住這時間,我要起來啊!”詩的第二部分,寫“我”不怕威嚇,踏平一切艱難險阻,無所畏俱地向理想的彼岸奔騰前行:
我終于奔騰在浩瀚無際的大漠之上,
靈感指示我以彼岸的花香、鳥語、麥浪、
薰風、排色的和平的夢、鐮刀與鐵錘的
鏗鏘之聲。……,然而我必須奔完這浩
瀚無際的大漠。—我要開始我艱苦的
歷程!
在奔騰行進中,時間,揮舞著他手中無情的鐵杖,給“我”以恫嚇和威脅:
你將以百年的時日地盡這大漠,你
還得以百年的時日渡過逆流,你必將于
途中倒斃,無情的是我手中的鐵杖!
“我”的回答是:
我有億萬年的潛伏與死滅,我何懼
于億萬年的跋涉與勞動。我奔騰,我狂
嘯,迎著漫漫的塵沙,迎著浩浩的朔風,
我以是知我終于將接近彼岸。
時間的鐵杖不僅是它自己的所有物了。我折斷它,我抓住時間的長發,向無垠擲去。
在奔騰行進中,殘酷的現實橫陳在面前:
然而我的眼前忽然展開了無邊的慘
景:到處是錯亂的白骨,到處是橫陳的
血肉,遠處彌漫著血紅的火光,有轟隆
的炮聲在響,悲哭,哀號,蒼白臉,淚
的洪流……
時間老人拄著鐵杖,徘徊在骸骼與血肉之間,對著“我”發出絕望的嘆息與警告:
英雄的夢,不是你們所應做的。便
將白骨堆成了山,你又何能攫取天上的
太陽?便將血肉填滿了恨河,你又何能
達到彼岸?
“我”,并不理會時間老人的咒語,豪邁地發出了向理想世界進發、一往無前、萬劫不復的偉大宣言和誓言:
我是飲著母狼的血長成的野獸。聞
著血的腥氣、肉的腥氣—我接受了一
切偉大的棲牲者的教養……年、二
年、三年,……便是十年、百年·、·…我
有億萬年的潛伏與死滅,我何懼于億萬
年的跋涉與勞動。我將這偉大的棲牲者
的精神收貯在我行囊中,我準備在半途
倒斃時傳授給我們的來者。
從殘忍的奴隸制到瘋狂掠奪、壓榨,每個毛孔都滲滴著被掠奪被壓榨者鮮血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都帶著野蠻的獸性,反抗者如沒有獅虎威猛的“獸性”、“野性”,恐難以抵擋并戰勝劫掠者、壓榨者、吮血者野獸般的撕咬。所以詩中說“我是飲著母狼的血長成的野獸”。這也是對那些在吮血者面前一味講溫順、中庸,唱著禮儀廉恥高調而滿肚子男盜女娟的封建衛道者的反悖、反擊。
死生互轉,“有億萬年的潛伏與死滅”,又何俱于求生路上“億萬年的跋涉與勞動”。這含蘊無盡地表達著“我”奔向理想彼岸的信心與決心以及渺遠的鑒往知今的哲思。
散文詩哲思的更光輝更卓越之處是它的堅韌不拔、前仆后繼、繼往開來的殉獻精神。這就是在奔向理想彼岸的行進中,將把“偉大的犧牲者的精神收貯在我行囊中,我準備在半途倒斃時傳授給我們的來者。”70多年后,我們經歷了世界的共產主義運動由高潮到低潮、坎坷曲折發展的過程,再品讀這樣的詩句,會激發我們奮然前行的豪情。面對踏著荊棘的前行者、犧牲者、成功者以及落荒者、頹廢者、叛變者……,瞻念前程,會使我們產生諸多感概:艱辛的嘆息,挫折的憂傷,失敗的沉痛,成就的欣慰以及歷史發展的滄桑感、滄茫感……
然而,“我”是一定要踏平一切艱難險阻奮然前行的,決然不怕攔住去路的強梁們“將使你化為濃煙,或擊爛你成為肉漿”的恫嚇,“便是化為濃煙與肉漿,我還得前進!”“我”充滿信心地向世界宣告,向未來宣告:
我將以時間為馬。繼大漠而入險阻,
涉大海而凌險浪,以億萬年的潛伏,求
億萬年的生存!我將終于登了彼岸:花
香、鳥語、麥浪、薰風、排紅色的和平
的夢、鐮刀與鐵錘的鏗鏘之聲……將終
以詩論著稱的清文學家葉燮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蘊無垠,思致微妙。”(《原詩·內篇》)首先是散文詩中感悟主體“我”的含蘊,具有特別豐富的意旨和虛擬幻化的意象。他可以是一種意識的幻化、虛擬和演化,也可以是一種虛擬的感悟群體,也可以看作是在艱難曲折中發展的社會。亦幻亦真,幻中出真,蘊演無盡,反映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藝術概括力。
再者,“我”,是與天地宇宙同在的,物我為一的,生、變、覺醒與奮起前行的“我”。與天地宇宙同在,并且已是億萬年的潛伏了,是無始無終的同在,那么“我”就是永生的,是一個超然的生,超然的存在。即使是死,也是別一種形式存在的生。這里,作者要強調生的恒賜與不可被剝奪性。從莊子樸素的唯物主義哲思中,尋找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權力,尋找人的絕對自由的存在。這可以看作是作者在人壓迫人、人吃人的社會里,尋求人的生存、發展、追求幸福社會的別一種寄托。當然在隱約中可以看到莊子哲思的影響,尤其是在散文詩的第一部分。作者開始一段所說的百千億萬年無知覺的潛伏,“靜與惰是我的存在。由惰人靜。由靜化無,我又不知道我的存在之何所存在”,就是物我化一的存在的生。莊子《至樂》篇中說,“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藥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形,形變而有生”,并且“萬物皆化生”。散文詩的第一部分反復講的與我同存在的霉的氣息、腐爛的氣息以及后來感覺到的娘的奶香氣息、異性皮肉香的氣息,就是在知覺的漸蘇生中氣的衍化,是“通天下一氣”的“臭腐復化為神奇”、“化者得變”的物反其真。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彼岸和人的解放的借托轉述。這里,微妙地含蘊著作者奇幻的神思。
從散文詩的全篇看,作者借托莊子蘊含著自然主義樸素的唯物哲思,抒寫自己奇幻的想象,和對理想社會追求的信心、決心,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這種借托、借鑒,吸納莊子樸素的唯物哲思,抒寫真幻參半、奇正相生、含蘊豐富的藝術世界,表達作者對理想社會及真善美向往與追求的作品,還有《洪爐》、《哀歌》等詩篇。
- 上一篇:蘇軾的杜詩詩史批評淺析論文
- 下一篇:學院英語系畢業生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