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批量采購路徑
時間:2022-06-10 03:12:00
導語:實施批量采購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制約批量采購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是法律因素。目前政府采購存在著市場分割的原因主要是法律上不統一。《政府采購法》規范的范圍與《招標投標法》在招標的環節上人為的將工程與貨物和服務割裂開來,由于兩法的執行主體不一致,在管理上也割裂成幾個不同的系統,這樣就影響了政府采購作為一個整體來調控經濟、實現其政策功能的整體效益。二是體制的因素,目前政府采購實行分級管理的體制,在管理上人為地分為中央、省、市、縣多級管理體制,也人為地把采購市場分割開來,沒有形成統一的全國市場,因而出現了政府采購產品在全國同質不同價的怪現象。三是采購信息披露渠道不統一,盡管政府采購有國家級的網站,但國家級的媒體現在還有好多家,按照現行的規定只要在相關的一個媒體上采購信息即可有效,這樣對供應商來講,要獲取政府采購信息就要不停地收集不同的媒體。人為地加大了獲取信息的成本。雖然這些都是制約政府采購發展的重要因素,考慮到法律的統一還要有一個過程,體制和媒體信息管理受法律和現行行政體制的客觀影響,本文將重在探討在現有條件下采購預算對批量采購的影響。
二、采購預算對批量化采購的影響
政府采購規模的來源主要是采購預算,按照采購預算進行政府采購是《政府實施批量采購的途徑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2011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已超過9000億元,這樣大的采購規模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但我國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政策職能仍沒有發揮出來,解決的出路要在擴大規模效益上下功夫。政府采購的規模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單次采購的批量大小和總規模的大小。總規模的大小體現在政府采購總體占市場的份額,決定宏觀調控的總效益。單次采購的規模小,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影響采購效益,進而影響政府采購總效益。實行批量采購是提高采購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實現批量采購的途徑進行了探討。采購法》所要求的,在實際工作中對政府采購預算的理解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一般人認為,辦理了政府采購手續就是政府采購預算,而不管資金的來源是否納入預算,這是導致政府采購部門化、采購項目分散化、單次采購規模較小的根本原因。在嚴格意義上來講,政府采購預算只能是部門預算的細化,將所有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貨物、工程和服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是現代公共財政的必然要求,只有從源頭上抓好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才能在執行環節上做好批量采購。
三、實現途徑及實施的主要環節
一是采購目錄要適應批量采購的需要。主要是指取消采購限額標準,以往的采購目錄一般規定一個限額標準,在標準以上的進行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可以分散采購,這樣對于限額標準以下的項目大部分都流失了。二是目錄設計要科學,符合產品分類的規律。應該將目錄的分類、采購活動中分包以及專家的分類標準統一起來,其中目錄的分類具有基礎性。因此,目錄分類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采購成敗或質量的高低,統一標準的分類,必將為實施批量采購打下基礎。二是必須科學編制采購預算。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是批量采購的基礎性環節。政府采購預算是否編制科學,直接關系到批量采購的規模大小。部門按照采購目錄的分類標準,將年度批準的財政性資金涉及采購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量化到目錄中的最小層級的科目,填報采購計劃進而形成采購預算,這里強調的是必須是最低層級的科目。以本省目錄來講,最低層級的科目是四級,因此,凡是涉及有四級科目的項目,必須編制到四級科目。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必須填寫對應的采購目錄序號,每個項目都設置一個目錄序號,這個序號第一位表示類別,其中A表示貨物類,B表示工程類,C表示服務類;序號的位數表示科目的不同級次,如一位表示一級目錄及類別。二類科目包括一位字母和兩位數字組成,從理論上講,每個一級科目下可以設置二類科目99個;三級科目就是在二級科目后面再增加兩位數字,四級科目以此類推。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對部門編制的預算進行合并,類別一樣的項目可以進行批量采購,二是通過預算可以掌握本級部門采購規模,為下一步采購奠定基礎。三是通過預算的編制貫徹政府采購管理的理念。四是規范的預算編制使電子化管理成為可能,如可以用計算機對不同單位或部門在預算中具有相同采購目錄序號的項目進行匯總合并,為下一步批量采購打下基礎。三是采購資金必須納入預算。從政府采購管理的角度,采購資金不納入預算首先不符合《政府采購法》的要求,《政府采購法》第六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第三十六條規定“投標人的報價均超過了政府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應予以廢標”。日常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問題是大量的采購項目沒有采購預算或預算編制不實不細。沒有預算就沒有計劃,工作就沒有頭緒,這是采購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采購預算,采購人不知道何時采購,也不知道采購什么,隨意性很大。管理部門被采購人牽著鼻子走,采購管理沒有計劃性,工作無頭緒,這是制約政府采購監管的主要問題,只有加強政府采購預算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四是要處理好批量采購中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政府采購監管部門負責相關采購預算和計劃的匯總,提供批量采購的規模,并落實相關資金,提出采購方式。機構負責采購活動的組織,采購人根據采購活動確定中標供應商并簽訂合同,供應商根據合同負責提供貨物工程和服務。這里有一個技術問題必須明確,即采購的主體問題。批量采購有兩種方式,一是每個部門內部的批量采購,二是不同部門的批量采購。對于同一個部門的批量采購,采購人就一個,按照現行管理執行沒問題。多個部門組成的批量采購就涉及一個由誰來擔當采購人角色的問題,一般可以采用讓參加批量采購的部門推舉相關人員來組成臨時采購人代表。這個采購人代表的主要職責是,向機構提供招標的采購需求,另外一個職責是,代表采購人進入評標委員會參與評標、驗收等活動。在驗收合同階段,可以將落標的供應商請來參與。五是要在制度層面上進行規范,這主要由監管部門來進行。如納入批量采購的范圍、實施原則、職責分工、組織實施步驟(包括實施的時限要求,如多長時間組織一次、注意事項、監管等內容)。
- 上一篇:機動車駕駛培訓方案
- 下一篇:發改委上市融資工作意見