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工行業存在的問題探究
時間:2022-04-10 03:45:00
導語:當前電工行業存在的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極大地拉動了內需,加之國內擴大基本建設尤其是電力建設以及城鄉電網改造、電力論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電工行業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市場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1—5月,盡管受非典影響,電工行業5月主要指標比前4個月每月月增速小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各項經濟指標幾乎都以兩位數增長,行業整體上呈現出快速、高效的良好運行態勢。
關鍵詞:積極的財政政策電工行業態勢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要把握好電工行業“這一不可多得的機遇”,使我國電工行業繼續穩步、健康、快速的發展,那么正視電工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認真研究和冷靜對待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整個電工行業的角度來解析當前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產品質量亟待提高
電工產品市場中,高檔產品的競爭比較有序,品牌也不多,質量管理監督也較嚴,而中低檔電工產品則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據有關方面統計,由于電器、開關、電線電纜短路等引發的火災已經占到火災事故起因的30%以上,以北京市為例,去年下半年因電器起火引起的火災事故達771起,占各種火災事故的32%,居各種火災事故的首位。
一些較小的的電工產品及家居、辦公樓日常使用的電工產品因技術含量不高,生產工藝簡單,所以很多中小型企業都能生產,但是因為企業的短視行為,許多企業只關心產量及銷量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又加之這些產品流通渠道廣泛,市場監督管理難度較大,所以很多質量低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產品流入市場,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風險。
另外,由于電工市場目前需求旺盛,有的產品還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一些企業忽視甚至是有意地放松了對產品質量上的要求和管理。國家高壓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最近對高壓開關行業10省市企業的12kV~40.5kV戶內戶外交流高壓真空斷路器產品抽查結果顯示:總抽查合格率為78.6%,其中私營企業抽查合格率僅為66.7%。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少數企業新產品不經型式試驗就投產,生產過程缺乏必要的生產和檢測手段,有的企業主要靠回收廢舊品“以舊翻新”,經除銹刷漆后又投放市場。企業的這些行為不僅給用戶的生命財產帶了巨大隱患,從長遠來看,必將斷送掉企業的發展和生命。電工行業市場近幾年因為質量而引發的各種經濟糾紛逐年增加,這也說明電工產品質量確實令人擔憂。
二、價格惡性競爭及假冒偽劣猖獗,亟待整頓規范市場
電工行業內的價格惡性競爭原因很多,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一些企業為了利用行業這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把企業做大做強,所以在經營策略上單純以價格方式來搶占市場。導致價格戰不斷升級。以通信電纜和光纜制造企業為例,由于壓價競銷,2002年上半年利潤大幅度下降,一般均在40%以上。甚至有的企業從2001年同期盈利270萬元到2002年同期虧損1100多萬元。
另一方面,由于國外產品的沖擊和國內假冒偽劣產品的擠壓,一些企業也不得不降價。國內電工企業因體制等多方面原因,成本較高,利潤空間本來就有限,這種被動地降價,使得企業的效益更是變得微乎其微,有的企業還存在著“不賣不虧,越賣越虧”的現象。
假冒偽劣產品的猖獗,也是電工行業市場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來,由于市場行情看好,一些不法商人參與制售假冒偽劣,甚至一些正規企業也因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參與制假。有關質監部門總結了近幾年電器產品假冒偽劣四種伎倆:“張冠李戴”,制假者在自己的產品上直接盜用著名廠商的商標、型號和企業合格證;“攀龍附鳳”,制假者擅自借用老企業、知名企業、世界著名企業的名稱、商標和產品型號,或起近似的名稱,更有甚者自稱別人是他收編的下屬分公司;“偷梁換柱”,售假者知假買假,有意使用假冒偽劣產品降低生產成本,騙取經營利潤;“暗度陳倉”,迫于打假的形勢壓力,又不想改邪歸正,于是投身知名企業集團,打著子公司的旗號,用別人的名優名牌參與投標競標,以公平競爭的幌子制假售假。
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生產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擊市場上的假冒偽劣行為,使得這一現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2002年9月29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打假辦)指導下,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組織一批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受假冒偽劣侵害嚴重的名優產品生產企業成立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低壓電器“打擊假冒,保護名優”協作網,該協作網其主要任務:通過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與質檢行政執法部門形成案件舉報信息網絡、聯動網絡、監督執法網絡,有效地協助全國質檢系統開展打擊假冒偽劣活動,保護名優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誠信”的經營道德。
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效果也很明顯,但要想根治電工市場假冒偽劣行為,面對的困難還很多的。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就是假冒偽劣行為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說打假時,明明“人贓俱獲”,而當地的一些領導出于對地方利益的保護就出面說和,停廠幾天,稍微罰點錢就了事,然后繼續生產,造成行業內所說的“假而不打,打而不死”。
三、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發展缺乏后勁
研究、開發和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隨著我國入世和對外的進一步開放,許多跨國公司資本和技術進入中國,我國電工產業進一步受到嚴峻的挑戰。在發電設備市場尤為突出。目前,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研究開發投入僅為銷售收入的2%~3%,不僅落后國外許多公司6~8個百分點,而且資金總量更是無法同國外公司相比的。我們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上雖然也有不少投入,但對消化后的提升轉化為自有知識產權方面,缺乏投入。因此,產品的更新換代緩慢。30萬千瓦、60萬千瓦火電機組多年停在亞臨界上,已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與環境保護的要求。
另外,電工行業作為傳統行業,許多企業目前還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或者還殘留著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痕跡。無論是意識還是經營管理上,已完全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活動。相關人士稱,體制上的問題現在已不是電工企業能否發展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企業生死存亡,刻不容緩的問題。
這幾年的實踐證明,我國南方的一些中小型企業,由于觀念更新快,企業改制動手早,改制又比較成功,因而給企業增強了活力。而我國北方地區,因各方面的原因,改制工作進行得相當慢。
當前國內電工企業所存在的絕不僅僅是上面所說的問題。還有諸如產品結構單一、企業條塊分割,抗風險能力低、信息渠道不暢、形成不了規模效益等等問題。這就直接造成雖然市場看好,但卻又形不成一些成規模有實力的大公司大企業。
四、傾銷與反傾銷工作任重而道遠
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加入WTO后,也的確給我國電工行業帶來了巨大商機和發展前景。今年1~5月份電工行業進出口總額135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其中出口總額68.3億美元,同比增長24.4%。進口總額66.8億美元,同比增長21.44%,進出口貿易順差額1.45億美元。
但是如果具體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一些問題,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份汽輪機產品出口數量增長較快,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1%,與進口總額同比下降51%形成巨大反差,而高壓開關、中小型電機產品進口額持續大幅增長、出口比例下降或低于進口增長幅度。其中高壓開關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107%,出口同比下降19.7%;中小型電動機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90.9%;而低壓電器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達到9.86億美元,比今年1季度增加4.5億美元。從以上數據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雖然整體上看,國內電工行業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順差,但具體到各分行業,有的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地占據了有利地位,而有的卻是在逐步萎縮。
在參與國際間貿易競爭時,國內一些電工企業經營策略單一,缺乏戰略眼光,只顧眼前利益,盲目地追求出口量,不惜成本地降價,從而導致進口國高度警惕,利用各種壁壘措施來抵制我國這些產品的進入,甚至提起傾銷訴訟,這一勢頭近幾年越來越明顯。
從反傾銷角度來看,形勢也不容樂觀。國外一些電工產品生產企業,依托其資金技術優勢,利用中國加入WTO后,關稅壁壘的降低,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去年國內發生的光纖光纜價格大戰,就是與國外相關產品的進入我國市場分不開的。
所以,電工行業當前的傾銷與反傾銷工作,涉及到國內電工行業能否真正走向成熟,并逐步壯大而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之一。
電工行業當前所遇到的問題實際上遠不止上文所列,國內許多相關專家學者、團體機構、行業媒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當前電工行業所遇到的新老問題,進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其目是期盼盡早發現問題,通過相應努力后,能避免和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我們堅信通過業內同行們的共同努力,中國電器工業一定能開創一個美好的明天。
- 上一篇:小議隱性需求的企業營銷創新
- 下一篇:探索風險投資組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